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歷代狀元名錄

2018年6月7日,2018年高考第一天,首先祝願山東所有考生都能考個好成績,金榜題名。那麼,在歷史上,山東出過多少個狀元呢?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開始選狀元,到清末光緒三十年(公元1905年)甲辰科止,歷史上共產生了914名狀元,山東籍文狀元可以考證的共50名,其中:

【唐代】:17名

羊襲吉,唐玄宗天寶五年(746)丙戌科狀元及第,殿試中一甲即為“賜進士及第”。

羊紹素,唐昭宗乾寧五年(898年)戊午科狀元及第,晚唐詩賦名家。羊氏家族為泰山的名門望族,自東漢直至唐時,家族興旺,名人輩出,綿延七百餘年而不衰,稱得上是泰山第一家族。羊氏家族不僅在政治舞臺上大有作為,而且族人之中均為書香門第,素有家學淵源,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培養出羊弼、羊祜、羊欣、羊士諤等文人名士,對當時的學術宗教與文學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在清朝徐松的《登科記考》中有考證。

顏康成,顏子38代孫,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狀元,任太子舍人、崇文學士。

孔敏行,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狀元。學士。

孔緯,字化文,孔子第40代孫,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狀元。曾任刑部尚書、御史大夫、集賢殿大學士、司徒等職,封魯國公。

孔纁,孔緯之弟,唐懿宗鹹通十四年(873年)狀元。

孔緘,孔緯、孔纁之弟,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狀元。其子孔崇弼亦登進士科,官至散騎常侍。

孔緯、孔纁、孔緘兄弟三人在17年間相繼考中狀元,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門兄弟三狀元。

孔振,孔子直系後裔三十九代孫文宣公孔策的長子,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年)狀元,官至御史。

孔拯,文宣公孔策的次子,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狀元。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唐貞觀六年(632)應詔舉奪魁。授興世丞。

蕭灌,(627—683)蘭陵人。字玄茂。唐貞觀十七年(643)明經第一。

孫逖,(696—761)博州人。唐開元二年(714)文科狀元。有文集三十卷。

崔鉶,崔鉶(826?—886?)祖籍武城,生於博州(今山東聊城市)。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三十人。考官:黃門侍郎鄭顥。取狀元后多次入諸候府內作幕僚。後不知所終。

孫偓,字龍光。博州武水縣。唐僖宗乾符五年(878)戊戌科狀元及第,孫偓於昭宗乾寧三年(896)拜相,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樂安公。

李伯魚,臨淄人。唐開元六年(718)進士第一,擢校書郎。伯魚《桐竹》詩,有“竹林君早愛,桐樹我初貪”之句。

唐款,北海(今濰坊)人,字嘉言。唐貞元六年(790)九月,款進士第一。

崔澹,安平(今山東臨淄)人。唐天佑四年(907)崔澹進士第一。

【五代】:3人

崔光表,武城人,後唐同光二年(924)甲申科狀元。

王徹,大名府莘縣人,後唐同光三年(925)乙酉科狀元。

王樸(906—959)鄆州須城(今東平縣)人,字文伯。後漢乾祐三年(950)庚戌科狀元。所撰《大周欽天曆》及《歷準》,並行於世。

【宋代】:12人

蘇德祥,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北宋乾德元年(963)癸亥科狀元。

柴成務

(934—1004)曹州濟陰(今菏澤市)人,字寶臣。北宋乾德六年(968)戊辰科狀元。參修《太宗實錄》,著作有《夢林宴會之計》等文集二十卷及《翰苑群書》。其中《禁林宴會之詩》,有“歡榮共樂文明代,惟願登歌頌聖皇”之句。

胡旦,濱洲渤海(今濱州市)人,字周文。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著作有《漢春秋》、《五代史略》、《將帥要略》、《演聖通論》、《唐乘》、《家傳》三百餘卷。

梁顥,(963—1004),鄆州須城(今東平縣)人,字太素。北宋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狀元。參修《太宗實錄》,著有文集十五卷。

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字孝先。北宋鹹平五年(1002)壬寅科狀元。王曾著作有《王文正筆錄》一卷。

李迪,(971—1047)濮州鄄城(今鄄城縣)人,字復古。北宋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狀元。兩度出任宰相。

梁固,(987—1019)鄆州須城(今東平縣)人,字仲堅。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服勤詞學科,擢甲第。有集十卷。

蔡齊,(988—1039年),字子思,萊州膠水(今平度市)人,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乙卯科狀元。

王俊民,(1036—1063年),字康侯,萊州掖縣(今萊州市)人,北宋嘉祐六年(1061)辛丑科狀元。

孫唐卿,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字希元。景祐元年(1034)甲戌科狀元。

王巖叟(約1043—1093),字彥霖,宋代大名清平(今臨清杜窪村)人。仁宗嘉佑六年(1061)明經科狀元。巖叟著作有《易》、《詩》、《春秋傳》。歷官監察御史、左司諫兼權給事中、侍御史樞密都承旨、樞密直學士、籤書院事等職,是北宋元祐年間的執政大臣之一。他一生正直敢言,進諫無隱、勤政為民、剛直不阿,歷史上留下不少佳話。

