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從事仕女創作大概始於1940年12月,1943年以來,隨著系列描繪唐宋宮怨詩意畫的出現,傅抱石仕女畫風格逐漸形成。1944年春天,傅抱石得讀宋光宗詩,被其意境所吸引,力圖付諸圖像,再現詩意。
傅抱石 遊春 設色紙本 立軸 114×58cm 1944年
題識:西民先生指教。一九五四年二月,傅抱石補記甲申舊作於南京。
鈐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後
根據葉宗鎬先生研究,傅抱石從事仕女創作大概始於1940年12月,儘管他年輕時已偶涉人物畫創作。當時,他為中蘇文化協會主辦“中國戰時繪畫展覽會”創作《金昌緒〈春怨〉詩意》,突出反戰厭戰之主題。
傅抱石 1940年作 《金昌緒〈春怨〉詩意》
1943年以來,隨著《杜甫〈佳人〉詩意》《白居易〈琵琶行〉詩意》《李白〈長幹行〉詩意》《周裕度〈題吳啟明柳枝〉詩意》等一系列描繪唐宋宮怨詩意畫的出現,傅抱石仕女畫風格逐漸形成。所作或倚竹而立的佳人,或相思情深的怨女,或罷曲歸來的歌女,或踏青遊春的貴婦;或轉身回眸,或仰頭張望,或俯首沉思,或搔首弄姿,皆風情萬種;造型汲取陳洪綬的變形奇趣與石濤的灑脫意態,臨風搖曳,寫意飛動,展現出女子的婀娜身姿和妖豔嬌容。
1944年春天,傅抱石得讀宋光宗詩:“閒來洞口訪劉君,緩步輕抬玉線裙。細擘桃花擲流水,更無言語倚彤雲”,(注)被其意境深深地吸引。他不斷揣摩,力圖付諸圖像,再現詩意。他利用先前的實踐經驗,嘗試性地結合《金昌緒〈春怨〉詩意》《宋光宗〈題張萱遊行士女〉詩意》開始了“遊春仕女”的創作,以“楊柳”為主要元素,演繹出一幅幅動人的遊春圖景。他將妙齡女子置於柳樹披拂、柳林廕庇的情境中,不在再現女子尋情人不得、惆悵無言的失落之境,而定格於“緩步輕抬玉線裙”的瞬間,重在刻畫出女性嫵媚曼妙、悠然閒適的動人形象。
《遊春》局部之一
楊柳,婀娜柔媚,搖曳多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常用來作為抒情言志的對象,留盡無限遐想。楊柳最早進入詩詞的乃是《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掀開了古詩詞中“楊柳”意象的先河。後來,楊柳不斷被注入更多的情致與精神,成為古典詩詞中最典型、最廣泛、最動人的意象之一。文人們常把楊柳外在的形態與日常的生活相聯繫,開發出一系列表現生活的意象,或比喻日常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或詮釋人生哲理和處事態度,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世界。所以,楊柳成了詩的化身、情的載體。
楊柳是美的,除了有枝長如絲、細葉如眉、絮白如雪之貌,更有隨風搖曳的輕盈嫋娜之姿。在眾多文學意象中,楊柳枝條纖細苗條,柳葉瘦長微翹,因與美妙女子的身姿、眉毛特徵相合,成為美女的寫照。譬如,白居易《長恨歌》雲:“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以芙蓉、楊柳比喻楊玉環的臉龐、眉毛,突出她的美麗;杜甫《絕句漫興九首》雲:“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用柳來描寫妙齡女子纖細的腰身。再如張先《醉垂鞭》之“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白居易《楊柳枝》之“葉含濃露如啼眼,枝嫋輕風似舞腰”,韋莊《女冠子》之“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等,皆是讚美女性的嬌美身段和豔麗容貌。在詩人眼裡,女子之美可與柳樹之美相提並論,柔嫩紛披的柳條像含情害羞的美女之秀髮,飄逸舞動的枝條如款款輕扭的婀娜少女,細柔的柳葉又似嬌女的秀眉,含情凝涕。所以,人們便以 “柳腰身”“楊柳腰”“柳葉眉”來比喻美女的千姿百態。
《遊春》局部之二
