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很多年以前,一个六旬老头带着他的5岁孙子去赶集,经过一座独木桥的时候,老头想吓唬一下他的小孙子,于是抱起他,还说要把他扔进河里。小孙子被吓坏了,使劲挣扎,结果真的挣脱出了爷爷的手掌,掉进河里,湍急的水流把孙子冲走了。老头原本就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抱住孙子,想当年,他可以把10岁的儿子举好高的,老头就是过度相信自己的掌控能力,高估了自己,才把他的小孙子给害了。

有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游泳爱好者,从水面上40多米处的大桥上跳下,结果被淹死。为什么这么会游泳的人,还会被水淹死呢?就是过度自信,忽视了风险存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再根据冲量定理,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冲量越大。当一个人跳下大桥至到达水面,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数秒甚至数十秒(一般大桥都比较高),速度会很大,由此产生的冲量很大。水是不可压缩流体,在这个情况下,就相当于跳桥者撞上了一堵墙。所以,一般情况下,跳桥者都是被拍死的,不是被淹死的,因为如果跳水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让肚子或者背部着地,巨大的冲击力就会导致内脏破裂而死亡。都是过度自信惹得祸。

几年前,《卫报》的一名记者采访了卡尼曼。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高效?”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么呢?”卡尼曼斟酌着自己的话,“过度自信。”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遭受着过度自信的影响。我们自认为比实际上懂得多,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比一般人漂亮、比一般人技艺高超。在工作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比旁人工作效率高;总觉得自己能力高,创业者总觉得自己的项目是最好的,自己的公司成功概率最高。投资者总觉得自己选择的股票具备上涨潜力。这个在认知心理学上叫做过度自信。

一、过度自信概念

过度自信理论是二十世纪末提出的行为金融学四大研究成果(前景理论、后悔理论、 过度反应理论、过度自信理论)之一。

“过度自信”一词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关于过度自信,DeBondt和Thaler在对行为金融的微观基础进行总结的时候曾经说过:“在心理学领域有关个人判断的研究成果中,最强的结论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

Gervaris、Heaton 和Odean( 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简单说来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了自己成功的几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

例如:大多数吸烟者认为,和其他吸烟者相比,他们染上与吸烟相关疾病的风险要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了解自己能力的方式上存在着自我崇拜的偏见与误区。当成功的时候,人们往往相信这是来源于自己的能力;当失败时,又往往把失败归咎于运气、环境或者他人。这种偏见与误区会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过于自信,从而影响决策。

我们总是带着过分良好的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过度自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能干一点、聪明一点、眼光看的远一些、分析比别人精准一些,尽管事实一再证明这只是我们的幻觉而已。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否认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运气使然。 

成功者成功之后会写自传,做演讲,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告诉人们,自己的成功是有正当依据的。他们把彼此之间都非常类似的过去经历讲一番,最后送给那些如饥似渴的年轻人一句激励的话:“努力就有收获,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案例1:你以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如何?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均匀水平呢?

一项报告显示,在抽样出来的被测试者中,有82%以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均匀水平。既然如此,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均匀的驾驶技术水平呢?根据均匀的定义,是尽不可能有82%的目标样本高于均匀的,这一调查结果与事实显然不符。

开车显然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驾驶技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假如人不是过度自信的话,回答高于、等于、低于均匀水平的人应该是各占三分之一,然而大部分接受测试的人都自以为在均匀之上。

案例2:

创业的风险很大,事实上大多数的新公司会以失败收场。有一个针对2994个新公司进行的调查,访问公司创始人自认创业成功的机率有多大。平均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创业成功率为百分之七十,可是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受访者认为,其它像他们一样的新公司会成功。为什么

大部份的创业者认为,自己的成功机率会是近乎别人的两倍?

以上两个例子都证明一件事──显然很多人都错了!因为他们都过度自信。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指出,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在投资者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投资者往往更能夸大自己的技能技巧,更会否认机会、运气的作用。他们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有关风险,夸大自己控制事态的能力。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我们来做个测试题,看看你是否有过度自信。

题目:假如给你提供一套全新的床上用品,不需要考虑价格,也不用考虑后果,有四款床上用品,你会选购哪一款呢?

A、卡通或动物图案

B、方格或圆点图案

C、炫彩花朵图案

D、纯白色

选择A:自信度:30%

你应该是在父母的象牙塔里长大的人,虽然亲和力十足,与人沟通融洽,但是缺少自己的主见。遇事慌乱,缺乏自信心。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但是又无能为力,不敢为自己申张。

选择B:自信度:50%

你是个严谨甚微的人,明明很有自信,但处于自我压抑状态。不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暴露出来,防卫度高。你会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产生怀疑,你总是以求平和心态处事,以退为进。经常受人指使。

选择C:自信度70%

你应该是个圈子中的宠儿,很多人会围着你转,如果是女人,会有很多男人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爱臭美的人。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有些任性。不过你缺少安全感,喜欢左右摇摆。所以要坚定自己的意志。

选择D:自信度90%

你对爱情和事业都有很高的理想和追求,不过会很少注意身边人的感受。你的自信程度很高。头脑清楚,做事有能力,不过很多时候会给人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的感觉。

二、过度自信的成因

1、知识幻觉(盲目自信)

知识幻觉是指人们通常会相信,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对某种信息的认识也会增加,从而改进他们的决策。引起知识幻觉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过多资讯和规律情结。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超量资讯

传统的观念是,资讯越多越好。其实,过多资讯对投资者来说并无帮助,有时反而更像一种噪声。近年互联网普遍使用,投资的生态和方式都起了重大的变化。事实上,网上投资也助长了过度自信的情况。除了报纸、杂志、实时收音及电视广播外,网上也提供了不少有关投资的信息,包括市场实时消息、个别股票技术分析和图表。网络上的大量讯息常常造成知识的幻觉,以为预测的准确度将随信息增加而提升,这种知识的幻觉也会助长「过度自信」。

