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朋友圈里发布几张照片,可能会出卖自己的住址;使用移动应用App时,或许后台在收集你的照片、短信;街边顺手连接免费WiFi,不到十分钟支付账号、密码就被窃取……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信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个人网络信息安全这个话题每天都在被提及,而最近又被热议还是因为乐清女孩遇害事件。

当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乐清女孩的事件发酵后,杀人凶手和滴滴顺风车不健全的接单系统被全网声讨的同时,整个事件朝着一个离奇的方向展开。

死者的微博号被找到,蜂拥而至的网友纷纷去她生前发过的微博下面对她进行“缅怀”。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虽然死者的一些微博联系起她之后的遭遇的确令人唏嘘:一条微博有8万次转发和4万条评论,而微博下面那些说着“很抱歉用这种方式认识你”的高赞评论,点进主页却都是齐刷刷的淘宝刷单或者兼职微商。

最终,女孩的家人出面,向新浪要求注销女孩的微博账号。

这种行为并不带有十足的恶意,但是如此消费逝者,令人感到不适。

我们活着的时候,隐私被曝光尚且还能去打官司,而去世了的人是不是就没有这个权利了?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生在这个数字时代,许多人对于自己的死亡,担心的已经不再是财产能不能得到妥善处理,而是自己的那些照片、资料、网络账号等包含了太多个人隐私的东西,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保存或者彻底删除?不想被别人看到的秘密能不能和自己一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人生真的可以一键删除吗?

日本电视剧《人生删除事务所》就讲述了如何死后一键删除个人隐私的故事。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电视剧主要讲述两个主角合作经营一家事务所,专门负责在委托人死后删掉他手机、平板、电脑等一切电子设备里不想被他人知道的内容。

删除的方式也很科学:委托人提前设定好需要删除的内容,在电子产品中植入事务所开发的程序。一旦委托人的所有电子产品多长时间之内没有操作,就由事务所出面确认是否已经死亡,然后删除所有指定内容。

在剧中,搜索引擎的使用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无孔不入。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一个程序员用来寻找委托人信息的手段不是直接黑进某某系统的资源库,而是利用搜索引擎在我们都觉得“让别人知道也无所谓”的网络公开信息中寻找线索。比如,他通过委托人手机备忘录里经常见面的人的名字和工作地址,就能轻易搜到她的毕业院校。通过毕业院校的官网找到那个人大学时加过的社团电话,然后用很简单的话术就轻易拿到她的住址。

或许电视剧中的情节大多是虚构,但是生活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还是觉得有点害怕。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学校或者单位不可能把所有人的住址放在网上,那么名单呢?很多时候都能找到。在大多数账号都要求实名制的今天,也难保别人能根据你的真实姓名查到你的手机号,顺而找到你的网络ID。网络ID背后,则是你的生日、年龄等信息,大多数人的密码设定都跑不脱这几样的排列组合,只要通过简单的编程就能利用穷举法试出来。

而你的社交网络上有你的社交圈,能查到你亲朋好友的相关信息。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只要有足够强的发现线索的能力和检索技巧,随意发布在网上的“无关内容”和“闲话”也能组合成你不想为人所知的隐私信息。

网络无孔不入的搜索和抓取能力,不论你是否愿意,你已经永远地活在网络之中,就算人去世了,你的个人信息也成为庞大网络世界里面的一粒沙子,反复流动,却不会消失。

所以,人生真的能删除吗?就算你想删除,真的删除得掉吗?

当隐私不再是隐私

在互联网时代,只要连上网,人就成了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在美国,所有人都有一个所谓的信用系统,就比如说社会保险,会和信用卡连在一起,然后做什么事很容易查出来,因为个人的资料放在那儿。

在国内,要知道一个人的行程也特别容易。因为手机、微信等都是实名制,信息几乎透明了。中国是全世界在网购、互联网交易支付上面最先进的国家,买什么东西、吃顿饭等都是用网络支付,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人的生活记录。

现在的许多记录都会被收集,甚至都不是暗地里、而是明目张胆地收集。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比如大数据,号称是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条件下进行数据整合,但是又有谁能保证监管和信息安全呢?

在很多人反对数据搜集的时候,还出现了另外一种观念,就是你如果没做什么亏心事,又为什么会害怕让人知道你上一秒钟在哪里?

当很多人开始有这种观念,甚至不觉得隐私的暴露是一个问题。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人,因为从小就习惯被拍摄和拍摄别人,在网络上记录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事,甚至会开始习惯自己的隐私被公之于众这件事。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而如果整个社会大家慢慢都习惯,隐私反正是会暴露的,也没有隐私可言,也不在乎别人隐私,这个将来会冲击到整个道德的,就因为我们传统社会的道德跟隐私是有关系的。

我们过去道德上觉得不对的事情,现在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因为每个人都有所谓不可告人的事,不可告人的标准就会降低,所有事都变得可以告人。

当我们的技术演变太快,这些新技术也会带来相应的代价,比如说隐私的曝光,道德的观念的转变跟威胁,我们还来不及想好,这些事就已经到了眼前。

如果我死了,我的秘密能否与我一起从世界上消失?

消化和适应这些则有一个格外漫长的阵痛期,需要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一起承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