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圓明|道光皇帝與慎德堂(二)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2

慎德堂建築佈局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慎德堂為面闊五間,前後三卷式帶後抱廈,四圍有廊式建築。堂內簷柱高4.35米,臺明高0.59米,臺出1.09米,堂內地皮至頂格為5.06米。主殿分為前、中、後三層,殿內設有書房和寢室。大殿明間設有寶座,寶座上的詩匾下掛有道光皇帝親筆御書的“福”字做成的玉璧子。原來曾掛在奉三無私殿的道光皇帝御容畫軸及道光皇帝喜歡的兩塊“公正平和”和“安詳澹靜”匾額,也被移掛在了慎德堂內。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喜溢秋庭圖》

殿內有一書屋名曰養正書屋,是道光皇帝讀書、寫字的地方。從上面的畫作《喜溢秋庭圖》中可以看到,慎德堂建築基本使用材料本色,沒有過多色彩修飾,庭院中佈置有大量的太湖石,還植有松柏、蘋果、牡丹、菊花等植物,這與圓明園所體現的園林風格,講求自然野趣的主旨相得益彰。

咸豐十年(1860),慎德堂與園內其他建築一同毀於英法聯軍之火,今天我們只能通過史料記載,以及現存的圓明園樣式雷圖和建築燙樣來了解慎德堂的真實面目。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慎德堂燙樣

從燙樣中可以看出,慎德堂位於九州清晏三進主殿西側,中間建有同道堂、清暉堂等建築,有廊把慎德堂隔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慎德堂殿由廊與其他建築相連。與慎德堂隔院相望的山石上有三座倒座式(坐南朝北)園林建築,並由廊相連,居東者為“昭吟鏡”,居中三間為“得心虛妙”敞廳,居西者為“峭碧”,三座亭宇東西有疊落遊廊通至慎德堂。慎德堂西側為湛靜齋,同於道光十一年(1831)由清暉閣改建而成,為全貴妃住所,咸豐帝出生於此。慎德堂南邊還有敬事房、庫房、司庫等附屬建築。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九州清晏復原圖

慎德堂瓷器

3慎德堂瓷器概況

道光時期由於國力衰退,經濟實力下降,國外市場縮減,瓷器的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影響。從制瓷的工藝來說,是漸漸失去活力的時期。

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一書中說:“道光皇帝夙以儉稱,即位之初,首裁宮內脂粉費數百萬兩,對於瓷器亦力求儉抑,故亦無多精品。”道光時期景德鎮瓷器生產的品種,仍是延續乾隆、嘉慶的傳統,且胎體較精細,造型也較規整。但政權的衰敗之風波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反映在瓷器生產上,則是工藝的日漸退步。胎體變厚,釉色不純正,而紋飾上的畫工也大不如前,圖案較呆板,少有創新。但是,景德鎮燒造的御用瓷中仍不乏精品,如道光的慎德堂瓷就是同時期其他瓷器無法比擬的。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前文已經講過,慎德堂是圓明園中皇帝的寢宮之一,深受道光皇帝喜愛,也就產生了以其名作款的慎德堂制堂名款瓷器。堂名款瓷器是指:將私人住所或書房名稱刻、印在訂燒的瓷器上,作為私人用瓷或藏瓷的標誌,這類款識稱為堂名款、齋名款等,內容有堂名、室名、齋名、軒名、殿名、書房名、館名等等。堂名款最早出現在宋代,明代後期形成風尚,至清代大量流行,其中康熙、乾隆、道光三朝使用最為普遍。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專家據《清宮內務府活計檔》推測,道光慎德堂制瓷器的燒造應不晚於道光十三年(1833)。目前,故宮博物院藏有300多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足以代表此類瓷器的特點。慎德堂款瓷器多為日用品,有少量陳列器。主要品種有碗、蓋碗、盤、羹匙、渣鬥、瓶、罐、花盆、器物座等,多為傳統器形,其中碗的數量最多。

慎德堂瓷多為彩瓷,以粉彩為主,另外還有紅釉、黃釉、霽藍釉等顏色釉瓷器。紋飾較乾隆朝的繁複已趨於疏朗,多飾有金彩,雖畫工精細,但難與前朝器物相比。

慎德堂瓷的圖案以嬰戲圖、龍舟競渡圖、耕織圖為多數,其他為各類動物紋、花草紋、人物紋等等。有專家指出,這些紋飾圖案與當時署有“大清道光年制”款的其他官窯器相比更加質樸,少了龍鳳呈祥的雍容繁縟,更加符合圓明園的田園野趣和皇帝崇儉去奢的思想。

漫谈圆明|道光皇帝与慎德堂(二)

“慎德堂制”底款瓷器落款大部分為紅彩側峰楷書四字款,存有少量金彩款。故宮存世瓷中還有“慎德堂”三字款的,根據前人記載和實物比較,這類瓷當屬慎德堂瓷中的精品。有專家推測慎德堂瓷落款中的“慎德堂”三字應為道光皇帝御筆,可見皇帝對慎德堂的重視和喜愛。

慎德堂瓷在晚清官窯瓷中是水平很高的,因此不光在道光朝大量使用,在其後也得到宮廷的喜愛,特別是光緒時期還進行過仿製。由於它在晚清制瓷史上的地位,在民國時期仍然有仿製瓷出現。不過光緒和民國時期仿製的水平都不如前朝,特別是字款差距很大,沒有道光朝筆畫的力度。

精彩回顧:

  • 漫談圓明 | 道光皇帝與慎德堂(一)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