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中国人民14年的抗战史,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而在东北这片最早沦陷的土地上,就出现过这样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人物。他虽出生于地主家庭,家财颇丰,但却一心抗日,不惜为此散尽家财拉起万余人的抗日队伍,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最后被叛徒出卖,导致全家被俘,4岁儿子和娇妻与他共赴国难,堪称满门忠烈。

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他就是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军司令——王凤阁,1895年生于通化县城,早年就读于通化县立中学。求学期间的王凤阁就表现出与同龄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素怀大志,以民族英雄岳飞为榜样,时常吟诵《满江红》激励自己。

大丈夫七尺躯,为国殇,为鬼雄,应不虚度此生。

毕业之后的王凤阁选择弃笔从戎,成为东北军的一员,因为他颇具文采,被破格提拔为副官,后调至汤玉麟部下任职。后因为不满军阀混战,跟自己抗日报国的理想相差甚远,他毅然决然的辞官回乡。

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1932年,37岁的王凤阁变卖家产,独自拉起了600余人的抗日武装,取名为辽宁民众义勇军,开展针对当地日伪军的游击战。王凤阁一边战斗,一边积极联系各地的抗日武装,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东北人民投入到抗日队伍中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凤阁率部不断袭击伪军县衙和保安司令部,给占领沦陷区的敌人带来沉重打击。

王凤阁在大庙沟、七道沟地袭击并焚毁了日军的“采金所”、“探矿队”,还多次潜入通化县城捣毁警察所、自卫队驻所,惩治顽固分子,暴尸示众,搅得敌人日夜不宁。奇袭东江沿三分所、西江甸截击筹粮款、堤台岭下截艚运都是名震一时的战斗。随着王凤阁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成为了日伪军的“头号公敌”,敌人为了抓住他发动了数次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

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1937年2月,日伪军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王凤阁的活动路线,随即秘密集结重兵前去围捕。而此时的王凤阁对此一无所知,遭遇重重包围下的他仍沉着指挥部队应战,3天激战下来,由于敌众我寡,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他本人也身负重伤。战至弹尽粮绝,王凤阁和妻子张氏、4岁的小金子(儿子乳名)不幸被俘。

被俘后的王凤阁和妻儿被押送到老家通化,日军报纸大肆宣扬“反满抗日巨匪”王凤阁落网,并妄想威逼利诱招降王凤阁,以瓦解沦陷区居民的抗日决心。敌人安排王凤阁一家在饭店晚宴,陪坐的都是一些当地的伪军汉奸头子,看到这些人的无耻嘴脸,王凤阁破口大骂汉奸败类,并当场掀翻桌子。虎父无犬子,小金子面对伪军递过来的糖果饼干,哭闹着拒绝,大声喊道:“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

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眼见王凤阁一家人软硬不吃,也套取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在4月15日处决他们。刑场就安排在玉皇山下柳条沟门,行刑前的王凤阁神情自若,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也坚决不跪,英勇就义。眼见丈夫牺牲,妻子张氏抱着仅4岁大的小金子也跳入王凤阁倒下的坑中,共赴国难!

出生地主家庭的他一心抗日,倾家荡产打鬼子,满门忠烈赴国难!

全国解放后,王凤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通化市为他修建了纪念碑,以缅怀这位英雄在敌后抗日活动中的丰功伟绩。“中国不会亡”,这是王凤阁将军生前一直所坚信的,虽然他看不到抗日胜利的这一天,但正是有了无数像他这样的英雄,这句话才真正有了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