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頭暈很常見,特別是上了年紀,好像也沒啥大不了的。

頭暈很難治,因為太多疾病都會導致頭暈,比如頸椎病、腦血管病,如果不是太嚴重,很多人也都忽略了。

不過有種頭暈,專業叫眩暈,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而且治療的過程很快,去醫院做一個手法復位,大概不到10分鐘就治好了。

治完後立馬康復,不打針,不吃藥,手法操作,就是這麼神奇。

這種病,就是耳石症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耳石症的發病率還是挺高的。臨床中,有一半的眩暈患者都是耳石症導致的。

留意這幾條,您就可以自己判斷是不是患了耳石症。

1

耳石症症狀主要為天旋地轉的頭暈,發作時間短,一般不超過3-5分鐘,大部分只有不到1分鐘。每天反覆發作數次,可連續數天到數週。

2

頭暈發作與頭位變動有關,如躺下左轉、躺下右轉、起床或蹲下低頭時發作。平躺不動或坐立不動時不發作。

3

大部分患者天旋地轉的頭暈發作一般與床有關,在床上起床、躺下、躺下左轉或右轉時發作。

這樣,你就清楚了吧。

頭昏主要是頭昏昏沉沉,可伴有頭脹、頭部發緊感等。長時間加班、疲勞、睡眠不足、高血壓等生理或病理因素是常見原因。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然而耳石症表現的眩暈則是劇烈的天旋地轉的感覺:睜眼時會覺得屋頂、牆壁、傢俱等物體圍繞自己旋轉,閉眼時會感覺自身在旋轉。

而且眩暈一般突然發生於頭位改變後幾秒鐘內,最多見於躺倒時,躺在床上翻身或轉頭時,典型發作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分鐘,可有噁心、嘔吐、心跳加快、大汗等伴隨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耳石症?

因為除了聽覺,人耳另外的一項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調節身體的平衡。具體來說,耳蝸感知聲音,位於前庭結構中的半規管和耳石器用來維持平衡。

耳石是一些類似沙子的微小碳酸鈣結晶,位於耳石器頂端,病理情況下,部分耳石會斷裂掉落至半規管中。

當人體改變姿勢時,脫落的耳石會在半規管內移動,影響內淋巴液的平衡流動,造成眩暈。頭保持不動,耳石停止移動,眩暈就會停止。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耳解剖示意圖

所以,多學點醫學知識還是有用的。

神奇吧!

目前該病的發生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數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部分可能與頭部外傷,骨質疏鬆,病毒感染,中耳及內耳手術等有關。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實際上,耳石症雖然是種常見疾病,但卻極易被誤診。

因為頸椎病患者及神經內科患者的眩暈表現,同耳石症引起的眩暈極其相似,不易辨識,很多眩暈患者就診的時候,總擔心自己心腦血管出問題,輾轉於各個醫院、科室,兜了一個大圈子,做了大量檢查,嘗試了諸多治療手段,花錢不說,還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耽誤病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要儘早到醫院做手法復位操作。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治療過程很簡單,不用手術,不用藥物和設備,根據耳石脫落的不同位置,醫生搬動病人的頭部和身體變換幾個位置讓耳石離開半規管重新迴歸到耳石器中。

這是一種簡單到讓人難以置信的治療方式,只需要短短几分鐘至十幾分鍾就能夠讓暈到不敢睜眼,不能起床的病人馬上恢復。

目前手法復位操作的首次成功率為80%左右,多次操作成功率在95%以上,但是大約有接近1/3的患者在成功復位後會遺留有較長時間的輕微不穩感、頭重腳輕、漂浮感。對於手法復位療效不好的嚴重的反覆發作的眩暈,仍然需要手術治療,目前多選擇相對安全和簡單的半規管填塞術。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有種頭暈叫眩暈,搞定就10分鐘的事兒,不要治錯了……

健康在敲門 的提醒

耳石症手法復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復位,以免加重病情。

患者復位時會誘發眩暈,偶爾會發生嘔吐,需有家屬陪同。對於症狀嚴重,稍微移動就會誘發眩暈、嘔吐的,可以暫時選擇在家臥床休息,儘量保持向健側臥位。

如果眩暈發作較長時間不能緩解,或伴有頭痛、肢體活動障礙的病人應儘早就醫,以排除外顱內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