由此,楊柳成為女性美的象徵。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擬人化的手法,使楊柳化身為新妝“碧玉”而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所謂柳如美女,美女似柳,世間更有將柳葉眉、柳條腰作為美女的標誌。從女性意象出發,楊柳被賦予女性美的美學風格,並增添為美好情感、美好愛情的象徵。
《遊春》局部之三
因為楊柳有如此女性美的意象,所以歷代畫家們都喜歡描繪柳蔭仕女。傅抱石則以“閒來洞口訪劉君,緩步輕抬玉線裙”引出一位婀娜女子,使之處於一個詩意氛圍中,綠樹濃蔭,如斯美景,悠然快意。他大寫意繪出楊柳,枝幹遒勁疏放,以大片溫潤綠色渲染出楊柳,蒼翠欲滴,蘊藏無限生機,並在若恍若惚、似煙似霧之間充溢著明媚的春意,點出“春光”題旨;濃蔭下妙齡仕女身著藍袍,裙帶舒展,手持紈扇,緩緩而行,面容清秀冷豔,鳳眼微斜作回眸狀,清波流轉,欲語還休,傲然玉立。衣裙隨風搖曳,與垂柳互生呼應,更見輕盈飄逸,也使畫面頻添節律;人物描繪工細精緻,與楊柳、土坡的粗率之法,形成精緻與粗放的對比,更顯楚楚動人。一位超凡脫俗、美麗動人,卻又若即若離、朦朧似水的女子,成為傅抱石筆下游春仕女的典範。
《遊春》局部之四
仕女是《遊春》的核心,造型源於唐代仕女與陳洪綬,豐盈秀頎,一如既往的豔麗高貴。傅抱石以高古遊絲式的線條來表現人物,飄揚飛舞的衣帶如行雲流水,裙褶線條綿勁不絕,增強了人物的動感,輕重、緩急、粗細均把握得恰到好處,極富節奏韻律的美感。仕女鬢髮先用幹筆皴擦塑形,虛入虛出,起筆時輕輕按下,行筆時飄逸流暢,收筆時輕輕提起,果敢準確;後用淡墨烘染,髮色透過墨色濃淡之變化,顯得渾厚華滋,富有彈性。畫眼睛先用淡墨將上下眼瞼勾勒成形,分出輕重,後勾出眼睛輪廓,特別注重瞳孔的轉折變化,以淡墨幹筆勾擦出眼珠,加淡墨渲染數次,在朦朧中以散鋒濃墨加重瞳孔部分,上眼瞼則以較深的墨加重輪廓,呈現較強的立體感,配合濃密的睫毛,虛實相生,層次分明,充分傳遞出玲瓏剔透、含蓄深邃的神采。畫眉時,他先用淡墨大致勾勒出眉的形狀與位置,等墨幹後再用濃墨加深,藉此完成其特徵的描寫,小心謹慎,眉毛以散鋒細繪而成,眉線娟秀柔美,彎度流暢平和,並與眼睛相互協調,眉宇間流露纏綿悱惻之情。畫鼻僅以線條勾勒而成,中鋒淡墨為之,流暢細緻,但處理略為空虛,並稍事暈染,增加立體感;畫唇先用淡墨勾畫出唇形,用筆較虛,下唇略微豐潤,嘴角上揚,再用硃紅點上唇色,充分展現嬌豔欲滴的朱唇小嘴。如此,傅抱石創造出既明媚曼妙又清曠傲岸的風神。
至於渲染法,也是《遊春》的一大特色。傅抱石大面積層層積染,力圖表現柳煙迷茫可愛之意,將線、皴與點統一成面與體,無任何輕佻之感,傳遞出一種蓊鬱溫馨的春光。在柳蔭仕女系列中,他成功地表現出了水墨的微妙變化,或以冷調渲染氣氛,或以明潤的用水、用色、用墨塑造出不同情致的畫面,或以暖調來調色運墨,充分表達了自己不同的主觀感受和情感體驗。總之,《遊春》寓精巧於奔放,含超逸於粗服亂頭,筆墨果敢洗練不施修飾,化工整嚴飭為寫意飛動,獨具風貌。
後來,傅抱石一而再、二再三地繪畫,或冊頁、或橫幅、或立軸、或扇面,樂此不疲,技法不斷成熟,創作了一系列柳蔭仕女新形象,或柳林成蔭、或柳煙迷漫、寄託著難忘不竭的動人情思。最著名者莫過於1945年6月26日為羅時慧35歲生日而作的《柳蔭仕女》,傾吐一片深情,字真意切,乃生命絕唱。圖中仕女粉衣長裙,略施粉黛,整齊的秀髮,細長的修眉,輕柔的身段,漫步於柳蔭溪邊,嫻雅高貴,風姿卓約,回眸凝視,嫵媚動人,瀰漫著清新溫暖的春光。於是,柳蔭仕女成了愛情的化身,使作品內涵得到進一步昇華,同時將畫面的意境不斷擴展。這是一次情感激盪的過程,也是一次精神體驗的過程。於此,傅抱石以精湛的技巧真實表現了仕女的豐富與微妙,生動描繪出幽雅的畫境與詩境,具有扣人心絃的藝術魅力。
《柳蔭仕女》
1945年,傅抱石為羅時慧35歲生日所作
所以,《遊春》不僅是敘事的淋漓渲染,也是情境的瞬間奔湧,理所當然成為傅抱石仕女畫的經典之作。因此,他完成後一直將之秘藏於自己的書齋之中,直至1954年2月補記後饋贈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石西民(1912-1987)。
閱讀更多 中安書畫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