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製造,你這是要搶品牌商的位置嗎?

◎ 文|劉春雄

新零售還一頭霧水沒搞明白,新制造又來了。

我用一句話概括聽了馬雲演講後的感受:如果說新零售可能意味品牌商市場前端 “失守” 的話,新制造則可能是品牌商後院 “失火” 。

新零售和新制造,其實是一對兄弟。有新零售,必然會有新制造。在馬雲講新制造之前,我與苗慶顯在撕新零售時都預料過。

站在品牌商角度,如果前端已失守,後端又失火,那就更危險了。

危險在哪裡?不要以為馬雲會去做生產製造,生產製造是苦力活,做互聯網的是不願做的,甚至跨國公司早就不願意做,都外包了。

但是,怎麼定義用戶需求,以及由定義需求而帶來的產品溢價,俗稱品牌附加值,可能要轉移到馬雲們的新零售平臺身上了。

我們知道,當跨國公司做 OEM 時,他們還能活得更滋潤,就是擁有定義用戶需求的能力,以及由此衍生的附加值。這是品牌商的核心價值。

品牌商之所以是品牌商,而不是製造商,就是因為擁有上述這種能力。新制造,完全可能把品牌商擠壓成製造商。

新制造雖然沒有搶品牌商的活,但搶了品牌商的價值,你說是不是搶了品牌商的位置?

不過,我用了 “可能” 這個詞,就意味著還有另一種可能,即新制造也可以是品牌商的新制造,甚至新零售也可以是品牌商的新零售。

機會是相同的,一切都取決於,面對 DT 時代,品牌商如何應對。

新零售、新制造出題了,品牌要答題。不答題,就會被 PASS 掉。


新制造,你這是要搶品牌商的位置嗎?


01

新制造,源於馬雲提出了一個不算新的概念:DT(Data Technology)時代。

與 DT 時代相對應的,是 IT 時代。我們看看馬雲的說法:

“IT 主要是為了控制未來,而 DT 為了創造未來。”

“IT 把人變成了機器,而 DT 要把機器變成人一樣。”

“IT 時代誕生製造業,而 DT 時代要誕生創造。”

“IT 時代基本依賴於知識,DT 時代要發揮人類的智慧。”

“IT 時代以我為主,DT 時代利他為主。”

“DT 時代是平臺思想,什麼是平臺?平臺不是規模,平臺是利他,enable others,是為了讓他人做得更好。”

“IT 要求標準化、規模化,而 DT 要求獨特化、個性化、靈活性。”

馬雲講得都對,我也認同,但有一句話沒說:誰是新制造的主角?

02

新制造之 “新” ,在於 DT ;DT 的關鍵是 D (Data),誰擁有 Data ,誰就有可能擁有 DT 時代。

我雖然不從事 IT 行業,好歹是 1981 年入學的計算機專業學生。我試著解讀馬雲所講的 DT 時代的邏輯。

新零售要重構 “人貨場” ,人排在第一位。為什麼把人排第一位呢?因為要用移動互聯工具 “連接” 人。


新制造,你這是要搶品牌商的位置嗎?


注意 “連接” 兩字,這是所有問題的源泉。沒有新連接,既沒有新零售,也沒有新制造。

連接,就是連接 C 端。目的是:用戶連接→用戶在線→用戶私有化。

只有用戶連接,才有用戶在線。用戶在線產生一個結果:用戶行為數字化。

用戶行為數字化,就會形成 DT 時代的數據(Data)。數據一旦形成大數據,可了不得,一切行為皆可數據化,有大數據,就可藉由人工智能,衍生眾多東西,比如行為預測,需求預測。

說句不一定有人信的話:藉由大數據,商家比用戶自己還了解自己。

藉由大數據,過去營銷的所有技術全部都落後了,什麼用戶調查,什麼消費洞察,統統都很 LOW 。

總而言之,因為有了連接,所以有了大數據。因為有了大數據,就能生產用戶說不清、道不明,但商家卻心如明鏡的產品,並且藉助新零售平臺賣給用戶。

這個邏輯,我稱為定義用戶需求的能力。商業附加值的源泉,就是誰掌握了這個能力。

把握了用戶需求,就可以通過 C2F 的邏輯,實現需求定製。現在柔性生產技術已經不是問題。

用戶需求定製,結果就是馬雲所講的 “獨特化、個性化、靈活性” 。

03

如果說新零售是無界零售,還是零售的說辭。新制造明顯已經撈過界了。

撈過界,肯定要搶誰的位置。儘管馬雲說新制造只是平臺賦能,但一定沒有那麼簡單。

平臺賦能,這句話有隱蔽性。它明確表達的含意是:我只是幫你,不會搶你的活。但是,隱含的意思卻是:活由你們幹,但格局和利潤分配卻是我說了算。

前面講過,製造業的苦活、累活,馬雲們不會搶。製造業是重資產,而且技術進步,資產貶值快得很。

製造業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品牌商,比如耐克;另一類是製造商,比如富士康。也有兩者合而為一的。

