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安徽合肥包拯墓:鐵面無私鍘美,嚴苛家訓流芳千古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清官,他出生於北宋時期,進士及第後入朝為官,以公正廉潔、鐵面無私、不附權貴著稱於世,被民間稱為“包青天”。在《包公案》和《七俠五義》中都流傳著包拯為官清廉、為民伸冤、秉公執法的故事,尤其是在有名的“包公鍘美案”中,包拯怒斬當今駙馬的公正執法,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探訪安徽合肥包拯墓:鐵面無私鍘美,嚴苛家訓流芳千古

“鍘美案”中的“美”是指民間傳說中有名的大渣男陳世美。其原本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相伴於貧窮末路,相互扶持,恩愛和諧。十年寒窗苦讀後,陳世美離家赴京趕考,終於高中狀元。寒門子弟金榜題名本是鹹魚翻身光耀門楣的勵志故事,偏偏陳世美被皇上相中,選為駙馬,在巨大的權勢誘惑下,忘記了等在家鄉的糟糠妻兒,忘記了曾經的恩愛情義,隱瞞自己已婚的事實,尚公主成為了駙馬。後來秦香蓮久候不歸,攜子上京尋夫,陳世美不願相認,又害怕秦香蓮暴露自己曾有妻兒之事,派韓祺殺人滅口。誰知韓祺心中不忍,放過秦香蓮選擇自義。見此,陳世美將秦香蓮誣陷為兇手,將其發配邊疆,收買官差欲半路殺秦香蓮滅口。然而陰差陽錯之下,秦香蓮為展昭所救,向包拯告發了陳世美的罪行。

探訪安徽合肥包拯墓:鐵面無私鍘美,嚴苛家訓流芳千古

包拯得知真相後,苦尋人證物證,欲治陳世美之罪,卻遭到了公主和太后的阻擋。但是,包拯不願為權貴而違背自己奉公執法的原則,堅持治罪陳世美,最終將其送上了龍頭鍘。

探訪安徽合肥包拯墓:鐵面無私鍘美,嚴苛家訓流芳千古

當今皇上感念包拯不畏權貴、為民伸冤,曾御賜包拯三把銅鍘刀,狗頭鍘砍貧民百姓:狗頭鍘一落,屍首兩離分;虎頭鍘專治高官權貴:虎頭鍘一起,來世再做人;龍頭鍘專懲皇親國戚:龍頭鍘張口,皇族都顫抖。雖然陳世美貴為駙馬,一旦犯罪,卻仍是逃不脫包青天的龍頭鍘執法。

探訪安徽合肥包拯墓:鐵面無私鍘美,嚴苛家訓流芳千古

這是世間對包拯秉公執法、鐵面無私的無聲讚歎。事實也確是如此,在包拯為官期間,先後歷任知縣、知府、監察御史、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大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並出使過契丹,死後諡號為"孝肅"。其間,包拯一直以公正的態度做事,以廉潔的作風為官,以為國為民的理想盡忠職守,是北宋當時頗有名望的官吏,也是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因而有著“包青天”的美譽。

探訪安徽合肥包拯墓:鐵面無私鍘美,嚴苛家訓流芳千古

在安徽合肥市肥東縣解集鄉包村中的包拯墓中,青草覆蓋著墳冢,前面是螭首龜趺樣式的墓碑,上面刻著“宋樞密副使包孝肅公拯之墓”,質樸簡單,一如包拯為人之廉潔奉公。更讓人驚歎的是墓園中一石碑,上面銘刻著包拯家訓:“後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於堂層東壁,以詔後世。”要求家中子孫後代必須為官公正、不得違法犯罪,否則不得葬入家族墓中。連對家人後代都要求如此,是包拯嚴以律己、公正廉潔的傳家風範,其為人處事、為官之道,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