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招警、輔警、協警,特警工資待遇和未來發展如何?

提到警察的分類,輔警、協警、特警、招警什麼的,這一堆名詞對過來,相信很多小夥伴是一臉蒙的,傻傻分不清楚,也不知道自己報考的考試到底屬於哪一類,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讓你更清晰自己的職位選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幾個"警"到底有什麼區別?

盤點:招警、輔警、協警,特警工資待遇和未來發展如何?

01 【什麼是招警】招警是招錄人民警察,屬於公務員身份,在每年的省考和國考中都會招聘人民警察考試,這類就是招警考試,具有執法權,享受公務員待遇。

招警一般在國考和省考中均有招聘,參考2017年安徽省考公告:

可看到對於人民警察職位的年齡有著特別的要求,且人民警察職位除了需要參加申論和行測這兩門公共科目之外,還多一門專業科目即公安專業科目的考試,面試前還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體能測評。

02 【什麼是輔警?】輔警隊伍是一支由公安機關直接指揮和管理的隊伍,主要用於社會聯防巡邏,功能與配備介於現在的保安與正規警察之間,賦予基本的執法權,輔警會配備基本的警械如警棍等,輔警主要來源於本地市民,義務輔警,是市民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另一種是半專業的輔警,採用合同制的形式使輔警成為一種新的職業。

輔警基本每年不定時間招聘,招聘條件相對也比較寬鬆。

03【什麼是協警?】是協助警力,協警的定位是“輔助”警力,屬於專業的群防群治隊伍,不具有行政執法權,沒有編制,也就是說協警必須在在編民警的帶領下開展工作,在需要用到執法權的時候,也需要在編民警完成,協警只能做一些協助性的工作。在機構性質上,雖然協警隊伍屬於財政補助性事業單位,但它不是一級授權聯防隊。在涉及需依法定職權才能完成的任務時,只能由在編民警完成,協警僅起輔助作用。從法理上講,協警擁有的只是權利而非權力,此權利與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沒有差別。在執法權限的規定上,協警制度並沒有突破聯防隊(工糾隊)的規定

一般都得通過考試,還有面試、體檢。如果合格就簽訂協議,然後培訓上崗。

招警,輔警,協警待遇問題

一般來說招警的福利待遇是最好的,因為招警是公務員身份,待遇按照公務員來走,輔警和協警沒有編制,待遇也會比較差點。

協警、輔警與招警的區別

輔警和協警從編制上面來說,都是臨時工,也就是所謂的合同工,是不佔用編制的。招警一般是指招錄人民警察,具有公務員的身份。是需要通過公安招警考試、面試、政治審查和體能測試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公務員編制或者是事業編制。

招警考試有兩種:

一種是本省的招警考試;另一種就是政法幹警體制改革培養,這是一種定向培養,就是考了這個公安部門,但是還需要讀兩年書,在學校通過考試合格,拿到專科或本科畢業證才能正式錄用為警察。

地方公務員考試是指:地方各級黨政機關,社團等為招錄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而組織進行的各級地方性考試。

筆試和麵試時間由招考部門自行確定通知,除了對一些技能有特殊要求的大部分不要求專業科目考試,公共科目筆試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 。

特警又是什麼?

特警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一般是指警方的一個擔負某些特殊任務的警種,特警是警察中的特種精英。可直接稱"特警"。隊伍編制為"總隊-支隊-大隊-中隊"。以反恐、國內維穩、抓捕火力強大的犯罪/恐怖分子、解救人質和反劫持為主要任務,以CQB戰術為戰術核心的軍警特勤武裝體系,這其中主要包括警方擁有較強火力和武裝的警種(例如SWAT),以及主要任務範圍在國內,不以參與軍事戰爭為主要任務的軍方反恐特種部隊。

數量關係解題:流水行船問題

在行測數量關係的行程題型當中,除了大家都比較瞭解的相遇和追及問題之外,還有一類小問題,就是流水行船問題。到底什麼是流水行船問題?以及在流水行船問題裡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點,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既然是一種行程問題,涉及到的公式為S=Vt,到底流水行船問題具體是怎樣的呢?其實它的本職是一種相對運動。相對運動是我們初高中學習的知識點,我們看一下在流水行船問題中到底有哪些相對運動呢?

