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他是开国中将王秉章,在2005年就去世了,但遗体一直冷冻保存到2017年,直到今年5月31日才举行追悼会,进行遗体安葬,这是为什么?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王秉章将军,但并不妨碍他一生传奇。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王秉璋,1914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1929年秋,年仅15岁的王秉璋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次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兵败下野后,其残部被蒋介石收编。无线电学校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通信营,后又被改编为学兵连。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1931年初,蒋介石将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二十六路军官兵北上抗日的请求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并且他们在与红军的作战中又遭到惨重失败,从而引起军心动摇,这为宁都暴动埋下了伏笔。同年10月,在学兵连担任副班长的王秉璋被调往第七十四旅旅部任旅长季振同的传令兵。七十四旅驻扎在宁都县城,担任城防。季振同是冯玉祥的心腹将领,在西北军里的影响很不一般。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起义之前,季振同与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三人常在宁都城外的一个小山头上密谈,王秉璋作为季振同的贴身卫士在山头上担任警戒。季振同经常派王秉璋向董振堂传递密信。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召集二十六路军的团以上主官举行宴会,准备逮捕不同意起义的军官。宴会在城东的耶稣堂举行,军官们在楼上赴宴,他们带来的传令兵在楼下开席。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席间,王秉璋率领七十四旅的18名传令兵将楼下吃席的传令兵统统缴械,整个行动干净利落。随后,王秉璋又带领传令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二楼,大喊:“红军打来了!”宴会顿时乱作一团。王秉璋等人趁乱保护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和七十四旅的两名团长离开会场。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七十四旅一团三营营长严图阁率兵如期而至,将其余军官全部捆绑起来。季振同、赵博生和董振堂随即指挥部队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宁都暴动,二十六路军共有1.7万人倒戈,参加了红军。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季振同任军团长,董振堂任副军团长,赵博生任参谋长。王秉璋被提升为军团部传令兵班班长。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1932年2月,季振同离职到福建长汀养病,军团长一职由董振堂代理。王秉璋在起义中的突出表现深受董振堂的赏识,董振堂迅即将其提拔为军团部通信队队长。

王秉璋在红军队伍里迅速成长,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红一军团司令部军事教育科代科长、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等于说红一军团所有机要机密他都知道,可见他很受信任。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在抗日全面爆发后,王秉章担任了115师作战科的科长,在许多保存至今的平型关战役照片中,都有王秉章的身影,于是很多人都觉得他参加过平型关战役。

不过王秉章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本人对此做了澄清,因为当时遇到山洪,时间延误了,战役时间是9月25,他是在26日才抵达115师的,照片只是后来拍摄的。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王秉章身为115师作战科的科长,身处机要位置,自然和师长林彪的关系非常好,1938年3月2日,他跟着林彪前往晋绥军的驻地去开会,林彪被晋绥军哨兵开枪误伤,跌下马时就是王秉章把他抱起施救的。

在此前林彪对王秉章一直是非常器重的,后来林彪从莫斯科养伤回国后,1945年9月,身在冀鲁豫军区的林彪突然被调往东北,当时王秉章是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林彪去东北想带他一起,可由于他在下面作战来不及返回,为此林彪在命令紧迫的情况下,还坚持等了他3天,不料他还是没有及时赶到,最后林彪只身去了东北。

试想如果王秉章去了东北,他的成就可能会更高,也许当个上将也有可能,也正是因为他和林彪的特殊关系,影响了他,王秉章曾被审查了整整10年

他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死后遗体在太平间冷冻了12年

但王秉章在建国后,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得到认可的。1960年,周总理亲点他负责导弹的研制工作,在当年11月,中国第一枚导弹就发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