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还是卖,厦门房价,你看懂了吗?

雨季过后,又到了韭菜收割的季节。

在幅员辽阔的亚洲大陆,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西岸,生活着一支精力亢奋的炒房客族群。

2016至2017年,厦门房价的气温在不断的攀升,而他们,对于房子的渴望也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强烈和执着。每当新盘降临,炒房客跳跃的前列腺里,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在高温的孵化下悄然苏醒,坚定的眼神掩不住对于炒房的那份固执和追求。接近翻倍的涨幅,致使厦门1开头的新盘全面绝迹。

2018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棒下,厦门房价终于步入了下行通道,18年下半年陆续出现了少量1开头的特价房,9月19日,位于同安的山语听溪项目,15666~18199元/平的备案价,刷新了本轮调控以来的新记录。

回顾厦门这一轮房价的潮起潮落,其开发模式,运作手法,可说是中国20年房产大周期的极致缩影。而厦门这座城市,许多年后,或许也会成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房价泡沫逻辑的典型样本。

经济实力远未达到国内一线水平,房价却仅次于北上深,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朵奇葩。它的房价水平、上涨速度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极不匹配,是什么造成了厦门房价超越经济常识的奇迹呢?

“一线房价,二线经济,三线收入”

城市的房价,一般由土地、人口和经济、政策决定。

从房价与土地面积和经济水平来看。2017年,厦门市常住人口401万人,全市户籍人口231万人,GDP4351亿,土地总面积1569.3平方公里,人均可支配收入46630元。而深圳拥有1252万人口,GDP2.2万亿,土地面积1996.85平方公里,人均可支配收入52938元。显而易见,在经济实力远没有达到深圳水平的时候,厦门房价已经逼近深圳。

厦门的住房均价动辄4万以上,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46630和平均房价计算,在厦门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超过80年。这种巨大的房价收入比落差是极不合理的,已经导致大批年轻人逃离厦门,在腾讯发布的QQ大数据全国年轻指数中,厦门的年轻指数仅为73,年轻人口新增率仅为18.09%,而年轻人口流出率则高达37.26%。在未来,厦门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座因为高房价、低工资而失去高素质劳动力的城市,这对厦门的产业升级带来严峻挑战。

总之,厦门并没有一线城市的资源和优势,其高昂的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租金也呈现极不协调的态势。那么它为何依然坚挺在“北上深厦”高房价阵营之中,在中国房价“老四”之位上盘踞了几十个月?

买还是卖,厦门房价,你看懂了吗?

“身份调性高,土地供地少,民间资本多”

厦门是全国知名城市,被誉为“海上花园”。其城市环境建设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更是在福建省内名列前茅,拥有较完善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这些优势都吸引着外地客户的流入,或投资,或养老,或移居。自2010年以来,厦门每年的人口净流入数量占据常住人口的将近一半。根据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厦门市商品住宅的购房人群中,本地客群购房面积为117.17万平方米,占比33.45%。而外地客群购房面积为233.14万平方米,占比高达66.45%,接近七成。

而在厦门外来购房群体中,福建泉州、龙岩、三明、莆田、漳州等周边地缘县市占据绝对主力。厦门对福建省内人口的吸附能力可见一斑。

福建人民对厦门的偏爱。其实也可以说是无奈,福建是一个多核的省份,南厦门北福州各带一群小弟,泉州自成体系谁也不服。福州虽然是省会,辖区大、医疗好,但是气候湿热、城建不佳,堵车严重;泉州虽然房价低、经济总量大,但是民风彪悍、属典型的工业化城市、白领就业机会少。从就业机会、政府服务、自然气候、城市面貌、外地人包容度来说,厦门市是福建省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它兼具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三重身份,在福建省内地位首屈一指。福州、泉州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厦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福建省内的中产阶层,自然以厦门置业为首选。

另外,闽南等地的经商群体十分庞大,地下经济发达,而闽南人乡土情结较重,在外赚钱后都喜欢在家乡置业。尤其泉州漳州地区,在厦门买房成了某种身份的象征,12年开始实体经济滑坡,民营企业家减少实体投资,手里的钱也大部分流向房地产,所以厦门房市的定价,不是由当地工薪阶层决定的,而是由省内乃至全国富人引导的。

买还是卖,厦门房价,你看懂了吗?

