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的艱難時世:踩雷金銀島 遭證監會警告

九鼎又遇到了麻煩。今天網絡流傳一份現場視頻指稱,九鼎集團創始合夥人吳強的座駕發生“撞人事件”,涉嫌衝撞投資人客戶。吳強是九鼎集團董事長吳剛的弟弟,同時也是九鼎集團旗下九州證券的前任董事長。

九鼎的艱難時世:踩雷金銀島 遭證監會警告

對此,九鼎集團另一位創始合夥人黃曉捷下午稱,事件真相是九州證券發行的金銀島產品的部分投資人“故意在吳強出門的時候阻攔、拉扯,影響正常工作。公司報警後,警察將違法者帶離,個別人故意倒在地上。”

九鼎的艱難時世:踩雷金銀島 遭證監會警告

據大摩財經瞭解,九州證券去年通過兩個資管計劃向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金銀島提供融資,結果金銀島今年爆雷違約,共涉及200多位投資人、金額2.9億。此次涉嫌圍堵吳強的正是這兩個資管計劃的部分投資人。

大摩財經注意到,九州證券今晚發佈公告回應此事。公告披露,“九州瀚海”資管計劃成立於2017年7月27日,成立規模1.9億;“九州瀚海明珠”資管計劃成立於2017年9月19日,成立規模1億。上述兩個資管計劃存續期均為一年,均投資於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優先級份額,信託資金主要用於為金銀島提供融資。

九州證券稱,金銀島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導致資金不能到期兌付造成違約,使上述兩個資管計劃未能按時清算。目前相關法律程序已經啟動,金銀島可處置資產還在進一步清查中,但金銀島非正常運營狀態給公司和法院的資產清查、保全和處置增加了難度。

九鼎的艱難時世:踩雷金銀島 遭證監會警告

九州證券為此向投資人道歉,稱將考慮各種可行方案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九州證券闢謠稱“針對由該產品違約引發的網傳撞人事件,與事實嚴重不符”。

踩雷金銀島

金銀島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大宗商品B2B交易平臺,先後獲得達晨創投、建銀國際以及阿里巴巴旗下基金的投資。其核心平臺為金銀島煤炭網,主要提供煤炭商情、撮合交易等服務。但近年來大宗商品市場不景氣,特別是煤炭受到去產能宏觀政策的影響,市場需求持續下滑,金銀島經營也出現問題。

金銀島近年來為煤炭上下游客戶提供所謂供應鏈金融服務,具體方式即金銀島通過各種形式融資後,再向煤炭供應商放款買煤提供給下游電廠等客戶。但在實際操縱中,金銀島並未向債權人提供倉儲或收益權抵押,變成了缺少質押措施的信用貸。

今年8月初,金銀島實際控制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金聯儲爆雷,涉案金額高達數十億,被警方立案偵查。金銀島公司則同時人去樓空、業務停止運營,金銀島實際控制人王宏宇據受害投資人稱已出走海外。

在此背景下,金銀島及金聯儲的債權人四處追債,追討對象就包括九州證券的母公司九鼎集團。

九鼎集團在2015年初入主天源證券並更名為九州證券,目前九鼎持有後者89.02%股權,另一家股東中石化持有10.98%。九州證券兩個資管計劃的債權人之所以向九鼎集團追討,是因為作為絕對控股母公司的九鼎曾口頭承諾對九州證券這2.9億債務分三期進行兜底。不過今年的資管新規嚴格規定禁止剛性兌付,尚不清楚九鼎以何種方式兌現。

今天黃曉捷的回應中亦披露“考慮到社會穩定,以及的確可能個別投資人會因為損失帶來極大困難,我們已經承諾了分三年將本來不用我們承擔的損失補償投資人”,此信息和九鼎之前的承諾相符。

但很多投資人對九鼎的兌付方案並不滿意,主要原因是九鼎分三年三期兌付的比例分別為10%、30%、60%,首期兌付僅10%,且兌付需要三年之久太過漫長。這也導致今天部分投資人涉嫌圍堵九鼎吳強討說法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九鼎集團已打算撤離九州證券。今年初其百億定增融資方案失利後,又迅速與國企山東高速集團達成協議,後者計劃入股並逐步成為九州證券的實際控制人。市場傳聞山東高速為獲得九州證券牌照將出資百億以上。

目前這筆交易要成行尚需證監會批准。今年新的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單一非金融機構持有證券公司股權不得超過1/3。

證監會警告

九鼎集團由證監會年輕官員出身的吳剛聯合吳強、黃曉捷等創辦,至今成立已逾十年。九鼎以pre-IPO的PE投資為主,風格以激進、兇悍著稱。

2014年九鼎集團成為首家掛牌新三板的私募機構,市值一度超千億,被稱為“新三板第一股”。自此,九鼎通過大手筆定向增發獲得資金,再反向收購上市公司或金融牌照,迅速成為全牌照資管平臺。

目前九鼎集團持有證券(九州證券)、保險(富通保險)、私募(九鼎投資)以及基金、保險經紀、互聯網金融等金融牌照。其中九鼎集團通過全資收購江西中江集團在2015年底入主上市公司中江地產,後將PE主業注入上市公司並更名為九鼎投資(600053.SH)。除此之外,九鼎通過投資的公司上市還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權。

九鼎集團中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九鼎營收為47億,淨利5.99億,資產規模939.78億,負債694.9億,資產負債率73.95%。其中九鼎集團於2016年全資收購的香港富通保險貢獻最大:富通保險2018年上半年營收32.24億,佔收入比近七成;淨利5.12億,佔利潤比約85%。

九州證券上半年收入4億,淨利1.68億。此次金銀島違約的2.9億基本相當於其全年淨利。另值得注意的是,九州證券上半年因為人員減少導致管理費用降低了36.6%,疑似在券商寒冬進行了裁員。

金融高槓杆擴張導致九鼎資金鍊日益緊張,更為九鼎頭疼的是IPO收緊,過會數量急劇減少、發審委改革等讓九鼎過去投資的大量項目無法上市,導致其資金鍊出現斷環。

隨著監管層對民營金控加強監管,特別是嚴查體外私募輸血,九鼎的激進擴張之路也走到了盡頭。今年三月,九鼎集團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之後,九鼎全面收縮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包括計劃全面轉讓九州證券的股權在內,九鼎正在快速清理旗下股權資產。

今年以來,九鼎以自身資金需求的理由不斷減持所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權。進入9月以來,九鼎減持加速,先後清倉式減持了所持江山歐派、金能科技的股份。

9月14日,吳剛等創始合夥人全資持有的九鼎控股還質押了九鼎集團的部分股權以融資15億,至此其質押率已高達97.55%。

九鼎集團市值已從千億以上跌至目前的122億;九鼎投資的股價則從2016年底的45元跌至13元左右,市值跌去2/3。

屋漏偏逢連陰雨。違約大潮中,此前甚少遇到違約事件的九鼎也開始踩雷,投資人此次圍堵吳強讓九鼎有點灰頭土臉。

更糟糕的可能還是監管層的態度。就在今天,九鼎集團披露收到了證監會的警示函,對其部分表外私募沒有並表的做法提出了警告。此前媒體報道稱,監管層調查九鼎的原因之一正是其利用表外私募循環輸血。

九鼎的現狀,正是2018年民營金控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