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1937年是个兵荒马乱的年头,在这年,临时南撤至长沙的清华大学门前来了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当然,与一般乞丐两手空空的模样不同,此人怀中紧紧抱着一个菜坛子,那味道并不好闻,但殊不知日后轰动中国物理学界的神秘之物竟就藏在这个寒酸的菜坛之中,它后来甚至一度改变了这片土地上原子能学科的研究进程。

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当年立在清华校门前“乞丐”的不是别人,此人名叫赵忠尧,他另一个最为荣誉的称号是中国原子能之父。

论及知名度,在民间或许他不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原子弹专家那样名声响。但这不妨碍他在我国物理学界扎实的江湖地位,邓稼先、钱三强都曾是他的学生,后来杨振宁、李政道也算是他的旧故门生。

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之所以赵忠尧要掩人耳目而乔装打扮成邋遢的乞丐样,是因为他手中的菜坛子里藏匿的东西,那就是国际禁运的核试验材料放射性镭。那时赵忠尧藏在菜坛里的50毫克实验镭,就几乎是当时中国物理研究高能物质的全部家当。至于赵忠尧如何得到,又是为何由他运送此物,那就说来话长了。

1930年,赵忠尧取得了美国加州理工的博士学位,当年不过28岁的他踌躇满志,他努力学习就是想回到家乡为祖国进步出一份力。然而有时候成绩优秀也会平添苦恼,由于赵忠尧在物理学上表现出来的过人潜力,特别是在1929年他发表了那片论文后,美国更不愿意轻易放他走了。

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当时,尚在攻读博士的赵忠尧发现了硬射线高能光子束,并在稍后不久通过归纳提出了反常吸收现象,进而推论出了“额外散辐射”。最后他把这些实验结论统统以论文形式刊登在美国物理学术的权威刊物上,诚可谓一战成名!

有人甚至认为,这项成果是足以入围竞争诺贝尔奖的,但由于各种因素,赵忠尧终于是与诺奖无缘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顾层层阻拦坚决要回到中国。美国政府给予国籍变更的方便以及美国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厚资聘请,都被赵忠尧一一回拒,在1931年他终于回到了中国。

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当时,中国的物理学在高端领域几乎一片空白,与国际顶尖水平差距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忠尧一边着手推进自己的研究,这些时间几乎全靠他自己挤出来;一边担任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为中国培养一大批物理学的后进人才,后来著名的专家钱三强等人就在其中。

在清华低调地做一名老师的同时,赵忠尧一直没有忘记他心心念念做的物理实验,那50毫克的镭是他偷偷带回中国的,当时面对日本帝国步步紧逼的威胁,赵忠尧焦虑急迫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企望通过原子能的实验为国效力。

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再后来,北平沦陷,清华等一批北方大学随之南迁。由于事发突然,很多设备是来不及随大部队运走的,那50毫克放射镭也被搁下在清华校内了。

这时作为教授的赵忠尧选择只身折返,他乔装成乞丐混在人群中潜回清华取回此物,然后藏之于菜坛并以铅筒密封,一切妥善后南下,完璧归赵,终于为我国物理原子能研究保留下了火种。这样勇敢奉献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一邋遢乞丐潜入清华抱走一菜坛子,里面的东西关乎着国家安危存亡

“乞丐”教授千里护送菜坛的故事一时曾传为美谈,而赵忠尧教授带回来的那一块放射性镭也的确在我国核能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功用,更是促进了原子弹的研制成功,而原子弹更是决定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正是有了原子弹,中国才能得以安稳发展至今,可以说,赵忠尧教授的冒险取“镭”换来了中国的百年和平。

1998年, 年近百岁的赵忠尧先生与世长辞,他这样的科学家不应当被世人所遗忘,他们为了中国放弃了太多,将自己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