除了厦门的政治经济环境优势,厦门政府的土地财政思想,刻意压低土地出让面积,或许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2011年-2015年,厦门住宅成交面积一共约1807万平方米,而由土地出让的存货面积仅为800万平米,这意味着5年积累的厦门住宅用地供应的缺口高达1000万平米,厦门土地供应严重短缺,也是导致16-17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人口流入的角度来看,厦门从2000年到2016年共流入人口180万人,按照户均人口数量2.58人/户,相当于厦门16年间增加了70万个家庭,与此同时,厦门新增住宅面积约为3000万平米,以户均100平米计算,仅可容纳30万个新增家庭。这多出来的40万个家庭,便是推动厦门楼市上涨的刚需。

既然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政府为何捂地惜售?主流说法是因为厦门土地太少,所以供应不足。其实这纯属舆论炒作,与真相不符。厦门的城中村、荒地、棚户区面积广大,光岛内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岛外尚待开发的荒芜之地更是俯拾即是。厦门全部面积略小于深圳,但深圳属于多山沿海的狭长区域,实际可用面积更少,深圳容纳了2500万人,而厦门目前居住500万人,绝大部分土地都没有得到开发。

2014年,厦门计划出让商住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实际出让商住建筑面积137.2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共570.83万平方米;

2015年,厦门计划出让商住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实际出让商住建筑面积173.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共350.31万平方米;

2016年,厦门计划出让商住建筑面积327.9万平方米,实际出让商住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共511万平方米。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厦门每年实际出让面积远低于年初的出让计划,平均计划完成率仅为45%,每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远超上一年度的出让面积,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饥饿效应。

捂地惜售的做法,源于厦门政府一贯坚持的“土地财政思想”。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上的“最大优势”是基于一级土地市场垄断的土地财政制度。

多年来,厦门政府一直向外界释放支持房地产的信号,无论是市政规划还是基础设施都以地产为中心。每一次其他城市房价下跌的时候,厦门房价都还能一枝独秀的在上涨,政府用各种行政手段来保房价,这为开发商和炒房客及各路投资人士提供了充分的信心。一方面,就是借着土地稀缺的借口限制土地供应。僧多粥少,必然哄抢。每次土拍,就一两副地挂出来,制造饥饿效应,却有几十个开发商来哄抢,里面不少抬价的本地国企,地价因此水涨船高,人为制造大量地王。地价水涨船高,房价蹭蹭向上,造就了一个房价畸高的特区。


买还是卖,厦门房价,你看懂了吗?

厦门的高房价能长期持续吗?

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构建起来的土地-房地产市场,到现阶段,是很难用供需关系去解释的。

从08年大水漫灌以来,资金面一直十分宽裕。宽裕的资金面为投机炒作孕育了最佳的土壤。但是资金主要流入的是一线城市的土地,而厦门也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背书,变成了闽南区域的资金池。

厦门炒房者的蜜汁自信在于厦门的长期上涨经验,因为总有政府保底救市,短期下跌后都会快速发弹。索罗斯的反身性可以很好的解释人的欲念与金融市场波动的关系,因为人的偏见会被自身强化而无法正视客观的金融市场变化,金融市场本身又受到这些参与者认知与行为的影响,这种交互作用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扭曲,使得其超出常识。所以泡沫会不断膨胀打脸,这一方面是政府的悉心呵护,另一方面是市场参与者的偏见。

但是,市场的风险总会出现并且不断壮大。从收入房价相对数来说,厦门可能已经是地球第一的房价了(不含这轮三四线暴涨的个别奇葩小县城)。就如股市创业板里面的妖股——例如暴风科技、乐视网等。现在的限购也好,各种查中介也好,和牛市里面查券商、停牌妖股做法一样。政府的目的从来不是要降房价,而是稳定,天下第一高的房价,随时要出事,所以政府很紧张,厦门调控政策一波接连一波,连政府都紧张,然而还有很多人觉得厦门房价不高,还能再涨。

买还是卖,厦门房价,你看懂了吗?

厦门房价还会不会跌,跌多少,目前无法预测,但如此高的房价收入比,显然是不能吸引年轻人口的,总不能真变成养老城市吧,没有年轻人口的厦门还能是厦门吗?

何况控房价关系到国计民生,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要解决厦门房价的问题,十分困难,目前可能的结果是:

1.继续击鼓传花,等鼓声停止,自然规律起作用的那一天。现在6万8万一平,如果每年增长20%,到十万百万一平也还能再玩一阵子。少部分人套现拿着几千万现金移民,福泽子孙,最后接棒的下三代都彻底被榨干变成新的社会底层。

2.价格被彻底冰冻,通过打压评估价和限制出售两种方式来锁住二手房,限制其入市冲击市场,将价格冰冻在高位,将成交量降到冰点,二手房两年才准挂出来卖,评估价极低,实际贷款金额可能只有三成,首付就要七成以上,这样银行的风险就可以大幅降低。控制一手房的价格和土地供应来维持名义上的市场价格稳定,这样的结果就是市场没了,倒退回最原始的计价经济。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买了的也永远卖不掉。等到大家的收入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随着通胀缓慢追平房价,再开始下一个周期。

3.控制失败,类似97年,08年的情况,系统性的危机彻底爆发——此处省略一万字。目前政府还控得住,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被动回收流动性,中美毛衣战你来我往。控制风险已经成为主要任务,遏制房价上涨事关政治经济长远稳定。自17年调控以来,厦门房市已进入平稳下跌通道,凭借限购限售多重手段,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只会形成冰冻式阴跌,主要看政府的手法和金融的支撑。

秋天来了,韭菜熟了,差不多该割了。

不然万一被台风吹走了,岂不白白让别人捡走了劳动果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