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的降临,最后的宣言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开罗会议结束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就马不停蹄立刻赶往德黑兰,准备与斯大林进行重要会谈。在此之前,美、英两国希望能在开罗召开会议,但被斯大林以远离苏德战场为由拒绝。他认为会议在德黑兰举行,自已不仅可以就近指挥苏联红军作战,而且三国在伊朗都驻有军队,安全上是有保障的。但由于当时德黑兰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间谍中心,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三国领导人分别下榻在自己国家的驻伊使馆内。

曙光的降临,最后的宣言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1943年11月28日,代号为“尤里卡”的德黑兰会议正式拉开序幕。除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之外,霍普金斯、艾登、莫洛托夫以及三国军事领导人均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苏军已开始转人战略大反攻,英美盟军在解放北非后也攻人意大利南部,太平洋上的美军也转人反攻,所以三国首脑在会议期间心情非常不错,讨论的进程也比较顺畅。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斯大林希望美、英两国能履行之前对苏联提出的相关承诺,并强调从法国攻人德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路线。因为意大利离德国心脏较远短期内难以对 德国形成威胁,也难以减轻苏军身上的重担。但是丘吉尔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应在德军防守薄弱的地中海地区实施对德进攻。此时罗斯福对丘吉尔的用意看得十分清楚,后来他对朋友私下聊道:“当丘吉尔为他人侵巴尔干的主张辩护时,房间里每个人都明白他的真正用意何在。他迫切想攻人中欧,使苏军无法进人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甚至匈牙利也不让苏军进人。斯大林明白这一点,我明白这一点,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 这一次, 罗斯福站在斯大林一边,同意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攻人法国进而直取德国柏林的计划。经过数次激烈的争论,三国首脑最终达成在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的决定。

曙光的降临,最后的宣言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德黑兰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罗斯福认为应把德国分剂成5个部分,另将基尔运河地区和鲁尔一萨尔地区划归国际共管。丘吉尔表示完全赞成分割德国,但只应划出东普鲁士,并另划出德国南部诸省与奥、匈等国组成“多瑙河联邦”。斯大林强调对德国进行实质上的分割,而不是隔靴搔痒式的分割。另外,三国还就波兰的疆界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关于建立未来国际组织的问题,也是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罗斯福提出建立三重性的机构:一是由联合国家各成员国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大会;二是由苏、美、英、中4个大国加上若千个地区推定的国家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三是拥有采取行动实权的苏、美、英、中组成“四警察”机构。斯大林和丘吉尔最初倾向于建立区域性机构,后来表示同意罗斯福的意见。此外,美、英两国还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进行了试探。斯大林暗示苏联要取得整个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在远东的一一个不冻港。针对他的提议,罗斯福提出可将中国的大连作为国际自由港的建议。于是,斯大林马上答应在欧战结束半年之后参加对日作战。

曙光的降临,最后的宣言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1943年12月1日,三国政府正式发表《德黑兰宣言》,宣称:“苏、美、英三国首脑经德黑兰会议拟定并且认可了共同政策,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在战争方面,“议定了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和将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在和平方面,确信“协力同心将导致一” 种永久的和平”,苏、美、英三国以及所有联合国家对此负有至上的责任;在战后的合作方面,“将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和积极参加”。宣言最后宣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们粉碎德国的顽抗,并坚信世界人民共享自由生活的一天终将到来。

德黑兰会议确立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时间表, 使得美、英、苏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军事合作达到顶峰,对促进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