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在古代有很多帝王都想著長生不老,能夠一直統治江山。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又能抵住時光的侵蝕呢?就好像我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延年益壽的方法,想要長生不老,為此,他派徐福東渡去蓬萊仙山尋找長生不老藥,但徐福去後卻再也沒有回來。再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好皇帝,對國家大事十分上心,是一個工作狂,但也因為長時間的工作,他的身體慢慢變差,可是她也想能夠多活會,於是就找人煉丹,雖然丹藥能讓他短時間內精神煥發,但是這種東西終究是有害的,不久他就因此暴斃了。

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生死有命,哪怕你擁有再大的權利也是沒辦法和生死抗爭的,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需要認真正常的看待死亡,不能異想天開。今天我們講的就是有關死亡的話題。關於死亡,在周朝也是有一套完整的禮儀的。比如其中的“凶禮”到現在還一直沒有改變,所謂的“凶禮”就是人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

這個禮儀制度自周朝起就有了,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才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大家都知道,臥薪嚐膽的故事吧,當年吳王夫差擊敗了越國,但他並沒有殺掉越王勾踐,反而將他留在身邊侮辱他,雖然大臣伍子胥極力勸阻,但是吳王夫差卻不聽忠言,而且還疏遠了伍子胥,將他賜死,伍子胥得知這一消息後,託人將自己眼睛掛在城牆上,說要見證吳國的滅亡。

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是想確實就像伍子胥預料的那樣,越王勾踐回到國後,臥薪嚐膽數十載,憑藉這幾十年的勵精圖治,越國實力變得十分強盛,一舉將吳國誅滅。夫差臨死前。對手下人說在他死後要找一張布將自己的臉蓋起來,說自己沒有臉面再見吳國的百姓和伍子胥了。

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當然,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古人這樣的做法肯定會有一些迷信的因素,但我們應該尊重古人,古代人的智慧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他們肯定也有其他的原因。接下來我就從兩方面為大家分析一下他們這樣做的科學依據。

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第一,因為古代的醫療水平比較低,人的生死只能依靠心跳和呼吸來判斷,但是,一些人只是暫時的失去心跳和呼吸,這樣就會誤判致使一些活人被下葬,白白失了性命。所以就有了“停屍”的說法,也就是說人死後,不能直接下葬,要將死者的遺體在家中停放幾日。當然在家中停放期間,用布將死者的臉蓋上,這樣也可以看看那些“死者”是不是真的死亡。如果是假死,“死者”呼吸會將覆蓋在他臉上的布打溼,這樣就很容易判斷,從而避免將活人下葬。

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第二就是為了避免死者的親屬看到死者引起悲傷。我們應該都清楚人死後因為血液不流通,他的臉部會非常的僵硬,毫無血色,看上去非常恐怖,這就會讓死者的家屬更加的痛苦。因此,把死者臉蓋上就能避免家屬更加難受。

所以人在去世之後要把臉蓋上,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大家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