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各個脈象的的診斷意義的分析

脈象的診斷意義,初看起來簡單明瞭,浮脈主表,沉脈主裡,遲脈主寒,數脈主熱,虛脈主正虛實脈主邪實。歷代脈學著作及教科書中所說,大致相同,似乎沒有分析的必要。其實不然,我們如能細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便能體會到脈診的診斷意義與病情的發展、證候的變化、病人的體質、病邪的性質等多種因素有關。一個脈象的的診斷意義往往是多義的,應與各種相關因素綜合分析之後才能明確其對具體病人的診斷意義。茲就《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各個脈象的意義作一番窮盡性的簡要的分析。試圖改變一脈一證的脈診觀念,以提高脈診的臨床診斷價值。

 一、浮脈   

《傷寒論》中共記載浮脈64次。提示表證者43次,佔百分之67(其中6次不是典型的表證,但有外邪)。提示熱證者15次,佔百分之23,大多在陽明病經證中,可見陽明經證之熱有外達之勢。提示虛證者4次,佔百分之6。虛實相對,治法大異,不可忽視。還有2次是指吐法,提示病邪上越的病機。   

《金匱要略》共記載浮脈44次。(五臟風寒篇中浮之虛、浮之弱、浮之實、浮之堅四個浮字是指診脈時輕按浮取,不是浮脈,未列入)提示風邪外襲者15次,佔百分之34,遠較《傷寒論》為低。提示熱證者14次,佔百分之32。提示虛證者13次,佔百分之30,明顯高於《傷寒論》,可見雜病浮脈應高度重視虛證的可能。也有2次是指可吐之證。  

二、沉脈   

《傷寒論》中記載沉脈24次,所有沉脈全部是指裡證。其中裡實證12次,裡虛證9次,裡寒實證2次,虛實夾雜者1次。可見在《傷寒論》中,浮脈主表的可靠性不足百分之70,沉脈主裡的可靠性卻極高,但出現沉脈不能否定表證之存在,如少陰病篇第301條麻黃細辛附子湯證,表裡同病而見沉脈。   

《金匱要略》中記載沉脈33次(包括伏脈2次),其中30次指裡證(因水氣病浮腫而出現的沉脈13次),提示裡寒實證者13次,裡虛寒者8次,裡實熱者8次,分佈於下利、黃疸、黃汗、痰飲、水氣、卒厥等疾病,對此應特別重視。此外,咳嗽病篇澤漆湯證的沉脈是闡明病機,屬於裡證,但寒熱虛實夾雜證情十分複雜。  

三、數脈(附疾脈)   

《傷寒論》中記載數脈21次。14次指熱證,其中虛熱2次,實熱9次,另有3次病邪屬實熱而正氣略有不足。有5次數脈為表寒證,宜辛溫解表,用麻黃湯或桂枝湯,雖屬寒邪,體溫升高則出現數脈,不能因脈數而否定其寒,忌用溫藥。又2次數脈是指虛寒證。虛寒與實熱性質相反,但均可出現數脈,必要重視。疾脈1次,陽明病篇第214條,脈滑而疾,用小承氣湯。滑指裡實,可以用大承氣湯,但疾提示正氣已略有不足,故改用小承氣湯。   

《金匱要略》中記載數脈28次。屬實熱的15次,虛熱或微熱5次,屬虛寒4次,屬寒實的3次,另有1次是正邪盛的危重證(為痰飲咳嗽病)。

由此可見,在雜病中,出現數脈證情很複雜,大多提示熱證(百分之71),寒證見數脈的也不少(百分之25),既有病證將愈的,也有病情危重的。故對數脈要慎重辨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