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這幾天,在九龍坡區金鳳鎮的石家槽坊,記者用手機隨手一拍,便是一張張美麗的藍天白雲。乾淨整潔的道路,鳥語花香的農家小院……這裡已經成為市民週末和節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恬靜的田園生活觸手可及

走進九龍坡區金鳳鎮的石家槽坊,剛一下車,一隻小奶狗迎面而來,汪汪汪地歡叫著。“它不咬人,是來和你親熱親熱。”村民王學東熱情地將記者迎進屋坐下。見這小奶狗還在撕咬著記者的褲腳,王學東一邊給記者倒水喝,一邊對著小奶狗說:“歡歡,不要調皮了。”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在石家槽坊,這種恬靜的田園生活場景觸手可及。石家槽坊是金鳳鎮首批打造的“十大特色文化院落”之一,是重慶市特色小鎮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建設核心區。

這裡因古時有石姓人家在此開釀酒坊和么店子而得名。據傳當年張獻忠入川,圍攻寨山坪數日不下。獻忠煩悶,信步至此,聞得酒香。店家捧出十年老窖,獻忠飲之,連呼好酒。酒後計上心頭,遂大敗官兵,攻克寨山坪,獻忠盡用槽坊之酒犒賞三軍,從此石家槽坊聲名遠播。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2016年底,金鳳鎮根據這個傳說,以酒文化為主題背景,對九鳳村石家槽坊全面實施整改。“環境整治方面,我們開展了五改五清五化專項行動。”金鳳鎮鎮長歐治偉介紹,包括改水、改廁、改廚、改房、改圈;清柴草、清糞堆、清垃圾、清院落、清溝渠;家園靚化、環境美化、水質淨化、河道綠化、傳承文化等,修建釀酒景觀小品、牌坊、廊亭、汙水處理池、圍牆等設施,修繕古井及便民步道,改善了群眾的居住環境。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注重村民素質的全面提升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成立美麗宜居鄉村共建會,以熱愛家鄉的村民為會員,實施“門前四包”,包環境衛生整潔、包公共秩序規範、包公共設施完好、包綠化美化完整,實行民主管理,整治文明陋習,大力倡導鄉風文明。實行黨員“三亮”(亮標準、亮身份、亮承諾),開展“五美農庭”、“文明戶”、“示範戶”、“好家風好家訓”等評選,實施“文化樂享”工程,書法、繪畫、剪紙藝術等走進院落。

“以前最難整的事情是,村裡的雞鴨散養,到處跑,雞糞鴨糞一路到頭都是。”歐治偉說,經過整治,村民們現在都將雞鴨圈養在自家小院。

垃圾無害化處理達100%

在村道邊,上游新聞記者發現兩個很特別的垃圾桶。“這個垃圾桶方便得很!”村民冉忠良一隻腳踩在垃圾桶底部的踏板,垃圾桶的蓋板就打開了。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這是金鳳鎮創新推廣的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垃圾收集處理模式,率先在全市開展城鄉垃圾壓縮式密閉一體化收運試點。”歐治偉介紹,目前,金鳳鎮自行設計並製作了腳踏式垃圾箱120個,每個價值2200元,在規劃區外的海蘭村和九鳳村取締了傳統敞開式垃圾間,改用腳踏式全封閉垃圾箱。

記者注意到石家槽坊有兩個腳踏式垃圾箱,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箱,居民將生活垃圾經過簡單分類後集中到垃圾分類收集間,再由專業壓縮車壓縮收運到白市驛中轉站處理。“此垃圾箱優點表現在,採用腳踏的方式打開,避免手接觸垃圾箱,使用者更省心省力;此外,全密閉式的垃圾箱集防雨防臭防盜於一體,垃圾分類收集間不僅美觀,還可以防止雨水流進垃圾間。”歐治偉介紹,在垃圾間的底部設計凹槽,防止腐液外流,汙染土壤,在箱子上設置廢舊金屬回收小格子,防止廢舊金屬汙染環境。

此外,這裡還創新建立“集中與分散、經濟與實用”的農村地區生活汙水處理模式,建成1座汙水處理池,處理後汙水還田循環使用,確保汙水不亂流。

“整治前,院落的汙水自由排放,未經處理,臭水瀰漫,生產生活環境惡劣。”歐治偉介紹,經過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農戶汙水先利用三格式化糞池沉澱糞水,再將沉澱後的汙水和生活汙水收集到汙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利用植物過濾吸收,處理後的廢水可以達到灌溉標準。汙水處理池採用無動力式處理,無需用電、不採用化學物質,低碳環保。

垃圾分類積分可換日用品

這幾天,冉忠良家裝修好了,整理出一大捆包裝紙箱。5月13日上午,冉忠良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把紙箱捆好,來到村口的一家垃圾分類服務站。

“老黎頭,來幫我稱一下,看有好重哦!”

“耶,有46斤呢!”稱好重量,工作人員黎樹堯給冉忠良的積分卡上記了46分。“我順便去換包鹽巴回家。”冉忠良將積分卡拿到隔壁的超市。“垃圾分好類,就可以換鹽巴,這樣既環保又實惠。”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為保護生態環境,金鳳鎮在人員集中地設置垃圾分類服務站,鼓勵群眾垃圾分類。”金鳳鎮鎮長歐治偉表示,工作人員對農戶初步分類的垃圾實行垃圾二次分揀分類收集,對可回收物品由廢品回收站統一收購,不可回收物品統一清運至垃圾中轉站處理。“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積分,比如紙箱子就是一斤換一分,兌換商品的時候,十分換一元錢。”黎樹堯說。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石家槽坊垃圾分類服務站服務用房佔地30平方米,於2017年2月14日運行。服務站實行會員制,成立美麗宜居鄉村共建會,以戶入會並領取一張垃圾綠色積分卡。現有會員105戶,辦卡105張,目前,積分達38278分,已兌換22590分。其中,美麗鄉村重點院落農戶入會率達到90%。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九龍坡區金鳳鎮石家槽坊垃圾換積分

群眾將垃圾分類,送至服務站稱重可獲得積分,工作人員進行二次分揀分類存放,可回收物由廢品回收站統一收購,不可回收物統一清運至垃圾中轉站處理。積分每月底可兌換積分券,積分券可在指定超市兌換等價商品。“垃圾積分兌換超市”由社會化提供,與鎮村商定運行規則,實現互惠雙贏。

上游新聞記者 羅永攀 攝影 胡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