新制造,對製造商是福音,反正他們沒有定義需求,創造附加值的能力,賺的就是辛苦錢。

新制造,對品牌商是重大挑戰。品牌商過去定義用戶需求的能力,在 DT 時代很 LOW 了。

當然,有人會說,我也會買大數據。是的,不過,誰掌握 DT 數據呢?新零售平臺擁有最多的數據。既然 DT 對把握需求這麼重要,當然品牌商也可以找平臺。

正如電商時代,品牌商要想賣貨,就得找平臺買流量一樣。品牌商要想獲得 Data ,也要競價。

馬雲說了,平臺是利他的。這話正確一半。

馬雲掌握了 Data ,不會陽光普照,普度眾生,一定會競價收費。


新制造,你這是要搶品牌商的位置嗎?


競價,第一,你要付費;第二,你付費能得到的,別人也能得到;第三,競價的結果,就有人付不起,比如現在的流量費。

04

“前端失守,後院失火” 的說法,肯定有人不愛聽。

做營銷,習慣把銷售稱為前臺,把研發、創意、品牌等稱為後臺。

前端失守,是市場問題,銷售問題;後院失火,是產品問題、創意問題、附加值問題,是品牌商還能不能稱為品牌商的問題。

馬雲說得對:“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企業將會非常痛苦,今天的外部環境下,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下,依靠傳統資源消耗的企業,必定會越來越難,挑戰會越來越大,不擁抱新制造業的企業如同盲人開車,你不知道誰是你的客戶,客戶需要什麼。”

但我要補充一句:品牌商不擁抱新制造的話,如同 “盲人開車” ;如果擁抱的話,如同 “上路收費” 。

站在品牌商角度,核心問題是什麼?就是失去了把握用戶需求的能力,要從平臺購買 Data ,也意味著品牌商的命運掌握在那些有 Data 的平臺手中。

失去了洞察和把握 用戶需求能力,品牌商就會 OEM 化。

因為平臺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即使主動擁抱,因為擁抱者眾,就會變得一場購買 Data 的競價比賽,或者獻媚比賽。

把握需求,規劃產品。這是品牌商的核心能力。這個核心能力沒有了,品牌商還是品牌商嗎?

05

凡事皆有解。

到底是擁抱 DT 時代,還是擁抱 DT 平臺時代?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是,經常有人會故意偷換概念。

DT 時代,屬於所有的商業;DT 平臺時代,屬於巨型新零售平臺。

我在講新營銷時,提出過“三大基礎建設”

一是連接 C 端;

二是渠道數字化;

三是長鏈、中鏈、短鏈零售平臺一起上。

這三大基礎建設,恰恰構成了品牌商的 DT 時代的基礎設施。

連接 C 端,實現用戶在線,用戶行為數字化。雖然數據量沒有新零售平臺那麼大,但可能更精準。這是品牌商進入 DT 時代的前提。

渠道數字化,就是把價值鏈所有環節的信息全部數字化,不僅做到用戶數字化,也實現商業機構的全鏈條數字化。這對渠道效率提升,渠道快速反應非常重要。

“長鏈、中鏈、短鏈” 一起上,除了打破新零售平臺的壟斷,擁有與 C 端直接交易的能力外,也能夠通過短鏈交易,獲取用戶數據。

無意之中,新營銷提出了 DT 時代品牌商的解決方案。不僅僅是應對新零售的解決方案,也是應對新制造的解決方案。

當然,新零售平臺作為巨大的存在,需要合作。但絕不是空手擁抱,而是用品牌商的 DT 時代的籌碼,獲得與新零售平臺平等合作的資格。

06

有人看到我撕新零售,就以為我反對新零售,或者不認同新零售。

錯了。我既認同新零售,也認同新制造。而且堅定認為新零售和新制造都會成功,也會帶來中國商業的整體進步。

我之所以開撕,就是站在品牌商的角度,要找到應對之策。我思考的視角是品牌商,觀點是有立場的。

我不同意所謂的 “擁抱” ,一定是競合。競合,首先是競,有競爭的資本,才能合。合,是合作,不是被降服、收編,失去主體地位。

過去,品牌商是價值創造者。基於 DT 的價值創造,對絕大多數品牌商是一個巨大的難題。IT 時代還沒適應,DT 時代又來了。

在 DT 時代,一定要做一個有自己 DT 的品牌商,牢牢把握定義用戶需求的能力。

DT 時代的機遇,屬於把握機遇的所有商業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