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個貧困村里建起了陽光「銀行」潮汕何時才有如此福利

“我老黃家可以過個豐盛年了!”春節前,家住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寨前鎮中心村新村組的黃世雄手機上,收到了一條銀行到賬信息,“光伏扶貧發電款已到賬”。

“幾塊光伏板曬太陽就能發電增收,且發電款到賬及時,讓貧困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該縣寨前鎮槐村槐塘組光伏扶貧戶李輝堂發電款放入口袋後,徹底打消了他心中曾有的疑慮。

211個貧困村裡建起了陽光“銀行”潮汕何時才有如此福利

截至目前,所有光伏發電款均已結清,提前為供區內光伏扶貧貧困戶奉上新年大禮。據國家電網郴州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郴州市第一批光伏扶貧接網工程試點基地——桂東、安仁等縣的精準扶貧戶都先後收到了光伏發電款項的銀行到賬提示短信,少則三四百元,多者有一千六七百元。

“2017年光伏扶貧併網工程共覆蓋全市211個貧困村,為貧困村村民帶來87.42萬元的經濟收入,其中桂東縣就有26.17萬元。”國家電網郴州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主任史文峰說。光伏發電陽光“銀行”發展的紅利,今後將成為該市貧困群眾穩定收入的一部分。

扶貧對路“黃金”萬兩。走進桂東縣普樂鎮文溪村幹洞組龍灣光農互補項目,讓人眼前一亮:昔日荒蕪的16.8畝灘塗地上,建起了一座裝機420kW的光伏發電站,光伏發電板下面則辦起了一個近三千平米的食用菌大棚。

211個貧困村裡建起了陽光“銀行”潮汕何時才有如此福利

派駐文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鄧勇男說,這個光農互補項目,由普樂鎮齊雲山、文溪、矮排、小江、楊嶺等5個貧困村共同投資建設,實行公司化管理,按股份合作方式運營,自2017年5月30日併網發電以來已發電20多萬千瓦時,發電板下面的土地租給食用菌種植戶租金為2.4萬元,共約有40萬元資金供7個貧困村集體分紅,每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脫貧標準的5萬元以上。

同時,文溪村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170萬元,在龍灣光伏發電站兩邊租用河灘地15畝,建設連體食用菌大棚8500平方米,採用“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入股”方式,將上進村、文溪兩個村300戶貧困戶、934口人全部帶動起來,並由村集體資金成立14萬多元助困幫扶基金,獎勵村裡剛考上大學,以及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在建設這個光農互補項目過程中,該村村民郭鐵軍當初因為工程要佔用他家1畝多苗木而鬧彆扭。扶貧工作隊員晚上到他家裡拉家常,最後這位村民大度地說,扶貧工作隊來幫助我們村發展經濟,我個人犧牲一點利益也沒有關係。

光伏發電作為清潔環保、技術可靠、收益穩定,可持續性受益的新興能源產業,可有效促進貧困戶增收。據國家電網郴州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桂東高海拔、長日照時間,“光伏扶貧”成為這個國家貧困縣脫貧摘帽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光伏扶貧項目已先後在該市桂東、桂陽、安仁、嘉禾等6個縣市的貧困山村中建起來了,並跳出短期成本高、接入難度大等慣性思維,充分利用建築屋頂面積,以及荒山空地推廣清潔能源,守護綠水青山,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由於光伏發電站多半建設在地勢崎嶇、山高路陡的半山腰處,進山不易出山更難,在建設配套項目過程中物資轉運、施工、人員調配等受到考驗。據參與工程建設的侯翰帆介紹,很多施工點不通車,他們就用人力把材料抬到山上去,很多施工人員腳上的鞋子都磨壞三雙。

在精準扶貧路上,每一名光伏項目參與者都曾與旭日晨曦上崗,伴晚霞餘暉收工,才保障了設施建設及工程驗收、併網送電等順利推進。據統計,截至2017年末,該供電區內光伏扶貧接網工程累計併網1242戶,裝機容量39375千瓦,總投資約1133萬元,光伏扶貧電站發電量總計103.72萬千瓦時。

當貧困村還沉浸在光伏發電站成功併網發電的喜悅中時,郴州市有關部門就在實施保障貧困戶從“買電”到“賣電”蛻變,主動銜接上級單位、對出現的數據異常進行核對校正,從而在湖南省範圍內率先完成全額上網光伏發電客戶的上網電量結算。對於光伏發電補助,該市按照國家光伏補助標準,對於自然人客戶採取了預先墊付的模式,提前對發電補助進行了結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