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平」過個地道八月節

文|朔風平

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

馬上就到中秋節,怎麼過算最地道,恐怕不少人答不上來。如果只為小長假歡欣鼓舞,則不免有膚淺之嫌。因此,有必要細細梳理中秋節的來龍去脈。如此,望月時也可力避徒嘆“哇塞!月亮好圓……”

月亮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早在《夏曆》中就有關於“月朔”“月望日”的記載。及至唐代,十五之月開始被賦予最高價值。詩人棲白寫道:“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也正是從那時起,中秋節與百姓生活密不可分。

各地中秋習俗不同豐富多彩。南方講究在船裡、水邊賞月,因此留下關於上海陸家石橋、揚州二十四橋的美麗故事。北方注重飲食和民俗,老北京人會用月餅瓜果,祭拜月光菩薩。“一輪明月不知為中秋增添了多少浪漫與詩意。”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勃說。

繼承中秋節俗面臨著現實挑戰。全球化讓世界“雞犬相聞”,也可能令傳統分崩離析。曾經有一種說法,“美國用薯片和好萊塢大片征服了全球。”由此可見,“舶來品”對本土文化的衝擊不容小覷。事實上,類似的問題當前在中國同樣存在。生活中,很多年輕人深諳星座塔羅牌,卻說不清中秋節的起源。所以,繼承和弘揚傳統節俗刻不容緩。

政府可以讓中秋過得更有趣味。八月十五,不只應該舉辦中秋晚會,還可以探索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人們體味天上月圓延及人間團圓。民間讀書會可以、社區舞蹈表演亦可、大型復古慶典活動同樣可以……等等,這都離不開政府的宏觀指導和財政支持。且不可說無關緊要,因為,傳承歷史才能凝神聚力。

文明過節營造祥和的社會氛圍。出遊者尤其是出國旅行,應當遵守文明規範,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不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也能最大限度避免矛盾衝突。商家特別是食品製造經營者,不能唯利是圖、以次充好。只有消停點兒,大家才能過好節。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他反覆強調:“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因此,我們當過地道八月節,從而把握好傳承歷史文化的時序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