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厦门9个自然村“消失” 村名将适时恢复

厦门9个自然村“消失” 村名将适时恢复

崎坑大桥“退役”,为水库蓄水创造条件。

厦门晚报讯(文/图记者 黄文水)厦门莲花水库建成投用,为厦门开辟新的、稳定的境内饮用水源,成为厦门“两江四库”供水体系的重要一环。工程于2010年3月底开工建设,作为全市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建设过程凝聚了各方心血。

为给水库“让路”,省道改道老桥“退役”

昨天,夕阳西下,距离莲花水库几百米远的祥平街道浒井村,居民张水煌骑着摩托车,带着两个孙子,来到莲花水库附近。曾经车水马龙的省道206线莲花水库淹没段如今喧嚣不再,跨越莲花溪的崎坑大桥也已拆除。

9月25日,随着一声巨响,崎坑大桥轰然倒塌,这座连通同安、安溪两地的老桥正式谢幕。同安区方志办原主任黄奕铁介绍,1993年版的《同安交通志》记录了崎坑大桥的历史。大桥初建于1928年,原来是木桥,1965年重建竣工后,沿线同安、安溪两地每年经此桥输出的农副产品达17万担。1994年,崎坑大桥重修再造,直到近日被拆除。

就在崎坑大桥拆除的前一天,省道206线莲花水库淹没段改建工程通车,新路全长近5公里,通过莲花溪大桥、乌山尾隧道、庵仔下隧道等,为莲花水库下闸蓄水奠定了基础。

“水库建好了,我们都很期待。”张水煌站在崎坑大桥旧址旁,眺望数百米外的莲花水库主坝。这里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未征地前,他经常在地里劳作。“水库蓄水后,这一片农田都将淹没,以后水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将会变得更好。”张水煌说。

9个村庄从地图上消失,移民安置1216人

从莲花水库主坝往远处眺望,莲花溪蜿蜒而来,水面在阳光下泛起波光,成群的白鹭萦绕低飞,红白相间的野花悄然绽放。一碧万顷的农田、草地,连同附近的村庄,随着莲花水库的建成投用,都将成为历史。

祥平过溪三六落里村,叶韭菜阿嬷和老伴叶圳搬离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老伴自打出生起就住在这里,如今搬了,心里真是舍不得。”不过,叶韭菜满怀期待,“安置房交付装修后,搬进去,我们就是城里人了”。9月21日,莲花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通过了省移民开发局的验收,项目移民安置444户,叶韭菜等1216人有了新家。

当店、圩里、田洋、寨仔边、乌山、乙亩、三六落、宫边、鹅仔内……这些充满乡土味的地名,当地人都耳熟能详。因莲花水库建设需要,同安区4个镇、街、场的9个自然村,从地图上消失。9个自然村虽然搬走了,村名却不会永久消失,同安区民政部门表示,将在合适的时机“复活”这些村名。

祖厝保护性拆除还建,一处文物原地保护

最近,莲花镇窑市村当店自然村的叶文钵经常到新落成的祖厝走走看看。祖厝虽然是新建的,但看上去古朴优雅。“老祖厝拆除了,原有的大量石料都‘继承’下来,大门、天井、围墙用的石头,很多都是从老祖厝拆下来的。”叶文钵说。

“离开有200多年历史的祖厝,很舍不得,但水库建设有需要,大家算是‘舍小家顾大家’。”叶文钵分到了1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很快就能装修了。他说,以后孙子上学,自己出门买菜都很方便,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里。据了解,莲花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拆除各类房屋面积6.34万平方米,拆除附属房屋面积2.34万平方米。

康文利介绍,莲花水库建设涉及两处文物,其中一处为清代贸易货栈,俗称“当店99间祖厝”,房屋被保护性拆除,公共部分给予还建,大量拆解下来的旧石料、旧木料、旧瓦等都被利用起来;另一处文物为莲花溪上古堤坝(石盘陂),位于溪林村乙亩与窑市村茂林之间,是莲花溪上的一大片花岗岩,水库建设中给予原地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