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老汕头的中医药业是一门重要的行业,伴随着西医东渐之后,小公园片区从医者数量逐渐增加,在民国时期达到了鼎盛,并成立了中医药同业公会、中医药讲习所等,而民国时期汕头的制药业也随之发展。一起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解读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在潮汕文化研究者许壁锋的带领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外马路47号。这里是汕头第一所中医药讲学机构——汕头中医药讲习所的旧址。它成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倡导者是当时汕头中药同业公会核心成员黄季武、吴羲民、林葆生三位医师,并由三人主讲。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许壁锋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汕头中医药讲习所当时是夜间8时到10时办学,都由汕头中药同业公会邀请各中医师在工余到此处授课讲学,所讲授的知识除了中医之外,还有西医的解剖学等。该讲习所学制是两年,并设置了函授部,对有志于学习中医药而未能抵汕者可函寄讲义等,有疑难则可以通信的方式进行解答。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之所以创立中医药讲习所,有一说是当时中医药同业公会为了振兴中医,而另一说则与中医资格考试有关。据介绍,汕头是民国最早开展中医资格证考试的城市之一,和当时的广州、武汉和成都同时开考。报考的考生有复习辅导的需求,一些培训机构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无论何种原因而创办,讲习社确确实实是培养出不少人才,福建永定籍的黄雨岩医师就是其中之一。他后来在老妈宫对面的允安堂坐诊,门诊量很高。难得的是,黄雨岩医生还著作了医书《汉华处方歌诀》,并有手写的医案传世。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同样出名的诊所还有原址位于镇邦路的寿德堂。如今在市中医医院骨二科担任副主任的郑洵是寿德堂的第四代传人。据他介绍,寿德堂是他曾祖父郑光华所创办,民国时期由他爷爷郑国贤负责经营,当时以中医骨伤科最厉害而为人所知。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与此同时,民国时期汕头的制药业也随之发展,首屈一指的就是胡文虎永安堂制药厂。潮汕文化研究者许壁锋说,当时这个制药厂已经在新加坡成立一个总厂。汕头这边是属于永安堂的第二制药厂。当时胡文虎在汕头制造的药品主要包括虎标的四大良药,包括虎标万金油,虎标头痛粉,虎标八卦丹和虎标清快水。当时这家制药厂在汕头首创中成药制造,在汕头的中医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走访老汕头民国中医药旧址,老建筑有老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永安堂出品的药品已经具备了防伪标志。他们当时制造的药品背面都印有汕头这座建筑,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标明这个药品是在汕头生产的。第二是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因为这座建筑物的印刷还是比较精良的。各种细节都惟妙惟肖,起到一定的识别和防伪作用。

胡文虎永安堂制药厂使汕头的中药不单在汕头有名气。而且是走向了更多的区域。甚至销售到海外,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扩大了汕头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