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現金的分叉擴容之路

比特現金BCH,流通市值排名第四,總市值¥635.26億元。(截止日期2018.9.26)

2017年8月1日21:16:14(GMT+8),即區塊高度478,558塊,比特幣BTC硬分叉產生了一種新的區塊鏈資產叫Bitcoin Cash(簡稱BCC或者BCH)。此次分叉並非空穴來風,主因還是擴容。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一位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網友發表了一篇論文《Bitcoin:A Peer 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號稱比特幣白皮書,提出了一個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2009年1月3日,首相第二次對處於崩潰邊緣的銀行進行緊急救助”,這句話正是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被寫入比特幣的創世塊中。這就是2009年1月4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親手創建的第一個區塊。

猶如潘多拉盒子,比特幣在全球蔓延,區塊鏈技術引發廣泛討論。隨著影響力增強,比特幣單一區塊1M,每秒可處理7筆交易的頻次,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社區關於比特幣擴容的討論日益激烈,並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其中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團隊Core派主張實行隔離見證Segwit和在主鏈之外搭建閃電網絡,前者將區塊信息分成交易信息和見證信息兩種,主鏈只承載交易信息,後者將交易放到傳統區塊之外。而比特大陸Bitmain吳忌寒為首的社區成員支持增加區塊容量,改一車道為八車道,將每個區塊容量增至8M。

比特幣現金的分叉擴容之路


爭吵不斷,擴容勢在必行

2010年10月3號,早期開發者Jeff Garzik(Segwit2x 擴容計劃的負責人)在BitcoinTalk社區發帖,提出修改代碼,按照每分鐘1400筆為例,區塊擴容到7.1M。當時,BitcoinTalk版主Theymos和中本聰Satoshi不太贊同,指出會造成軟件不兼容。中本聰隨後發帖建議可提前做好代碼更新準備,約定好升級區塊高度,臨近時提醒用戶升級代碼,這樣可避免硬分叉。帖子隨後就沉了,直到2013年2月又被“挖墳”起來。

2015年5月,從中本聰手中接過比特幣的技術天才Gavin Andresen 和比特幣核心研發者Mike Hearn提出在2016年3月1日進行20M擴容的BIP101方案,先擴到2MB,然後每兩年翻倍。而Jeff Garzik提出BIP100,礦池在鏈上投票,每個難度週期根據投票結果取75%算力同意的區塊大小擴容或縮容,每次最多改5%。當時比特幣算力最集中的中國礦池主們由於國內帶寬問題聯合拒絕Gavin的BIP101方案,建議擴容到8M。

2016年1月,Gavin Andresen、Jeff Garzik和Peter Rizun(Peter 後來去搞了Bitcoin Unlimited)等人另開一個開發組BitcoinClassic,並獲得了包括AntPool 和 BW兩大礦池在內的50%以上算力的支持,計劃在支持率75%的時候進行硬分叉到2M上限。而開發組Core支持Segwit方案,一時間造成“有他無我”的局面,兩組擇其一。

2016年2月,中國礦池主達成“九二共識”,主要內容是在90%算力支持下進行2MB擴容,這個相當於婉拒了BitcoinClassic開發組。隨後,中國礦業在香港與Core開發組達成香港共識,可是會議後Core開發組表現出不願遵守2M硬分叉的跡象,比特大陸吳忌寒通過Twitter隔空喊話警告Core,不會在沒有2M硬分叉代碼的情況下運行Segwit。

2016年10月,突然冒出來一個比特大陸投資的新礦池ViaBTC部署了Bitcoin Unlimited並呼籲使用其來擴容。Bitcoin Unlimited 是Peter Rizun基於Jeff Garzik的BIP100方案,使用EB,AD,MG信號的動態區塊上限,協商區塊上限。礦業大佬江卓爾也在他的科普帖內表示強烈反對Segwit,並攜Btc.top礦池宣佈支持Bitcoin Unlimited,大佬比特幣耶穌Roger Ver攜Bitcoin.com礦池表示支持。

2017年3月,Core和Bitcoin Unlimited社區爭論喋喋不休,互不將就,然而雙方的支持率都在30%左右。

溫和派Sergio Lerner提出Segwit2mb,後改名為Segwit2x,主張迴歸香港共識,合併激活Segwit軟分叉和2MB硬分叉。2017年5月,佔有83%算力的礦池在紐約達成協議,未邀請 Core 開發組,開始準備Segwit2x。項目邀請了“擴容第一帖”Jeff Garzik 來主持,85%以上的礦業在 BTC 鏈區塊上寫 NYA 表示支持。其實,Segwit2x方案相當於徹底否認了一年以來的Segwit和Bitcoin Unlimited的鬥爭,再次踢掉極端派 Bitcoin Unlimited,重啟之前的香港共識。