晁補之(1053—1110),濟州鉅野(今鉅野縣)人,字無咎。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安南用兵,補之著《罪言》一篇。還有《雞肋集》七十卷,詞集《晁氏琴趣外篇》一卷。

【金代】:6人

張行簡,日照人,字敬甫。金大定十九年(1179)己亥科狀元。著作有《禮例纂》一百二十卷。

李演,任城(今濟寧市市中區)人,金泰和六年(1206)丙寅科狀元。

商衡(1187—1232年),字平叔,曹州濟陰(今菏澤市)人,金至寧元年(1213)癸酉科特恩狀元。

王鶚(1190—1273)曹州東明人,字百一。金正大元年(1224)甲申科狀元。著作有《論語集義》一卷、《汝南遺事》二卷、《應物集》四十卷。

劉迎,(?—1180),東萊(今萊州)人,字無黨,自號無諍居士。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因薦對策,為第一。劉迎所著詩文、樂府,號《山林長語》。

閻詠,高唐人,字子秀,號復軒。承安年間(1196~1200)擢詞賦第一。著作有《復軒集》。

【元代】:3人

山琮,字秀石,元成宗大德三年狀元。宋朝中葉自河南遷居山東朝城(莘縣董杜莊鄉山堂古稱朝城)。歷任蔚州副史,享有“文以經邦,武以戢亂,贊襄朕窮,進退無衍”(山琮墓碑文)之譽。其後子孫繁盛,書香繼美。

張起巖,(1285—1353)濟南歷城人,字夢臣,號華峰。元延祐二年(1315)乙卯科左榜狀元。著作有《華峰漫稿》、《金陵集》等。

護都沓兒,又名護都答兒,元朝東昌路聊城縣狀元街人,生卒年代不詳。元延祐二年乙卯科(1315年)右榜狀元。依例授為集賢修撰。《元史》紀第二十五卷仁宗之二中記載:“三月乙卯,廷試進士,賜護都沓兒、張起巖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四月)“辛已,賜進士恩榮宴於翰林院。”“辛丑,賜會試下第舉人七十以上從七流官致仕,六十以上府、州教授,餘並授山長、學正,後勿援例。” 【注】元朝的科舉制度是延祐二年恢復的,延祐二年乙卯科是元代首科。

【明代】:5人

韓克忠,字守信,武城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北榜狀元。

馬愉,(?—1447),字性和,臨朐人,明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狀元。授翰林修撰。著作有《澹軒文集》七卷。

焦竑,(1544—1620)祖籍日照,字弱侯,號澹園。明萬曆十七年(1589)己丑科狀元。撰寫《國史經籍志》,著作有《澹園集》、《易荃》、《焦氏筆承》等。

朱之蕃,茌平人,字符介,一作字符升,號蘭嵎。萬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狀元。著作有《奉使稿》四卷、《紀勝詩》一卷、《南還雜著》一卷、《落花詩》一卷,並行於世。他於泰昌元年(1620)所作《君子林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館。

趙秉忠,(1573—1626)青州益都(今青州市)人,字季卿,號琪陽。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狀元。秉忠著述頗豐,佚散不少,僅存《琪山集》卷二十五、《江西輿地圖說》一卷。今有趙秉忠狀元卷存世,為稀有狀元卷檔案之一。

【清代】:6人

傅以漸(1609—1665)聊城城內北街人,字於盤,號星巖。順治三年(1646)丙戊科狀元,為清國開國狀元。先後充任《明史》、《太宗實錄》纂修,《太祖、太宗聖訓》、《通鑑全書》總裁,作《資政要覽》後序,撰《內則衍義》,核定新修《賦役全書》,主持纂修《聊城縣誌》。其著作多毀於火,僅有《四書、易經制義》及《貞固齋詩集》等傳於世。

山東歷代狀元名錄

滿清開國狀元傅以漸

鄧鍾嶽(1674—1748)聊城人,字東長,號悔廬。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狀元,任翰林院修撰。著作有《知非錄》一卷、《寒香閣詩集》四卷,《文集》四卷,《士範》一卷傳於世。

孫毓溎,字犀源,號梧江,濟寧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狀元。初任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又歷任雲南和山西提督學政、浙江按察使。咸豐二年因病去職。

孫如瑾,字松坪,濟寧人,清咸豐三年(1853)癸丑科狀元。初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曹鴻勳,字仲銘,濰縣(今濰坊市濰城區)人,清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狀元。曾任雲南永昌知府,平反大案數起。後任湖南布政使、陝西巡撫。1907年召京開辦諮政院事務。曹原居住的濰縣南關新巷子,清晚期出了兩名狀元(另一名是王壽彭,號稱“狀元衚衕”)。

王壽彭,(1874~1929) 字次筏,號眉軒,濰縣(現濰坊市濰城區)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狀元。1905年赴日本考察,寫成《考察錄》,提出吸收日本經驗改良教育和實業的建議。辛亥革命後,任北京政府總統府秘書,後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他將山東省省立農、工、礦、醫、法、商各專門學校合併組建為山東大學,並增設了文科,自己兼任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