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會認爲晉江不屬於泉州市,武夷山市不屬於南平,龍海市不屬於漳州?

向北以冬


一、晉江是全國知名度很高的全國名列前茅的縣級市級值市,是福建、泉州GDP產值最高的縣級市(1981億元),居泉州下轄11個縣市區GDP產值7548億元的26.2%,高於整個泉州四個城區GDP產值1759億元,在廈漳泉同城化改革浪潮中,顯然有人"希望"晉江被併入廈門而脫離泉州管轄。 二、龍海是漳州唯一的縣級市,東以廈門海滄相連,是漳州GDP產值最高的縣級市(727億元),居漳州下轄11個縣市區GDP產值3563.5億元的20.4%,高於漳州下轄的兩個轄區GDP產值716億元。在廈漳泉同城化過程中,有人希望龍海成為廈門的下轄區應該是見怪不怪,人往高處走。 三、地處閩北的武夷山市,因世界雙遺產武夷山在世界的知名度遠高於地級市南平。南平的存在感、曝光率遠高於南平…


留研


原因有二,其一為樹大招風以致喧賓奪主,其二為區域發展不平衡造成以偏概全的假象。



一、縣級市的某個方面風頭太盛

誠如提問者描述的“有人”,也就是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以上談到的三個縣級市,都至少有一項以上特質特別引人關注,久而久之便產生喧賓奪主的假象。

如晉江和龍海,都曾經是其所在市的附郭縣,其市區均由該二縣劃出部分區域設置,故而這兩個縣在一些功能、文化方面與泉州、漳州基本上劃等於號,可以說本應不分彼此的。

但隨著地級市和市轄區的設立,這兩個縣的發展水平很自然的會被拿來與市轄區做比較,很不幸,這兩個縣在經濟上都雙雙領先於市轄區,文化上甚至繼承了古代附郭縣的衣缽顯得更加如魚得水,從而使兩地人民在經濟文化活動中往往稱縣不稱市,故而造成這種認知的假象。

而武夷山則是因為旅遊景點因素的影響,大體上也差不多。

二、地級市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影響了城市的知名度

漳州、泉州和南平,三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所屬縣市在經濟文化發展上極其不平衡,以致產生頭重腳輕的誤解。

如漳州,龍海市叱詫風雲,即使分出薌城、龍文和臺投區、招商局,但僅憑剩餘的體量上仍然高居漳州各縣市經濟量的榜首,甚至分出的臺投區都可以領先其他邊遠縣市,這種差異大大影響了漳州對外的聲譽輸出,使得漳州很大程度的知名度都來自龍海,也無外乎龍海能突顯而出。其他縣市的額外貢獻才是漳州刷存在感的充分條件。

泉州則相對好一些,泉州作為福建第一經濟體,除了晉江外,還有石獅、南安、惠安、安溪等強縣,這些縣市在不同領域的分工與建樹都能為泉州贏得聲譽,這也是泉州名氣明顯高於其他地市的關鍵因素。至於晉江,只能說太多厲害處能博得更多眼球了。

南平,則顯得有些落寞,畢竟地處閩北,在這個拼經濟的時代,經濟上的不突出確實無法為自己贏得太多關注度。而縱觀南平,其最能拿出手的無非是打旅遊牌,剛好這個牌被賦予武夷山市,即原來的崇安縣,從而完成武夷山一枝獨秀的現象,也是可以預見的。


圭海四記


泉州地方最平坦,同時地理最靠海的就是晉江,這是地利優勢。泉州市的政策扶持也傾向晉江,比如機場、高鐵、工業科技園區的建立與稅收優惠等等,不要有點奶就不認娘,說句實話晉江經濟泡沫居多,民間拆借、賒賬嚴重,沒啥好得瑟的。泉州惠安、南安比較實打實,而且低調些……


168698084


所謂的“晉江人認為自己不是泉州人”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晉江與泉州風俗、人文完全一致,地緣位置上隔江相望,晉泉之間血濃於水,自古至今都沒有分開過。尤其是當前,晉江與泉州正共同發揮晉江泉州人“愛拚懂嬴”的新“愛拚敢嬴”精神,攜手走上世界性大都市的康莊大道!一切企圖挑撥晉泉關係的言論是極其無恥的!


呂律師談法


題中提到的“有人”是指一小部分人,泉州有句老話“一潭水都有一隻目賊烏”,不認同是以為自己有優越感,真正為自己的家鄉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是不會有這種心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