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公安楷模姚毅夫(四)

板荡知英豪 奋斗铜山工作出色

1957年6月,江苏省公安厅精简人员,将原来近1000人的编制一下缩减为210人,很多干部被下放。省公安厅副厅长顾亭代表组织找姚毅夫谈话,决定调他到徐州地区工作。领导说:“徐州是个穷区,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顾亭很关心的问姚毅夫:“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吗?”姚说:“我在扬州工作过五年,对扬州地区比较熟悉。但服从组织调遣,这是党的纪律。支援徐海地区义不容辞,再大的困难我能克服,至于我个人嘛,没啥要求好提。”

第三天,姚毅夫背着背包,中午12点一个人到了徐州。在招待所住了3天,很不习惯。于是,到地区组织部找部长,请组织早日安排自己的工作。部长说:“不要急,正在考虑让你去连云港还是去铜山。这两个地方你可以去担任公安局长。”连云港当时是县级市,铜山当时是个大县,24个区。姚毅夫心想,共产党人应当迎难而上,便毫不犹豫地说:“我就去铜山吧。”于是,组织正式任命姚毅夫担任铜山公安局局长。

抗战英雄公安楷模姚毅夫(四)

前排左起:陈祖辉、毛艺、姚毅夫、王季凡、金玉林(原靖江市公安局副局长)

后排左起; 徐存华(机关下海、现东坡酒楼经理)、徐国桢(原靖江邮政局长)、闻善根、陈竣(本文作者)、田凌民(史志办副主任)、丁若隐(姚毅夫长子)

铜山,地形特殊,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又是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人口180万,地域广大,东边到汴塘、八一集,西边到安徽萧县,南边到双沟、宿县,北边到利国、沛县、靖安。

姚毅夫到铜山公安局上任,人们说省里来了个年轻的“蛮子”局长。当时他才38岁,讲起话来免不了带上靖江的吴语尾音。人们猜想他不一定能习惯铜山的艰苦生活,因为吃的是粗粮,极少的大米,也是苏南运来的。徐州地区的气候比南方恶劣,冬天经常零下十几度。城乡没有一条柏油路,都是砂石路面,刮起大风,漫天黄沙飞舞,打得人们脸上生疼,叫人眼皮睁不开来,嘴里耳朵里也钻进了黄沙。紧闭的房屋里,大风一起,桌上、凳上、床上会有厚厚的一层沙土。下起雨来,乡村的土路就会泥泞不堪。偌大一个铜山县公安局,全局竟没有一辆汽车,仅有一辆旧式边三轮摩托车,归刑警队长使用。当时铜山公安局,确是那么贫穷简陋。

姚毅夫除了公安局长一职,还是铜山县县委委员和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里的民警队,属于公安武装部队和公安局双重领导,他兼政治指导员。初来乍到,他不像当“钦差大臣那样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不是去指手画脚、稀里哗啦地乱发议论,而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搞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全县二十四个区划,当时办事机构叫区公所。全县四十个乡,他用半年时间就跑了三十九个。这些区乡距离县城最近的有几十华里,大多数都在几十公里开外。人们看到的是这位年轻的公安局长经常骑着一辆旧的自行车,在通往各乡村的砂石路和泥土路上疾行赶路。

徐州地区有八个县,铜山县的发案率占了全地区一半,而且案情都十分复杂。平时下乡破案,姚毅夫都是带上两个侦察员,如果下雨天,自行车陷在泥里,不要说骑不动,就是推着跑都推不走,怎么办?因为案情不等人,就变成车骑人啦,大家扛上车走一段路。为了及时破案,再苦再累,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也得挺过去。

铜山公安局相距不远处就是徐州地区公安处,遇到特大特急案件,姚毅夫才可能去地区公安处借汽车。往往借不到,因为正好地区车子外出。要去远乡时,没有办法,就只好向民政局去借车。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五六十年代,农业滞后,工业欠发达,加之老百姓法制观念淡薄,社会上犯案率较大。姚毅夫经常带领刑侦人员跑现场,分析案情;还要向上级汇报案件、参加会议。碰到重大案件,要住在村里研究案情。那时乡村没有电灯,晚间的乡村经常是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在群众家中点起油灯开会研究或是连夜审案。几乎每天都要白天连着晚上,工作到三更五更天,通宵达旦是常事。追逃案犯,星期日、假日不可能休息,反而比平常更忙。许多同志带着病体坚持工作,家里有紧急的事也不能回去处理,一切服从于工作。铜山公安局从局长做起,一切皆从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利益出发,为大我舍小我。

历次运动,姚毅夫还要带头组织全局干警学习,宣传、贯彻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实具体措施。直到晚年,姚毅夫每每想到五六十年代那些紧张、繁忙、艰苦的工作岁月,心中总会升起一股自豪与满足感,他认为他的工作是神圣的,虽苦犹甜!

