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峯」特戰比武競賽側記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題:鍛造刀刃上的刀尖——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峰”特戰比武競賽側記

新華社記者劉新、楊雅雯

“未命中!”

“未命中!”

燕山腹地,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峰”特戰比武競賽搜索識別射擊課目的比武現場,不斷傳來現場裁判員的無情裁決。

拿到比武競賽“資格證”的,是武警部隊的300餘名特戰隊員。競賽開始不久,這群代表武警部隊反恐特戰最高能力水平的隊員們便嚐到了失利和挫敗的苦味。

“我們要鍛造的是刀刃上的刀尖。”武警部隊參謀部情報局局長張曉奇說。

高難

完成兩公里武裝越野射擊課目後,武警遼寧總隊的參賽隊員楊加偉大口喘著氣,還不時咳嗽幾聲。“感覺半條命都沒了。”取下頭盔露出被汗水浸透的濃密黑髮,他形容自己就像被關在燃燒著好多蜂窩煤的密閉房間裡,“從肺到喉嚨都有濃烈的刺痛感,想幹嘔”。

這個課目要求特戰隊員全副武裝負重超13公斤在山路上2公里越野,穿越一段長約600米、坡度達45度的“好漢坡”,爾後到達指定位置進行射擊——6個目標靶在越野開始後的第9分鐘便開始逐個顯示,隱顯各3秒。

楊加偉跑到射擊位置時只看到了顯靶,沒來得及開槍。這位4次參加過武警部隊大型比武的22歲少尉,“還沒有出現過完成不了課目的情況”。

這並非個案。據統計,40.3%的參賽隊員都未能贏得射擊時機,而在2016年首屆“巔峰”特戰比武競賽中,這個數字是88.7%,變化的還有命中率——由5.2%躍升至43.6%。

張曉奇認為,首屆“巔峰”比武對革新傳統訓練理念、推動特戰訓練深度變革起到了關鍵作用。

來自武警內蒙古總隊的倪祥喜印證了張曉奇的話。這位本屆比武競賽年齡最大的參賽隊員曾參加過首屆“巔峰”比武。2年前,他眼巴巴地看著最後一個目標靶“溜走”沒來得及響槍,而這次他僅耗時9分20秒就到達終點,併成功命中了目標。

實戰

比武開始第一天就出了“岔子”。一名參賽隊員為了減輕負重、提高成績,將背囊內負重的2個啞鈴片、1個螺絲扣丟棄在越野途中。

代價是慘痛的:不僅他本人的參賽資格被取消,所在單位這個課目的競賽成績也歸零。

張曉奇正色道:“訓練中弄虛作假,實戰中就得吃虧丟命。”

更多的參賽隊員在比武中拼了命。來自武警雲南總隊的茶紹龍是個人全能課目首個“吃螃蟹”的隊員,這個課目要求隊員在5公里複雜地形上,90分鐘內完成多種武器操作、駕駛射擊、手榴彈投擲、越障、武裝泅渡等10項險難內容。

在越障環節,茶紹龍從近2米高的滾木架上摔落在地。“頭和肩直接倒戳在地,幸好有頭盔,但我當時就感覺腰部劇痛。”茶紹龍忍痛爬起來,躍起,再摔下,再躍起,第三次終於驚險過關。

還有三個關卡,闖還是停?茶紹龍選擇了繼續,並堅持到了終點。

“不後悔,就是遺憾。”病床上的茶紹龍垂下了眼眸——因腰部嚴重摔傷,他無法參加接下來的兩個課目。

“這是極限中的極限,超極限!”現場評判組長李立功看著特戰隊員們闖過一個個“鬼門關”,直言“成績已經不重要了,他們能完賽就是勝利”。

“我們最大限度還原了反恐戰場你死我活的對抗本質。”張曉奇介紹說,本屆比武設置的5個課目31項競賽內容均帶戰術背景,對特戰隊員的體力、技能、心理、智能都是極大考驗。

綜合

“哪個隊的?這麼快?!”在兩公里武裝越野射擊課目現場,武警內蒙古總隊的參賽隊員冉慧琳在顯靶前31秒就健步如飛地趕到了指定射擊位置,等待目標靶的出現。

驚喜並未延續,冉慧琳最終只命中了6個目標靶中的3個。這個有著和年齡不相稱的粗糙皮膚的20歲小夥子說,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了他的發揮。

冉慧琳的中隊長,同是參賽隊員的倪祥喜在看完2萬餘字的競賽實施細則後,就意識到:“今年的課目全都講究體能、技能、智能、心理相結合,‘缺腿’拿不到好成績。”

比如特戰小隊武裝營救人質課目,包括5個階段共18個內容,要求1個7人特戰小隊獨立作戰、合力制勝。其中,僅“快速開進”環節就需要完成索降、開闢通路、穿越染毒山洞、戰術操舟、攀巖等內容。

記者在搜索識別射擊課目現場看到,不少隊員剛進入叢林十幾米就被絆發爆炸裝置“炸傷了腿”,整整一上午,只有一名隊員命中了3個目標,不少隊員都未命中目標甚至一槍未放就“陣亡”了。

武警河南總隊的孫飛在和隊友分享心得時說:“這個課目光體力好沒用,還得講究戰術戰法,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理素質也得好,考察的是綜合素質。”

“比武不是考核,高難、實戰、綜合才有意義。”張曉奇說,他最希望的是這群特戰精英能把在這次比武中學到的理念、方法複製到部隊訓練中去,“像打仗一樣訓練,推動戰鬥力的不斷躍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