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講述|「老黃」下崗記

點擊上方“人民武警”可訂閱哦!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老黃”下崗記

■講述人:武警吉林總隊政治工作部 梁永剛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牛耕時代已經成為永恆的記憶

我的老家是素有“中國糧倉”美譽的吉林省長春市。作為80後,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的鏡頭:每年開春時節,春寒料峭,父親一手扶著鐵犁,一手拿著鞭子,口中吆喝著耕牛。母親則戴頂草帽,跟在後面施肥、播種,一干就是一整天。如今,現代機械取代了牛耕技術,但是兒時那份記憶永遠無法抹去。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用牛耕作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

我小的時候,家裡養著一頭大黃牛,大家都叫它“老黃”,它可是家裡的寶貝。從記事起,房東頭就有一個用茅草搭的牛棚,專門為它遮風擋雨。作為家裡幹活的“主力”,父母一日三餐好生伺候,每逢陰雨天還要在草棚頂加上塑料布,生怕漏雨把牛淋病了。一天傍晚,老爸牽著牛回家,“老黃”突然發起瘋來,掙脫韁繩向我狂奔而來,我猝不及防被它撞倒。所幸牛隻是從我身上越過,有驚無險。有了這次恐怖的經歷,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牛魔王”的陰影。但即使是我受了欺負,爸媽也捨不得教訓“老黃”,只是象徵性地在它屁股上拍兩下了事。又能把它怎麼樣呢?播種、秋收、打壟、施肥,幹這些農活可全都指望著它呢。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拖拉機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

“老黃”的地位也並非一成不變。2000年以後,農用拖拉機在我的家鄉開始普及。那拖拉機很有勁,後面還安裝了4個犁。拖拉機耕一天,比20頭牛耕的地還多還好。趕牛的人變成開車的人,稱呼也從“田把式”改成了“拖拉機手”。但那個時候,並不是家家都買得起拖拉機,所以誰家有一臺拖拉機一定是村裡的富裕戶。那時候,父母也和其他村民一樣,希望大姐嫁給一個“拖拉機手”。大姐和姐夫結婚後,家裡就不怎麼用“老黃”耕地了。每年春天,姐夫開著拖拉機,兩天工夫家裡的20幾畝地就全都犁好了。父親很高興,有了拖拉機之後,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在地裡勞作了。為了節約飼養成本,他便考慮著把“老黃”賣掉。母親卻捨不得,“老黃”因此就待在家裡“退居二線”了,偶爾機器忙不過來的時候也能打個替補。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大型玉米收割機作業很快

家裡有了拖拉機手,“老黃”早晚都得下崗。去年收秋回家,又見姐夫神氣地開著一輛“大塊頭”。這傢伙車身比一層樓還高,光輪胎就有2米多高,前面6張“巨嘴”一張開,一溜煙兒就把6壟地玉米整整齊齊地收割到“肚子”中。我記得,以前這可是父母兩個人一天的工作量啊,沒想到被這個“大塊頭”分分鐘就搞定了!看著我張大的嘴巴,姐夫告訴我,這是大型收割機,已經在農村普及好幾年了。我離開家鄉這些年,耕作手段日新月異,家裡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我記得,2012年回家鄉時,牛棚就已被姐夫的各種機械佔領,滅茬機、播種機、收割機,應有盡有。今年,一種新的粉壟耕作技術在農村熱起來,這種技術實現了不用滅茬打壟,在原壟基礎上進行播種,能有效保持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和營養,實現了農藝與農機有機結合,能夠增產10%至30%,深受農民青睞。這不,姐夫正在琢磨著再買一臺新機器呢!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各種耕種機械層出不窮

改革開放短短几十年,幾千年的牛耕技術已經成為歷史,農業現代化越來越成熟,鄉村越來越美,農民幸福感越來越強……尤其是“十二五”期間,長春市不斷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區合作社、行業協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黑土地上,農業開始向商品化、產業化和現代化跨越。聽說,長春很多地區已經開始試點土地流轉了,農民把土地承包出去,由專業合作社統一耕種,農民坐等分紅。零散的土地將被整合到一起,更有利於大型機械作業,工作效率將繼續成倍增長。真盼望著這種模式早日全面鋪開,那時,辛勞一輩子的父母再也不用風裡來雨裡去了,可以在家多享幾天清福了!

亲历·讲述|“老黄”下岗记

大型機械規模作業

照片提供: 梁永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