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互聯網+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研究員/Tao Jin

摘要

教育行業穩增長,在線教育待創新

區塊鏈技術可對教育的體制、應用、數據、交易四大層面進行優化

區塊鏈在教育應用中,目前集中在學信體系和培訓交易流轉體系方面

互聯網在促進各行各業更好的發展,在教育行業,如今視頻教學、直播授課、知識付費等層出不窮。但是很多業務方式的改變也只是形式從線下擴展到了線上,對於教育本身面臨的困境卻並無改善,反而還誕生了很多新的問題。比如教學互動性差、教育內容易被盜版、教育內容生產者無法得到合理的報酬、優質內容無法得到展現等等。

2016年10月,工信部頒佈《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指出“區塊鏈系統的透明化、數據不可篡改等特徵,完全適用於學生徵信管理、升學就業、學術、資質證明、產學合作等方面,對教育就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育行業穩增長,在線教育待創新

教育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通用知識型、職業技能型、興趣型,主要以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培訓機構三大主體來承擔教學職能。目前,學校教育以線下為主,培訓機構授課以線上線下結合。

教育行業內容分類

“互聯網+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近10年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不斷提高,目前已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中國教育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

2013-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佔GDP比重

“互聯網+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2018年1季度國內互聯網教育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682億元人民幣,環比下跌11.3%,同比增長48.9%。預計2018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關口。

2015Q1-2018Q1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交易規模

“互聯網+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就目前來講,相比線下整體教育行業而言,互聯網教育市場交易規模雖有所增長,但市場份額佔比仍較低。但隨著政策、資本、新技術等的推動,教育線上線下會加速融合發展。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拓展教育新形態,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2018年2月26日《教育部 2018 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啟動教育信息化 2.0行動,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目標和應用水平。

據36kr報道,2017年教育行業一級市場全年共發生412起融資事件,總金額達282.86億人民幣;從細分領域來看,2017年教育投資熱點主要為素質教育、K12教育、教育信息化以及知識付費。

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各類在線教育平臺不斷湧出,行業矛盾也開始凸顯:

1) 信息不對稱、資源匹配對接困難;

2) 教師或學校的的教科研成果很容易被剽竊、強佔,淘寶、百度網盤等充斥著各類盜版資源,打擊了專業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成本低、難追溯、監管弱是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

3) 未能建立充分激勵學生與教師的共享生態機制,教學內容大量重複,學生選擇成本過高;

4) 缺乏師資與教學內容評估方法,第三方教師與內容的湧入使教學水平整體下降;

5) 線上平臺營銷成本和佣金水平高;

區塊鏈技術可對教育四大層面進行優化

“互聯網+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1、 數據層面,建立個體學信大數據,架起產學合作新橋樑

區塊鏈技術可以用做分佈式學習記錄與存儲,允許任何教育機構和學習組織跨系統和跨平臺地記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並永久保存在雲服務器,形成個體學信大數據。有助於解決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信用體系缺失和教育就業中學校與企業相脫離等實際問題。

2、 交易層面,實現資源與服務的全天候自動交易

通過嵌入智能合約,區塊鏈技術可以完成教育契約和存證,構建虛擬經濟教育智能交易系統,可以實現學習者、培訓機構、教師互相之間的點對點交易,既能節省中介平臺的運營與維護費用,同時又能提供有質量保證的在線學習服務。

3、 應用層面,構建安全、高效、可信的開放教育資源新生態

近年來,開放教育資源(CORE-中國開放教育資源聯合體)蓬勃發展,提供了大量開放的數字資源,但也面臨版權保護弱、資源質量低、運營成本高、資源共享難等問題。

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去中心化教育系統,有助於打破教育權利被學校或政府機構壟斷的局 面,使教育走向全面開放,形成全民參與、協同建設的一體化教育系統。

另外,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優化和重塑網絡學習社區生態,實現社區的真正“自組織”運行,主要從三方面體現:使用虛擬幣提高社區成員參與度,形成社區智慧流轉體系;保護社區成員智力成果,生成觀點進化網絡;淨化社區生態環境,實現社區成員信譽度認證。

4、 體制層面,改良管理模式

國家層面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數據庫解決證書共享問題,以及創新管理模式,把非政府類機構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納入管理。

應用案例,目前集中在學信體系和培訓交易流轉體系方面

學歷/學習數據確認

政府方面,肯尼亞正在和IBM合作,嘗試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學歷證書網絡發佈與管理平臺,讓所有學校、培訓機構等都可以在區塊鏈網絡上發佈學歷證書,實現學歷證書的透明生產、傳遞和查驗。另外馬耳他政府也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學術證書。

企業方面,未來教育研究所(IFTF)和美國高考(ACT)基金會提出EduBlocks概念,類似於當前用來記錄和評估學生學習的“學分”。除了跟蹤學術學習活動外,EduBlocks還可以測量和記錄培訓活動、學校比賽、研究演示、實習經歷、社區服務等非正式學習,將成為招聘單位選拔人才的參考依據。學生可在任何時間、地點都獲得所發生的學習信用。

改變數字化教育資源流轉模式

5月27日,“青藤鏈”宣佈成立,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高校共建的分佈式教育公鏈和區塊鏈創新試驗平臺,旨在培養區塊鏈技術人才。全國已有清華等30多所院校建立節點,通過透明的協作共識機制,定位為打造成全球高校共建的區塊鏈教育、科研鏈。

“魏紅心博士表示:“目前青藤鏈處於1.0時代,主要目的是能將區塊鏈教育推向高校、教師和學生;未來2.0階段,希望能從教育鏈升級到科研鏈;3.0階段,在科研鏈的基礎上與產業融合,打造更好的區塊鏈的應用和開發的生態系統”。

另外,在數字教育資源確權、分發也有了應用。

未來教室(FutureClassesChain,簡稱FCC)是基於區塊鏈的數字教育資產運營平臺。意在通過智能合約,處理各種數字資產的購買、使用和支付等工作,減少人工操作引起的糾紛。

它由新加坡FCC基金會運營管理,通過區塊鏈技術嵌入智能合約並整合全球教育資源完成教育數字資產的契約、存證和交易。

學習者在該平臺發出購買信息後,對應的學習資料將自動發送給消費者,該資料的物流信息也將被智能合約追蹤,當消費者確認收到學習資料時系統自動完成支付。

此外,該服務平臺還為全球機構和教師提供基於底層技術的在線播控、在線學業輔導、課程評價、工具下載等開放式服務,以提高合作機構或老師的粘性。

目前FCC已與國內外三十多家教育機構、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包括英孚、培生教育集團、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共同研發和試點基於區塊鏈的Future ClassesChain教育數字資產交易服務的區塊鏈底層技術。

未來FCC在教育資源的分發方面能走多遠,一大關鍵就是其能為機構、學校提供多少有價值的服務,幫助獲得其教育數字資源。

結語:縱觀全球,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迅猛,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發展與變革的大趨勢。區塊鏈技術有望在互聯網+教育生態的構建上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

“互聯網+教育”+區塊鏈,將改變教育資源流轉生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