其实当信息收集达到某一点时,预测精确性就达到了最高限度,根本不会随着信息的增加而继续增加。但是,随着获得信息的增加,对自己决策的信心会继续稳定上升。这样,到信息收集过程结束,大多数投资者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

规律情结

人类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规律,尤其是从一大堆随机的数据中,推出所谓的规律。例如,掷骰子,骰子六面是1至6,如果你连续五次掷出都是5,那会认为第6次是多少?一般会相信出现5的可能性大。

Amos Tversky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说明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运气和偶然因素的结果,而人类有一种表征直觉推理特点,即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

2、控制幻觉

控制错觉也是产生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人拥有了绝对的权利,那么就会产生控制幻觉,进而过度自信。实验发现权力确确实实会滋生过度自信,而过度自信确确实实会导致糟糕的决策。由于拥有某种权利或者资源的控制力,会让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对事情走向拥有控制力。

赌客在掷骰子的时候,如果希望出大点时,会用力地摇色盅,希望掷出小点时,则用力相对轻柔。其实是一种控制幻觉,不管用力大小都是随机出现大小点。

在专业的投资机构,过度自信也是所有交易员面临的最大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交易员从摸爬滚打的失败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以为自己掌握了股市规律,过度肯定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高估自己对股市的控制能力。这种操控的幻觉也是「过度自信」的成因之一。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频繁交易。男性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而单身男性投资者又比已婚投资者更加频繁。

3、证实偏见(自我肯定)

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或者说只关注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的证据,而不关注也不收集和自己的观点相抵触的证据,这种行为就是自我肯定偏向,它的一个原因就是过于自信。

因为过度自信,所以我们更加追求自我肯定。当你确信房价还会继续上涨的时候,更愿意关注的就是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城市化的推进会继续提供大量的真实有效需求等有利证据,同时也会轻易忽略房价上涨的不利证据和下跌风险。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你又会不断的强化这种认知。

假如你是科比的球迷,对他的表现充满信心,那么即使他在某次比赛中失利,你也会找到各种各样为其辩护的理由,一厢情愿地认定他明年的表现一定非常出色。

因此,要作出现实客观的判断,不仅需要正面的信息,也需要负面的信息。但是通常,情况越复杂,判断越困难,人们就越可能出现证实偏见。

4、生理原因

人的身体受到强烈的情感刺激后,会产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就会让人感到兴奋、个性,从而导致过于自信。

例如:成功的喜悦常常使人产生飘飘然的感觉,人们在这种“飘飘然”感受的驱动下就会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从而忽略未来面临的困难,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过度自信的优劣势

1、过度自信的好处:激发潜能,富有创造力

判断一个人是否过度自信,主要是看他的实力和目标是否对等,如果你拥有超强的实力,制定远大的目标自然就容易实现,如果你没有什么实力,制定的目标过于远大,你绝对相信你可以实现你的目标,这是就是一种过度自信,这种过度自信有时候会激发你的潜能,从而奇迹般的实现目标。

例如:孙正义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找了一个苹果箱子,站在上面对着仅有的两个员工演讲:“我要成为世界首富”。结果第二天两个员工都辞职了,原因是他们不愿意和疯子一起工作。由于孙正义的过度自信,所以最终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32思维模型:过度自信一行为金融学思达研究成果之一

还有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他要殖民火星,看了几本书,就准备造火箭,还要建立超级高铁,超级隧道,都是看上去难以实现的超级计划。人类需要梦想,需要激情,需要一些看上去不可能实现的想法,这样才能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更好的去建立更高的人类文明。社会要包容这些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容许犯错,包容失败,这样才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尝试新事物,创造新世界。

2、过度自信的弊端:判断失误和准备不足

市场如战场,一个人如果过度自信,就会轻敌,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准备不足,而市场是不确定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股市中,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话,表现之一就是频繁交易。研究发现我国投资者的换手率远远高于其他市场,有的年份达到500%-600%,平均的持股时间为2个多月左右,绝大部分投资者沦为了投机分子。过度自信投资者在网上交易时,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幻觉,从而导致他们的过度自信:

一是这些投资者将此前的良好投资收益归功于自已的投资能力(而不是运气),因而会过度自信;

二是这些投资者在网上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投资数据,这些数据会引致他们的知识幻觉,从而增强了过度自信;

三是这些投资者在网上通常可以自己掌握股票的投资组合情况,且可利用鼠标轻松下单,这会导致他们产生控制幻觉,从而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度。

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太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市场变化莫测,最终导致自己决策失误。

总结

英国心理学家菲利浦和劳伦斯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国人的自信水准往往是比较高的。

耶茨等人推断认为,由于中国教育制度强调唯一正确的答案,使得学生不习惯进行批判性思维。因此,一旦确认某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就更愿意相信自己已经选择的答案,比没有选择答案要准确得多。这种不善于从反例/反证的角度去思考的倾向,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过度自信”的偏差。

作为一名中国人,过度自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管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正在成功的路上,都会影响到你的决策,为了避免过度自信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学习系统知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迭代自己的认知,跨学科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2、时刻保持谦虚之心,就像乔布斯先生所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时刻保持对市场环境的敬畏之心,幼态持续。

3、逆向思考,查理芒格先生总是在提醒投资者,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就是不断的提醒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只能事情好的一面,还要想想不好的一面,正逆向双向思考,才能最大化看清问题的全貌。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不测。

未来我们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时刻问一下自己,我有没有过度自信?我有没有准备充分?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规避过度效应的负面影响。

获取50个思维模型 微信公众号 模型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