1962年,我国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的严重困难,蒋介石在台湾叫嚣要反攻大陆。敌人经常放飞气球,上面带着大批反动传单,还有手表等用品,妄图恐吓拉拢人心,蛊惑群众,制造社会动荡,铜山县受管制的坏人也非常猖獗,说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美国人要打过来了!”混淆视听,企图制造混乱。

严峻的形势下,徐州地区成立了19个县市公安联防委员会,姚毅夫任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是徐州市公安局长),他组织带领公安战线的广大干警,在人民群众的有力配合下,坚决而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

姚毅夫在铜山工作的六年期间,有一项最大的任务,就是配合徐州市和铁路公安处,对铁路的保卫工作。这是一项万分重大的政治任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高潮,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到南方、东南、西南视察,乗坐京沪线专列或从陇海线转车,徐州、铜山则是必经之地。为了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绝对安全,姚毅夫等人日夜守卫在铁路沿线,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们都意识到,一旦出事,个人掉脑袋事小,党和国家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自己就会是历史的罪人。在那个历史时期,一个月要有几次,对公安干警来说,纪律是极端严厉的,每个人都写了保证书,誓死用生命和鲜血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

在严密和谨慎的守卫下,没有发生任何一点事情,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离开徐州地区,大家一颗紧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故黄河和云龙湖的挖河、扩河工程是国家的水利大计,严冬季节,气候寒冷,工地上热火朝天,气冲霄汉,人海战术。姚毅夫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大家一起克服饥寒劳累,挑着河泥,推着小车,穿梭在人流中,胜利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大郭庄军用机场,地处徐州东南郊区,老百姓到机场里面割草和放羊。为了防止坏人进入机场,刺探机场军情和破坏机场的重要设施,消除可能的隐患,徐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安全委员会,姚毅夫任常务副主任。他经常在机场参加会议,与部队领导共同研究机场的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负责召开当地农民开会,跟他们讲明保卫人民解放军军用机场的重要性和敌情情况,要他们配合公安工作,不要再进机场割草、放羊。并向老百姓严肃纪律和发布命令,警告少数顽固不听劝告者,为了坚决维护机场军事设施的安全,堵塞漏洞和可能泄密的渠道,若再进入机场,就要实施拘留和逮捕。这些有力的举措,为解放军解除了内忧和后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63年6月,姚毅夫调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徐州分院副检察长,日常工作是对徐州地区专员公署公安处的两个侦察科提交的案件审阅批捕。对人的处理必须慎之又慎,乱作为就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给党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中央军委和国防部的领导杨得志上将、杨成武上将、杨勇上将一同到徐州视察和指导军队建设,姚毅夫带领徐州地区公安处的两个侦察科和政法委员会派出的干警,担负起保卫“三杨”的人身安全工作。在副检察长的工作岗位上,姚毅夫总是那么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

很多人都会唱影片《铁道游击队》插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微山湖属于山东省地域,与江苏省徐州地区交界。然而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当中,山东微山湖和江苏徐州边界的村民,为争边界水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常发生纠纷。矛盾多年不得解决,以致于械斗,微山的渔民用鸟枪打死了沛县3个渔民,激起了地方上很大的骚乱。为了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姚毅夫带着材料去山东省公安厅,汇报情况,争取协调解决这个问题。山东省公安厅说只能冷处理,不同意抓人,使矛盾更加尖锐。以后,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安徽蚌埠开会,姚毅夫汇报了两省边民的情况,进而配合双方领导,一个是省里派来的副司令员,一个是省里派来的老干部(处长),代表中央政府处理两省边界水荡问题,最终圆满地解决了两省边民长达数十年的边界纠纷。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