首先看一下涉及到的對象包括船、水、岸邊。所以我們研究的內容就是這三者的關係。船相對於水的運動,船相對於岸的運動,水相對於岸的運動。接下來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順流和逆流狀態下速度、路程和時間的的關係。在順流中,船速與水速方向相同,當船向前運行時,水也會向前運行,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一般研究一滴水,船所走過的實際路程即為船相對於水的運動,同理水走過的路程為水相對於岸邊的路程,船相對於水走過的距離是什麼呢?其實是船相對於水走過的路程:

S(順)=S(船)+S(水),由於時間相同,所以可以推導出公式V(順)=V(船)+V(水)。

同理,對於逆水行船時船速與水速方向相反,船所走過的實際路程以及水相對於岸走的路程和船相對於水走過的路程之間的關係即為:

S(逆)=S(船)-S(水),由於時間相同,所以可以推導出公式V(逆)=V(船)-V(水)。

同理根據上述兩個速度公式我們還可推到出兩個公式V(船)=( V(順)+V(逆)) / 2;V(水)=( V(順)-V(逆)) / 2。以上四個公式是指導我們完成流水行船問題大部分問題的內容。

我們通過兩道題目練習一下。

例1.一艘每小時行25千米的客輪,在大運河中順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時3千米,順流航行時需要多久?(

A.3 B. 4 C. 5 D. 6答案:5

解析:此題考查流水行船問題基本公式應用,t(順)=S(順)/ V(船)+V(水),

即t=140/(3+25)=5

例2.一個扶梯由下向上運行,上面有一個男孩由上向下走,女孩由下向上走,已知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兩倍,女孩走了40級到上面,男孩走了80級到了下面。求扶梯露在外面的級數?

A.30 B. 40 C. 50 D. 60答案:D

解析:此題可以根據流水行船的本質問題進行求解,扶梯可抽象為順流和逆流的問題。即S(順)=S(女)+S(梯);S(逆)=S(男)-S(梯),已知時間相同,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能說明從男孩上到下以及女孩從下到上所用時間相同,故S(順)=S(逆),求解出S(梯)=20,露在外面的為S(逆)=60,選D。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數量關係是我們的必考的一類題型。數量關係也是很多同學比較頭疼的一部分,主要是之前數學學的也不是特別好,所以在做起這部份題時缺少思路,不知道從何下手。接下來給大家介紹考試當中的一種題型—古典型概率。

一.含義:概率又叫可能性,是對隨機事件可能性大小的度量,用0-1間的實數表示。古典型概率又稱等可能事件概率,是指由等可能事件構成的樣本空間裡,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又稱事前概率,即事情發生前,對可能性的度量。

如一個袋子裡有10個小球,3個白色的,7個非白色的小球,從中拿出一個球是白球的概率為3/10。

二.題型特徵:1.有限性:是指可能出現的結果可以一一列舉出來,是有限個。比如骰子,具有6個點。而如果咱們畫一個同心圓,往圓裡擲骰子,無論落在內圓還是圓環的,位置都數不出來。因為圓是由無數個點構成的,這就是無限的。

2.等可能性:是指可能出現的結果,出現的機會均等。比如擲骰子,如果不考慮各個點的區別、力度、擲的方向等,每個點出現的可能性就是均等的。而如果我們打靶,顯然10環在中心,範圍小,不易射中;最外的1環範圍大,容易射中,它們就不是等可能性的。

三.公式:事件A發生的概率為P(A)=滿足條件的方法數/總的方法數。

比如擲色子,偶點向上的概率是3/6,因為有1點-6點,6個可能的結果,偶點是2、4、6這3種。一定要注意,是6個等可能的結果。

四.例題:有A、B、C、D、E一共5個人,從中選取3人參加比賽,已知A表現很好,確定A參加,問B、C也參加的概率是多少?