2017年7月,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Craig Wright(號稱自己是中本聰)突然在荷蘭擴容會議上表示大力支持Bitcoin Unlimited路線,反對Segwit技術,並稱將籌措相當於全網20%的算力做non-Segwit礦池,用於在主鏈干擾Segwit或硬分叉一條沒有Segwit的鏈。

2017年8月1日比特大陸在ViaBTC礦池以及Bitcoin ABC、Bitcoin Unlimited開發組等團隊的支持下分裂出不支持Segwit的比特現金BCH。隨後同年11月7日Segwit2x失敗,宣佈放棄。

比特幣現金的分叉擴容之路


迭代路上,升級喋喋不休

比特現金上線,籌碼分配還算合理分散,所有在2017年8月1日前持有BTC的人都1:1獲得BCH。由於算力支持不多,區塊打包難度不宜和比特幣設置相同,比特現金的挖礦規則其他的都和比特幣是完全一樣的,就這一個難度調整規則不一樣。比特幣的難度調整規則是為了維持全網平均10分鐘出一個塊,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完成,每2016個區塊,所有節點都會按統一的公式自動調整難度。

比特現金的難度調整規則EDA是當網絡出塊12小時內少於6塊的話,難度值就會下降20%。這規則飽受爭議的是會“被礦工利用”。礦工通過聯手停挖的方式,急速降低BCH再收割2016個區塊的代幣獎勵,這樣的行為被評論為“犧牲了BCH的前途來掙眼下的錢”。

2017年11月13日下午4點左右,比特現金網絡在區塊高度504031上成功完成硬分叉升級,修改比特現金上的算力難度調整規則EDA,社區選擇部署BitcoinABC首席開發者Amaury Sechet提交的DAA方案。DAA是建立在以144個區塊為週期的簡單移動均線的基礎上,保持出塊時間穩定在每10分鐘一個區塊。

2018年5月15日比特現金繼續分叉升級,將原先8M的區塊升級到了32M,同時將OP-Return數據載體大小提升至220個字節,添加或重新激活了比特幣被禁用的操作碼。在這之後BCH區塊能夠進行更大規模的實時交易吞吐,提高速率,基本上可以滿足幾年內比特現金鍊上需求的增長。

比特幣現金的分叉擴容之路


區塊增容,越大真的越好?

隨後,分裂再次出現。

今年9月初,開發組Bitcoin ABC公佈了11月15日客戶端的更新內容:

一種新的操作碼OP_CHECKDATASIG,其能夠優化BCH腳本語言,允許驗證來自區塊鏈外部的信息。這有助於實現預言機和跨鏈原子合約交易。標準化交易排序,這使得全網節點在互相廣播數據時減少所需傳送的數據量,是未來大規模擴容的技術基礎。

社區重要成員澳本聰CSW(Craig Wright)強烈反對,並聲稱將在11月15日進行比特現金硬分叉,分叉大戰警報拉響。

以nChain的首席科學家CSW為首的“一步到位”陣營,宣佈將發佈另外版本的全節點軟件Bitcoin SV,將區塊大小一步到位升級到128M,鎖死BCH的底層協議,並且不兼容Bitcoin ABC的更新。同一陣營的還有關係甚好的BCH算力第一Coingeek礦池創始人Calvin Ayre,以及默許支持的比特耶穌Roger Ver。該陣營認為比特現金應該是基於交易支付的主鏈,而不需要變成應用鏈,無需在鏈上跑其他合約。按照比特幣的設計原理一樣,底層協議寫死,做好擴容。

而以Bitcion ABC開發組領隊Amaury Sechet為主的“漸進派”陣營,提倡逐步擴容,現32M夠用的情況下每2年升級一次。因增加區塊大小可能會降低用戶運行完整節點的可能性,存儲需求將超過大多數用戶計算機極限,而運行完整節點是使用區塊鏈技術最安全和最分散的一種方式。同陣營的隊友還有比特大陸吳忌寒,其在比特現金網絡上的算力之和過半。還有就是Block Chair開發組領隊Nikita Zhavoronkov,對CSW提案表示過早的優化沒有必要的需求,會傷害到生態系統。

到了11月15日,比特現金會發生什麼,拭目以待吧!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點對點的交易問題,如果交易沒辦法保證時效性,比特幣淪為儲值,可否代替黃金?儲值如果沒辦法有個穩定走高的價格,存儲保值沒有說服力。而在大範圍交易流通中充當交易媒介,代幣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這點上,咱還是支持比特現金對比特幣的改良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