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好戲》觀後:細節的精妙無法掩飾故事的蒼白,硬傷在偶然

我一向以為,寫影評需要在觀影后沉澱一段,有什麼話在第二遍之後再說。《一出好戲》這樣的電影更應該這樣。一是因為首映之後好評如潮,幾乎聽不到不同的聲音。諸如“炸裂口碑”“票房逆襲”這樣的溢美之辭,實在過於猛烈,甚至連“濃縮人類的簡史”這樣無底線的拔高,也出現在專業心影評人的文章裡,確實有點殊不可解;二是導演的身份特殊,又是黃渤的處女作,且不說千萬級的鐵粉陣營,單就圈子裡的人氣人脈,似乎也足以影響輿情的走向。

然而,演員和導演畢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和專業,雖說“跨界”和“顛覆”早已是近年來的流行熱詞,但一股腦的混在一起,是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的。

《一出好戲》觀後:細節的精妙無法掩飾故事的蒼白,硬傷在偶然

《一出好戲》說的是一個孤島求生、見證人性的故事。這樣的原型在在以往好萊塢和日片中也能看到。但《一出好戲》將財富得失、草根逆襲、權力遊戲等這樣的有喜劇力量的元素嵌入進去,從而給這類電影注入鮮活的生命。事實上,影片中大量的場景,大量的,精料場景和細節,在首映後,立刻引發很多的社會議題,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孤島權力的爭奪戰中,島主之在位四度易主(王司機、張總、馬進、小興),展示出最原始的狀態下,力量、資源以及一點點厚黑之術,就能成為權力之爭的銳利武器。其中的細節處理十分精妙:

《一出好戲》觀後:細節的精妙無法掩飾故事的蒼白,硬傷在偶然

看看王司機對馬進私自行動的懲罰——你今天要給我抓十條魚!為什麼別人不是十條?別人都是勞動,你是勞動改造!雖然這一句臺詞跟角色的年齡有一些出入,然而有國人的地方,這樣的事總是難免吧,極權無所不在呀。

張總用兩副紙牌建立孤島貨幣體系這一段也很精妙,雖然“超發貨幣”把戲最後被揭穿,但張總卻為他的欺詐找到了一個看似堂皇的理由——島上財富增加了,兩副紙牌如何夠用?滿滿的黑色幽默。

《一出好戲》觀後:細節的精妙無法掩飾故事的蒼白,硬傷在偶然

老實說,玩這種窮人和財富的遊戲,總能讓人在笑聲中體味出悲涼和苦澀。當馬進成功登上“島主”之位,狂歡的音樂還沒落下,五彩的燈火還沒有熄滅,一條燈火閃爍的輪船將他的夢擊得粉碎。荒島求生的人一下遇到救星,原該欣喜若狂的男主又一下子墜入深淵。這裡的戲劇效果張力十足,而黃渤令人信服的表演,也將一個吊絲的內心世界得到最充分表達。

這些局部的場景和細節,看上去都歷經過反覆錘鍊和打磨,不僅看點十足,又極易引發社會共鳴。而事實上,影片首映後的好評多半來自這些地方。但我想說的是,這些熠熠閃光的場景和細節就象一顆顆漂亮的珍珠,是需要一條牢固的與之相配的金線穿起。這根金線,就是所有的優秀影片都具有的那條紮實推進、寓偶然於必然的故事線。很遺憾,在《一出好戲》中,我沒看到。

男主喜中大獎與兩棲旅行車經歷自然劫難,雖是偶然,卻是故事設定與前提,直到王司機靠拳頭“佔島為王”,劇情自然推進。但接下來就有問題了。島上出現半截郵輪,看似偶然卻在情理之中,但只有張總一人發現就有毛病了;馬氏兄弟離群生存艱難,天降魚獲,倒還憑想象說得過去,但魚雨只下了那一小塊,就已經是神化;影片的後段,郵輪救星的出現,卻只被三個人看到,這又是偶然中的偶然。

《一出好戲》觀後:細節的精妙無法掩飾故事的蒼白,硬傷在偶然

我的意思並不是要挑剔影片情節的不合情理,也不是說為了塑造人物不可以使用“偶然”,問題在於這些偶然被濫用了,因為它的出現不偏不倚,正好在劇情轉折點上,這就動搖了整個故事的基礎。

常識告訴我們,作為敘事藝術,即使是魔幻劇、荒誕劇,以及其他類似的實驗先鋒影片,也一樣需要內在的故事邏輯。就象《肖申克的救贖》中,那個最後吊死的老圖書管理員,人雖吊得偶然,卻是體制毒害的必然。但這種必然,在《一出好戲》中並沒有令人信服地出現。

《一出好戲》觀後:細節的精妙無法掩飾故事的蒼白,硬傷在偶然

我們知道,電影是主角的故事。他的慾望、目的、障礙、努力,以及為達到所願而不斷增加的賭注,是引領觀眾走向故事高潮內生動力。但在《一出好戲》中,財富的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幾乎跟男主的主觀努力沒有太多的關聯。這裡最要命的是,既然財富和權力的獲得都是上天所賜,不勞而獲,那麼,男主得而復失的悲憤和糾結,又如何打劫人心呢?這也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直到影片的最後,也沒有體驗到那種痛快淋漓的愉悅感的真正原因。雖然有些遺憾,卻不得不說,一個基礎不牢的蒼白故事,即使有著金子般的精彩橋段,也只能散落在瓦礫之中,無法組裝成一部完整精緻的藝術品。

最後再說一點題外話,跟許多粉絲一樣,我很欣賞黃渤的表演。從《鬥牛》到《殺生》,甚至連《民兵葛二蛋》這樣的劇集,加起來已經也看了不少。將草根角色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黃渤之外,確實未曾看到。黃渤可以演很好的故事,但要把故事講好,卻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