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井竈安西北,家敗人又亡」, 這是什麼講究?

在農村,俗語與生活息息相關,是先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經驗總結!其中,不少俗語與當地風俗聯繫,成為了最能體現當地風俗的“百科書”,在農村生活,很多老人都能說幾句俗語,比如說“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桑不上樑,槐不下堂”等等,這些俗語一般都具有警示與訓誡的意思,尤其是以下的三則俗語,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農村俗語“井灶安西北,家敗人又亡”, 這是什麼講究?


一、桑不上樑,槐不下堂

在農村,過去農民的房子多是木結構的,因此,在蓋房時對用料多有講究!在農村,根據老人的說法,“桑樹”是不能上樑的,這主要源於,桑與“喪”同音,而房梁居於上,每日主人頭頂“喪”不好;而“槐不下堂”含義是,在農村過去老農的門檻也不能用槐木,這主要因為,在農村,每逢喪葬的時候,槐木都被用作“哀杖”也是不好的象徵!

農村俗語“井灶安西北,家敗人又亡”, 這是什麼講究?


二、灶門在外,錢財多耗

在農村,灶房是不可缺少的生活一部分,但是在老農看來,在灶臺的建造中,不能將灶臺對外開,這主要因為,金火不共存,不利於家庭聚財,容易耗財!在老農看來,也是不好的!

農村俗語“井灶安西北,家敗人又亡”, 這是什麼講究?


三、井灶西北,家父破敗

在農村,首先按老農的說法,西北為“乾”寓意家中老父,在房屋西北位置有灶臺,象徵著家父破財不聚財,有家道中落的勢頭!而井在西北如一深坑,則傷父輩,影響父親的健康,一旦父親病倒了,自然家庭也會破敗,生活也就出現了問題!

農村俗語“井灶安西北,家敗人又亡”, 這是什麼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