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爲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

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wù)汝耳。

自古以來聖明的帝王,都必須勤奮學習,何況一個普通百姓呢!這類事在經書史書上隨處可見,我也不想再多反覆的講,姑且舉近世緊要的事說說,以啟發開導你們。

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

現在士大夫(相當於知識分子)的子弟,幾歲以上,沒有不受教育的,那學得多的,有的已學了《禮經》、《春秋三傳》。那學得少的,也學完了《詩經》、《論語》。一直到他們成年,在體質性情逐漸成形時,要把握好這天賜的良機,加倍地教育引導。這樣,有志氣的,就可以經受磨鍊,以成就光明正大的事業,沒有志向的,從此懶散起來,就成了平凡的人。(解讀:無履立者,沒穿鞋子站在那的的人,光腳站著的,指沒有理想、學業無成的人。)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

人生在世,應該從事一定的工作:當農民的就要計劃耕田種地,當商販的就要商談買賣交易,當工匠的就要精心製作各種用品,當藝人的就要深入研習各種技藝,當武士的就要熟悉騎馬射箭,當文人的就要講談討論儒家經書。我常常見到士大夫恥於從事農業商業,又缺乏手藝,射箭又不能穿甲,動筆就只能寫自己的名字,整天酒足飯飽,無所事事,以此消磨時光,以此了結一生。

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還有的人因為祖上的遺產或威望,得到一官半職,便自我滿足,完全忘記學習,碰上有吉凶大事,議論起得失來,就張口結舌,茫然無知,如墜雲霧中一般。在各種公私宴會的場合,別人談古論今,賦詩明志,他卻像塞住了嘴一般,低著頭不吭聲,只有打哈欠的份兒。有見識的旁觀者,都替他害臊,恨不能鑽到地下去。這些人又何必吝惜幾年的勤學,而去長受一生的愧辱呢!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三九公癐,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亦快士也。

梁朝最興盛的時候,很多貴族子弟,不學無術,當時甚至有諺語說:"上馬車不摔跤,就可當著作郎;見面會問身體如何如何的,就可做秘書官。"這些貴族子弟沒有一個不是以香料薰衣,修剃臉面,塗脂抹粉的;外出乘高級車,走路穿高幫鞋,坐在絲綢方褥上,靠著五彩絲織的靠枕,身邊擺的是各種古玩,慢悠悠地進進出出,看上去好像神仙一樣。到了科考求取功名的時候,就僱人頂替自己去應試,在三公九卿列席的宴會上,就借別人之手來為自己作詩,在那個時候,也可以說是活得快活的人了。

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復曩nǎng者之親;當路秉權,不見昔時之黨。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用。被褐而喪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誠駑材也。

等到動亂來臨,改朝換代或革舊立新之時,重新考察選拔官吏,不再任用過去的親信,在朝中執掌大權的,再看不見過去的同黨。這時候,這些貴族子弟們靠自己不中用,想在社會上發揮作用又沒有本事。他們只能身穿粗布衣服,賣掉家中的珠寶,失去華麗的外表,露出無能的本質,呆頭呆腦如同枯木一般,有氣無力像條快要乾涸的流水,在亂軍中顛沛流離,最後拋屍於荒溝野壑之中,在這種時候,這些貴族子弟就暴成了蠢材。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有學藝者,觸地而安。自荒亂以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有學問有技藝的人,走到哪裡都可以站穩腳跟。自從兵荒馬亂以來,我見過不少俘虜,雖然世世代代都是平民百姓,但由於懂得《孝經》《論語》,還可以去給別人當老師;雖然是年代久遠的世家大族子弟,但由於不會動筆,結果沒有一個不是去給別人耕田養馬的。由此看來,怎麼能自己勉力自己努力學習呢?如果能夠經常保有幾百卷書籍,就是再過一千年也始終不會淪為平民百姓的。

