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蘇曼殊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

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後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豔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曼殊曾入日本橫濱大學預科、振武學校學習。1903年,在廣東惠州削髮為僧,法名博經,旋至上海,結交革命志士,在《民國日報》上撰寫小品。1906年夏,革命黨人,著名漢學家劉光漢邀其至蕪湖皖江中學、安徽公學執教,與在日時舊友陳獨秀相遇,是年與陳東渡日本省親未遇,歸國後,仍執教於蕪湖,並與清代書法家鄧石如之曾孫教育家鄧繩侯相識,結下筆墨之誼。離蕪後常有詩畫往來。曼殊一生“身世飄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錢鍾書在《圍城》裡曾說:“東洋留學生捧蘇曼殊,西洋留學生捧黃遵憲。留學生不知道蘇東坡、黃山谷,目間只有這一對蘇黃。”

由此可見,蘇曼殊當時的聲望之高。

清末民初的這位才子,他的活法兒,著實讓無數後人著迷。

郁達夫曾說:“蘇曼殊的名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他的譯詩,比他自作的詩好,他的詩比他的畫好,他的畫比他的小說好,而他的浪漫氣質,由這一種浪漫氣質而來的行動風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他的浪漫氣質,行動風度,無不傲然聳立於亂世之中。

有人說,多少魏晉名士,終抵不過一個蘇曼殊。

他,廣東香山人,三次剃度,三次還俗,一念和尚,一念凡人。

作為一位熱血青年,他也曾西裝革履,慷慨陳詞,為革命四處奔波;作為一位僧人,他暮鼓晨鐘,寄身於神壇佛香之間,於青燈黃卷中,尋一處精神慰藉。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蘇曼殊一生三次遁入空門,又不捨紅塵,周旋於無數煙花女子之間,和她們成為知己。1908年,他回到日本探望養母,結識了藝伎百助楓子。

一代怪才,民國“風流和尚”蘇曼殊書畫,行雲流水一孤僧

百助楓子

兩人志趣相投,暗生情愫,同居一夜,竟什麼也沒發生。百助楓子面露難色,問:“你對我心存芥蒂?”蘇曼殊答:“精神上的相悅比肉體交歡,更能抵抗時間。”他對待每一段戀情皆如此,發乎情止乎禮。在上海時,他總是穿著僧裝,出現在各種風月的場所,以至於最後全上海的青樓女子都認識他。蘇曼殊逛妓院的目的並不像大多數嫖客那樣,而是像賈寶玉,對女子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比如只要有哪個妓女向他哭訴身世,他就感動得不得了,又是流淚,又是寫詩。

有時候還把身上的錢都掏出來給她。據有人統計,他光在“青樓楚館”花的錢就達1877元,而當時一個工人的月工資才三四塊錢。遇到女子以身相許,他寫下“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來寬慰他人,也寬慰自己。這種柏拉圖式的愛戀,使他到死還是一個處男。

於“情愛”二字,他比起俗世的常人來,一直都是太不完全,太不徹底。他渴望真愛,卻又逃避激情。他割斷了靈與肉之間最熱切的呼應,使之各為其主,終於導致二者反戈相擊。他裸身闖進女弟子何震的房間,指著洋油燈大罵,那只是無邪,只是輕度的迷狂;他出入青樓,擁校書(舊時對妓女的謔稱),喝花酒,竟能全身而赴,全身而返。同為天涯淪落人,曼殊對眾校書從無褻玩之意,他為她們賦詩,為她們作畫,為她們排遣身世沉淪的傷感。

造化弄人,這個留戀於青樓的情僧被葬於西泠橋,與江南名妓蘇小小墓南北相對,才子對名妓,而且都是至情至性尚美之人,也算適得其所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湖墓葬多被搗毀,後又恢復。只是,蘇曼殊骸骨今不知存於何處,只留下一座白色小塔,任幾多遊人唏噓不已。

歡迎關注詩書畫印筆記,每天發送專業的書畫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