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是江苏省扬州市的著名景点,位于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已成为城中公园。面积约是西湖、玄武湖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瘦西湖还有长春湖、保障湖、炮山湖等别名,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台)为唐罗城西城濠一线而东,清乾隆二十二年治理开浚为莲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桥通二道河一线)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莲花桥至小金山)为清雍正十年知府尹会一、乾隆二十二年巡盐御史高恒先后主持开浚,莲花桥西称莲花埂新河并建莲花桥。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在太平天国时期经历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五亭桥,小金山。民国九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1958年12月扬州市人民委员会制定瘦西湖水库规划,发动群众开挖瘦西湖,后停工未成。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1980年春,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像回扬巡展,市革命委员会发动单位集资,组织郊区农民全面疏浚北城河西段(新北门以西)至大明寺山脚下约4公里河床,并拓宽莲花桥至熙春台一段湖面,挖土6.2万立方米。后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07年恢复四桥烟雨、石壁流淙、万花园等景点。2008年起,瘦西湖万花会开始举行,每年一届。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瘦西湖水域范围,北达大明寺蜀冈山脚下,向南至熙春台分两支,一支西南经念四桥通蒿草河,一支直东至小金山复分两支,一支由小金山北经长春桥达友谊桥通潮河,一支由小金山沿长堤春柳南达大虹桥通西门二道河,逶逦长约3.3公里。其中大明寺蜀冈下--春台--莲花桥--小金山--大虹桥为景胜集中的主水域。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瘦西湖的门票价格不断上涨,至2018年初,已涨至旺季150元,淡季120元,这只含陆地游览,游客如果坐船游览,还需另购船票。尽管如此,瘦西湖内游客还是很多,一问才知扬州本地人进园票价极低,并有多种优惠措施。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6月28日,《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或公布个景区降价或免费措施,还有多个景区将在“十一”前宣布降价。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票价从旺季每张150元降至100元,优惠幅度达33%。

西湖、玄武湖都免门票好多年了,瘦西湖还好意思收100元门票吗?

西湖、玄武湖都免票许多年了,瘦西湖虽有一定文化历史底蕴,但是相对于西湖、玄武湖两位“大哥哥”来说,你还好意思收100元的门票吗?(关注微信公众号:NJHFHHH ,在旅行中感触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