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湘江英烈祭

红色湘江英烈祭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前来祭奠湘江战役红军英烈。

红色湘江英烈祭

1.红色“红军八角帽”,让湘江战役纪念馆格外醒目。

红色湘江英烈祭

2.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上一长串的宁化县红军烈士英名。

红色湘江英烈祭

3.如今平静的湘江源头三官堂渡口,当年红军曾在湘江河畔浴血奋战。

红色湘江英烈祭

红三十四师无名烈士墓重修墓记,记载着三明籍红军英烈的丰功伟绩。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八十三年前,发生在桂北山区、湘江源头那场悲壮惨烈的湘江战役,让日夜流淌的湘江为之改色。

数千三明子弟魂断湘江,用血肉之躯筑成坚固堡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血染湘江壮举,为红军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特意组团远赴广西自治区兴安县、灌阳县,祭奠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红色湘江英烈祭,捎去了家乡父老乡亲对革命先烈的绵绵哀思与深情缅怀……

★红色记忆

那是一段谁都永远无法忘却的红色记忆。

改革开放前,老百姓开荒种地,随手一挖,就会挖出一两件红军用过的枪支、衣物……一提起老百姓与红军的鱼水深情,灌阳县委书记陆桂弟就有说不完的话。最让人感动的,是一面红军军旗的代代相传。

这是一面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用生命护卫的军旗。湘江战役之后不久,当地一位老百姓挖到了这面红旗。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等到红军胜利的那一天,把这面红旗交还红军。烽火岁月度日如年,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情。为了守护这面祖上交下来的红旗,他的子孙不得不把红旗藏到了棺材里。

一句话,一个承诺。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来。这家子孙终于盼来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这面劫后余生的红旗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这家子孙慎重地将它交给了地方人民武装部。

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兴安县狮子山下,湘江战役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文物、场景、雕塑、沙盘模型等展示手法和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全景式地再现了湘江战役的全过程,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血战湘江的历史画卷。

湘江战役纪念馆里,有两尊湘江战役红军将领的半身塑像,其中之一就是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塑像面容表情刚毅、坚定,所有瞻仰塑像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负责全军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孤军奋战,受伤昏迷的陈树湘被敌人装进竹笼,抬着去邀功请赏。不愿做俘虏的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扯出自己的肠子……

那一年,陈树湘才29岁。桂北的红土地上,浸润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那些有名无名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托起了中国希望的明天。如今,不管是在湘江战役纪念馆,还是在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红军纪念园,“红军八角帽”纪念式建筑,成了桂北大地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标志。

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像一幅巨型竹简,32米长的曲形花岗岩石墙上,镌刻着湘江战役中牺牲的2万多红军烈士的英名。但是,由于年久日深、资料不全所限,还有更多的红军烈士的英名没有收集到,有的甚至永远都会成为无名英雄。

段继东、黎海林、雷臻明……“为有牺牲多壮志”,一长串的宁化县红军烈士英名,让我们为之动容。历史不能忘记,三明籍英烈名录有待一步步充实完善。庆幸的是,经过党史和民政等部门的多方努力,前些年,35位尤溪县红军烈士的英名得以上墙。

“喝吧,先辈们……”前来祭奠的我市领导和参祭人员,来到湘江渡口临江举行仪式,向湘江抛撒花瓣、敬洒酒水。

★精神长存

“先烈已逝,精神长存;英雄浩气,山河永在;烈士忠魂,日月同辉。”

三明是重点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和4个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带领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8.6万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包括三明在内的2.6万多闽西儿女,踏上了远离家乡的征程。

“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湘江战役是每一位三明人的骄傲。红军在连续打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敌人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将士浴血奋战。

觉山铺阻击战、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湘江战役苦战五昼夜,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的前身,是在宁化成立的独立第七师,大多数是以宁化人为主的三明籍将士,在湘江战役中担任中央红军的总后卫。为掩护红军主力过湘江,他们视死如归,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坚固的堡垒,几乎全军覆没,谱写了血染湘江的伟大壮举。

一路上,陪同瞻仰祭奠活动的桂林市和兴安县、灌阳县的同志都说,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不仅事关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而且是长征的重要转折点。因为湘江战役的惨烈,才有遵义会议的召开,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湘江战役纪念馆里,记下了湘江战役红军英烈们的千古功勋。经过湘江战役的洗礼,一大批红军指战员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在1955年至1964年授衔的高级将领中,元帅有7位、大将有6位、上将有32位、中将有100位、少将有401位,都曾在这里和红军战士们一起写下英雄诗篇。

苏区风云、兵临湘江、突破湘江、历史选择、精神永存,湘江战役纪念馆深刻揭示了红军战士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共产主义信念,不畏艰难困

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为革命传统教育开辟了又一个有力的阵地。

“我们这些人是从福建原中央苏区过来的,对这些党史是比较熟的……”饮水思源,在共产党领导下幸福生活的三明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革命先辈洒下的热血和付出的生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湘江战役纪念公园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前,前来祭扫的一大群小学生们的歌声在久久回荡。

“我们在此缅怀先烈,就是要不忘初心,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听从党的召唤,忠于党的事业,全力推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告慰英烈

一处处遗址,一座座纪念碑,书写了红军长征中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见证着三明籍红军烈士的革命气概。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兴安县、灌阳县,每一处湘江战役遗址都得到了精心的保护,每一个红军革命烈士墓地都得到了细致的守护。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损失过半,很多三明籍革命烈士成了无名英雄。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刻有福建籍湘江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

酒海井如今成了一个圣地。因为平地之上“塌”了一个圆洞,不仅形似常用的酒坛,而且深不可测,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酒海井。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的乡亲们说,放了80多米的绳子下去,依然无法到底。当年新圩阻击战时,由于来不及将设在新圩下立湾临时救护所里的100多名重伤员转移,这些红军被敌人残忍地丢到酒海井里,全部壮烈牺牲。

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筹资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及护栏,2004年10月竣工并向群众开放。纪念园占地面积150亩,修建有纪念广场、红军帽、纪念塔、纪念馆、红军雕塑、烈士英名录等。

2016年11月28日,这里进行了第一批红军烈士遗骸迁葬。随后,在11月30日国家公祭日举行了开园仪式。灌阳县正在实施一项计划,逐步把散葬在县内各地的几千名红军烈士遗骸,相对归葬在一起。三明和桂林因为湘江战役结下了不解之缘。灌阳县史志办的文东柏说自己有一个请求,希望加强两地的联系,尽可能地为红军英烈补上名字。

1934年12月1日,红三十四师奉命到新圩接防,并在水车灌江上架设便桥渡江,遭到敌机轰炸,牺牲200多人。水车乡修睦村红三十四师无名烈士墓,是湘江战役后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找到的18具红军将士遗体,分两穴集中葬于山坡上。1990年,水车乡矮山脚中学师生,为缅怀红军先烈,根据附近群众指点的穴位,修整并立碑。

不论是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群众,包括学校师生,都在长年累月持续做好湘江战役遗址和红军革命烈士墓地的保护工作,并且不断传承湘江战役红军英烈的革命精神。“感谢桂林市和兴安县、灌阳县对先烈灵魂的安抚……”

“记住社会主义制度、记住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有理想的一代新人,把老区苏区发展得更好……”抓住机遇,加强联络,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交流机制,收集党史资料,共享红色资源,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参加祭奠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的三明、桂林两地人员互相勉励。

千里迢迢,带上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只为让长眠在远方另一块红色土地上的三明籍红军烈士,在九泉之下再闻一闻家乡的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