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僵化症是怎么得的?怎么治?

组织僵化症是怎么得的?怎么治?

文:日经BP社 高野敦 丨 编辑:吕媛媛

本文看点

1、制造企业烦恼的,大多是组织改革、创新创造、以及员工的自律性问题;

2、企业改革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的强项是什么,它们还在不在;二是我要进行的改革会不会让我失去强项,是不是只是“形式上的改革”;

3、有意识地确保充足的时间,在不同部门间设立共享和交换知识的场所,可以预防、改善墨守成规的组织状态;

4、SCSK原会长中井户信英建议,激励员工,要做“打动内心的经营”,做“健康经营”。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德国工作方式。但在关注德国工作方式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日本工作方式的长处。DMG森精机株式会社社长森雅彦表示,日本的长处在于提出了运作的“可视化”,以及打破了组织部门间的障碍,正是这种运作模式支撑起了日本产品的质量。如果引入德国的工作方式,反而会失去日本原本的强项,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本末倒置。

电装的欧洲法人Denso Europe公司等机构拥有以德国为中心的、14年的驻欧洲经验,电装的执行研究员(全球技术国际部)中川雅人也指出:“日本和德国各有所长,日本没有必要100%复制德国的方式。” 中川雅人担任Denso Europe公司的驻欧洲首席研究员时,也在工作中实践过德国的工作方式,这让他更加意识到了日本工作方式的优点(图1)。具体来说,就是团队协作和细致的分工,等等。继续引入德国工作方式的前提,是确保日本的这些长处,在充分发挥日本原有的高质量等强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效率。

太忙,无暇顾及邻边

然而,原本应该是日本强项的“团队协作”有了逐渐弱化的倾向。内田洋行知识产权生产性研究所的所长平山信彦一直在从事生产运作改革方面的咨询工作,客户向他咨询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墨守成规的组织进行改革”。该研究所的咨询业务面向广泛的业种,而制造业占比最多,达到了四成。平山信彦表示:“我在开展咨询业务前,以为大多数客户会咨询我一些有关削减加班量或者减少劳动时间之类的问题。但实际上,客户烦恼的大多是组织改革、创新创造、以及员工的自律性。我没想到来自制造业的委托会这么多。”

以团队协作见长的组织为何会变得墨守成规呢?平山信彦认为,原因是太忙了,无暇顾及同事和相邻部门的动态。

形式上的工作方式改革

纵观近20年,制造业的、尤其是技术部门的业务专业性较高,发展速度也很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等。企业开展了很多类似“能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既不减少业务量,又能控制加班量”的“形式上的工作方式改革”。牺牲技术部门时间上的“余裕”,大家只全心全意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这种情况几乎成了一种常态。长此以往,个人持有的潜在知识就很少能有机会与组织共享,整个组织也就变得墨守成规了。

德国企业是由经营层制定战略,然后自上而下渗透到整个组织。而日本企业是在工作现场提出构想,然后自下而上推动变革,这是日企特有的强项。一旦组织变得墨守成规,就很难发生自下而上的变革了。日本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引入德国工作方式后成果尚不明确,却可能因此失去日本自身的优势。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田洋行的平山信彦表示,组织变得墨守成规也是可以补救的。他认为,企业可以有意识地确保充足的时间,在不同部门间设立共享和交换知识的场所。“·由于不了解隔壁部门在做些什么,多个部门间很可能在进行同样的技术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如果能让部门间的工作“可视化”,就可以消除资源的浪费,通过部门间的携手合作实现组织变革。”(内田洋行)

员工卖力,源自“打动内心的经营”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工作方式改革的精髓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日经制造采访了大型IT公司SCSK原会长中井户信英(现为个人经营顾问)。

组织僵化症是怎么得的?怎么治?

推动“健康经营”的中井户信英


中井户信英:在辞去住友商事副社长职位后,于2009年就任住商信息系统(当时的公司名,现更名为SCSK)的社长。在推进“健康经营”的同时,还着手进行CSK的并购等业务。在历任SCSK的会长,以及法律顾问等职位后,2017年6月从SCSK的法律顾问职位上退休。现经营个人咨询业务。


中井户信英因积极推动“健康经营”而闻名。2010年时,工作方式改革的说法尚未普及,而中井户信英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健康经营”了。通过各种各样的改革,2014年,SCSK企业的员工,月平均加班时间不足20小时,带薪休假获得率达到了97.8%。另一方面,2011年开始,SCSK连续实现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一跃成为“工作方式改革”的先锋。

乍一看,这种经营方式 “是对员工的优待”。但在中井户信英看来,改革的目的刚开始是事业改革,也就是创造革新。“如何停止附加价值低的工作,将力量集中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业中呢?首先,必须彻底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中井户信英)

原来,中井户信英于2009年担任SCSK公司(当时的公司名称是住商信息系统, 2011年并购CSK后才更名为SCSK的)社长时,看到有些员工在桌前小睡,还有些员工在深夜的办公楼前排队等候出租车,深感这样的工作环境很严苛。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员工无法胜任高附加值的工作。因此,企业首先要关注员工的健康,想办法减少加班量,同时致力于减少返工等工作方式,这才是健康经营的本质。员工的工作环境对生产性和业绩有很大影响。“企业经营者最大的任务,就是支持工作环境的改善。” (中井户信英)

要想推进工作方式改革,经营者必须充分做好绝不退缩的准备,这也是经营者的重要使命。改革过程中,要谋求变革,力争充分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如果经营者都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企业员工就更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谋求变化,他们会觉得没有必要,并不想做出工作方式上的改变。“想法都是半吊子,如何能诉诸员工的内心呢?企业必须让员工充分了解到经营者的这份决心。” (中井户信英)

Q:你认为工作方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经营者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文有偿使用日经BP社(日経BP社)提供的部分图文资料,禁止复制、转载。

Parts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column are provided by Nikkei Monozukuri/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Copyright ©️2011-2018 Nikkei Monozukur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