由於已經確定了A參加,那麼5人選3人,就轉化成從B、C、D、E,4人裡面選取2人C(2,4)。所求事件是已知A參加BC也參加,只有1種。所以這道題目的結果是1/(C(2,4))。

在行測數量關係的行程題型當中,除了大家知道常考的相遇和追及問題之外,還有一類小問題,那就是時鐘問題。其實,很多同學會有個疑問,什麼是時鐘問題,為什麼時鐘問題會在行程的題型當中出現呢?其實不難想象,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我們可以想象成相遇和追及問題當中的兩個人或者兩輛車,而錶盤就可以想象成一個特殊的圓型軌道,所走過的路程就是分針和時針轉動時形成的角度。所以,我們通常把研究時鐘上時針和分針的運動問題稱為時鐘問題,包括差角度問題、和角度問題和快慢鍾問題。

時鐘問題有別於其他行程問題的地方在於時鐘問題當中的速度的度量方式不是在普通行程問題當中的m/s或者km/h,而是時針和分針“每分鐘走多少度”或者“每分鐘走多少小格”。那分針和時針的各是多少呢?是固定的嗎?我們都知道鐘錶上一共有12個大格,一大格表示30度。而一個大格表示1小時,也就是60分鐘,所以時針的速度就是0.5度/分鐘。同樣的道理,對於分針而言,一大格表示5分鐘,所以分針的速度就是6度/分鐘。

工程問題是事業單位常考題型之一,而其中的交替合作問題是工程問題的一類典型題目,但是隻要用對方法,比照中公教育給大家總結的做題步驟,這類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首先帶大家回憶一下工程問題的基本公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前面我們給大家介紹過特值法,而工程問題最常用的解題方法就是特值法。我們經常會把題幹中的一些未知量比如工作總量或者工作效率設為特值。那麼,什麼是交替合作呢?顧名思義,在多者合作問題中有交接替換的過程。接下來我們通過幾道例題來一起學習一下交替合作問題。

例1:一條隧道,甲單獨挖要20天完成,乙單獨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後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兩人如此交替工作。那麼,挖完這條隧道共用多少天?

A 13 B 13.5 C 14 D 15.5答案:B

解析:題幹中所給均為時間,要求時間,需要知道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而這兩個量均未知,因此將工作總量設為特值--20和10的最小公倍數為20。因此甲的效率為20÷20=1,乙的效率為20÷10=2。交替合作每兩天一個週期,週期合作效率為1+2=3,共用20÷3=6個整週期……2個剩餘工作量,接著甲再挖1天,還剩餘1個工作量,乙再做0.5天剛好完成。因此整個過程所需時間為6×2+1+0.5=13.5天,故正確答案為B項。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交替合作的解題步驟很簡單,因此我們把這類題目的做題步驟總結如下:

(1) 根據題幹需求,一般將工作總量設為時間的公倍數。——特值法的應用

(2) 找到交替合作的工作週期和週期效率

(3) 工作總量÷週期效率=n個整週期……剩餘工作量,接著對剩餘工作量按照交替順序再分配。

(4) 計算時間。

思考:若題幹改為“乙先挖1天,然後甲接替乙挖1天,再由乙接替甲挖一天……”,其餘條件不變,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我們發現,輪流順序變了,但是還是每兩天一個週期,每個週期的週期效率並沒有變,因此共需6個整週期不變,變化的只是剩餘工作量部分要先輪到乙做,根據乙的工作效率,乙只要1天就正好把剩餘工作量做完了,因此整個工程總共需要13天。

以思考題為基礎,接下來,我們再看一道以交替合作順序為考察核心的題目。

例2 甲乙合做生產零件,如果按照甲先乙後的順序各幹1天輪流交替進行,則在整數天後剛好全部完成;如果按照乙先甲後的順序則在上述整數天後還需差40個零件未完成,且已知甲與乙的效率之比為7:3,問甲的效率是多少?

A 50 B 60 C 70 D 75答案:C

解析:由前面的結論我們知道,交替合作的順序改變只對剩餘工作量有影響,因此說明整數天是在整週期後又多了一天,即按照甲先乙後的順序工作,剩餘工作量需甲做1天正好完成。如果按照乙先甲後的順序,剩餘工作量需乙做1天還剩40個零件,說明甲1天的工作量比乙多40,結合甲乙的效率比,得到甲的效率為70。

因此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的數量關係題目中,工程問題交替合作類的題目考查方式比較單一,只要大家掌握做題步驟和核心知識點就可以輕鬆解決這類題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