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

通曉"六經"旨意,涉獵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強道德修養,勸勉世風習俗,也仍然不失為一種才藝,可藉此獲得自身的資歷和資本。(解讀,六經:依《禮記·經解》所列,為《詩》《書》《樂》《易》《禮》《春秋》。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廕,當自求諸身耳。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父親兄長不可能長期依賴的,家鄉邦國也不一定能夠常久保證無事的,一旦流離失所,沒有人來庇護賙濟你時,就需要自己求得安身了。俗話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學習而又可致富貴的本事,沒有比讀書更好的了。

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讀書之人,自羲、農已來,宇宙之下,凡識幾人,凡見幾事,生民之成敗好惡,固不足論,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隱也。

世人不管是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但卻不肯去讀書,這就有如想要飽餐卻懶於尋找食物,想得身暖卻懶於做衣服一樣。那些讀書人,從伏羲、神農的時代以來,在這世界上,他們認識了多少人?見識了多少事?卻能知一般人的成敗好惡,這說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然而,天地間沒有他們不瞭解的,鬼神的無從隱藏的,(這就很神奇了,這也是多讀書的妙處)。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有客難主人曰:"吾見強弩長戟,誅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飢寒者,不可勝數,安足貴學乎?"

有客人對我發問說:"我見到那些手持強弓長戟參加軍隊,去誅滅罪惡之人,安撫黎民百姓,有的以此博取了公侯爵位;那些闡釋禮儀,研習治理國家的方法,匡正時尚,使國家富足,有的以此博取了卿相職位;而那些學問貫通古今,才能文武兼備,卻身無俸祿官爵,妻子兒女挨餓受凍的人,數也數不清,這哪裡看出學習的重要呢?"

主人對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也;以癘學藝,猶磨瑩雕刻也。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醜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勝金玉之礦璞哉?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於無學之富貴也。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豈得同年而語矣。

我回答他說:"一個人的命運是窮困還是顯達,就如同金、玉與木、石;研習學問,就好比琢磨金、玉,雕刻木、石。金、玉經過琢磨,就比原石更美,木、石截成段敲成塊,就比經過雕刻來的醜陋,但怎麼能說經過雕刻的木、石就勝過未經琢磨的金、璞呢?因此,不能以有學問的人的貧賤,去與那無學問的人的富貴相比。況且,那些披掛鎧甲去當兵,口含筆管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敗者多如牛毛,嶄露頭角的少如靈芝草;如今,勤奮攻讀,修養品性,含辛茹苦而沒有任何益處的人就像日食一樣少見,而貪圖享樂,追名逐利的人卻多傷於各種刑罰,哪能相提並論呢。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欲其多知明達耳。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吾亦謂之學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臥耳。"

況且我又聽說:天生就明事理的是上等人,通過學習才明白事理的是次一等的人。所以學習,就是想使自己知識得到豐富,明白通達。如果說一定有天才存在的話,那就是出類拔萃的人,作為將軍,他們暗中具備了與孫武、吳起相同的軍事謀略;作為執政者,他們先天就獲得了管仲、子產的政教才幹。雖然他們從未讀過書,我也要說他們是有學問的。現在您不能夠做到這一點,又不去師法古人的所作所為,那就好比蒙著被子睡大覺,什麼也看不見了。"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全文直譯+解讀)

《顏氏家訓》勉學篇之一為什麼要讀書。給人的提示(名詩詞解讀):

1、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在體質性情逐漸成形時,要把握好這天賜的良機,加倍地教育引導。

2、人生在世,應該從事一定的工作。

3、許多人因家庭條件好,不珍惜那些年的學習時光,而去忍受一輩子的愧辱。

4、有學問有技藝的人,走到哪裡都可以站穩腳跟。

5、多讀書自然就見多識廣。

5、勤奮攻讀,修養品性,含辛茹苦而沒有任何益處的人就像日食一樣少見。

6、貪圖享樂,追名逐利的人卻多傷於各種刑罰。

7、天生聰明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如果不通過後天的學習來提高自己,那就去變成無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