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場條令比武,終於知道站軍姿、走隊列、疊方塊被的真相

全國各大高校新生軍訓已於9月底結束,作為“開學第一課”,有些新生可能會質疑軍訓存在的意義?站軍姿、走隊列和疊“豆腐塊”是否有用?這些看似“無關”練兵備戰的條令跟部隊有何關係?近日,南都記者走進陸軍“百連萬人”新條令比武中部賽區現場,通過實地走訪告訴你軍訓背後的真相。

透過這場條令比武,終於知道站軍姿、走隊列、疊方塊被的真相


開幕式現場官兵鄭重宣誓。

透過這場條令比武,終於知道站軍姿、走隊列、疊方塊被的真相


陸軍“百連萬人”新條令比武中部賽區開幕式上官兵鬥志昂揚進入會場。

長時間站軍姿為何要紋絲不動?

此次條令比武考核是陸軍領導機構組建以來,受考單位最廣、參加人員最多、組織規模最大的比武考核。所謂共同條令,分為內務條令、紀律條令及隊列條令,是部隊建設的“基本法”,也是官兵入伍後的必修課,本次考核科目包括共同條令知識、徒手站立、連隊列、合唱、400米障礙、自動步槍操作、手榴彈投擲、防護和自救互救等。

徒手站立,連隊列中的行進停止、方向變換,這些看似簡單易操作的科目,為何會出現在比武場上?同樣,疊被子不過是“家務事”,疊成稜角分明的“豆腐塊”又是為何?

和廣大的受訓新生一樣,剛入伍的新兵曾同樣有過困擾。

走進某合成旅猛虎連,他們在比賽第二天的連隊列比武項目中獲得了第一名。談到站軍姿, 95後上等兵蔡偉亞認為,這不僅是軍人素質的培養,也是個人形象的提升,“我的個子比較矮,站直了也顯得挺拔。”

南都記者從陸軍有關方面瞭解到,站軍姿也叫徒手立正,是所有隊列動作的基礎,考驗人在長時間站立的情況下,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本次考核要求戰士在1個小時完全靜止的狀態下,克服生理及心理的疲勞,無論日曬還是嚴寒,都要保持紋絲不動。

透過這場條令比武,終於知道站軍姿、走隊列、疊方塊被的真相


徒手站立考核現場官兵在綿綿細雨中簇立。

看似平淡無奇的訓練如何具備實戰能力?

已入伍兩年的蔡偉亞,如今對待條令條例的規章制度已輕車熟路,而一開始他在站軍姿訓練中並不順利,由於雙腿夾不緊,遇到了不小的“障礙”,同時,站軍姿的時候,汗水經常會留在臉上,但軍人依然要保持巋然不動。

據陸軍有關方面介紹,此次新條令比武,對徒手立正制定了詳細標準,包括形象氣質、頭部、軀幹、手部、腿部、腳部、肩部、眼神以及站立時長,在器材保障中還有量角器作為測量60°夾角的標尺。據比武考核現場的官兵介紹,在日常的訓練中,為了更標準的徒手立正,戰士們不僅使用量角器,還要在膝蓋間、手與褲縫間夾撲克牌,肩膀間“拉線”。

面對看似“苛刻”的標準,猛虎連的指導員安樂認為,站軍姿對軍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是軍人應具備的基本功。

參與過軍訓的人應該都有相同的體會,一般站完軍姿之後,頸椎、膝蓋容易僵硬得打不了彎,而戰士們不僅要在戰場中長時間保持不動的作戰姿態,還要保證能迅速切換至機動作戰。由此看來,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訓練,也具有實戰意義。

戰區陸軍參謀部部隊管理處參謀祝曉鵬舉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壯烈犧牲的“冰雕連”志願軍戰士,就曾一排排埋伏於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俯臥在零下40度的陣地上紋絲不動,乃至犧牲時依舊保持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態。

“這種嚴格的訓練和要求,不僅是對戰士意志力和忍耐力的磨練,也是戰鬥精神的延續。”祝曉鵬說。

95後下士向健豪,入伍前在家很少疊被子,剛進部隊時也對部隊要花時間疊“豆腐塊”感到不解。經過五年磨練,他找到了答案,他說,疊被子雖然是小事,但每天堅持疊“豆腐塊”能鍛鍊他的毅力,對今後成長有一定影響。

透過這場條令比武,終於知道站軍姿、走隊列、疊方塊被的真相


徒手站立考核現場官兵軍姿挺拔。

集體走隊列如何考驗隊伍凝聚力?

此次連隊列的考核內容還有集合離散、整齊報數、出列入列、行進與停止等7項內容。看上去似乎比站軍姿和疊“豆腐塊”更讓人熟悉。保持隊伍的整齊度與練兵備戰有何聯繫?

四級軍士長劉正金曾經在入伍之初也對走隊列存在誤解,其實看似簡單的擺臂和踢腿,想達到考核標準並不容易。“走隊列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劉正金說道,一個班的戰鬥力分解為不同的火力定位,無論是多小的隊伍都要求系統合作,而連隊列就是考驗隊伍凝聚力的“鍊金石”。

劉正金記得自己剛來部隊時,性格比較急躁,通過對條令條例的學習,自己行為規範得到約束,也意識到了集體的重要性。倘若指揮員在戰場上發號施令,沒有人猶豫或者向後退,這就是凝聚力,這些依靠的都是平時隊伍間的磨合。“無論是以管促訓或者以訓促管,都不是依靠兵齡長短或者權力大小來指揮,而是依靠條例條令來規範,讓大家養成集體意識。”

“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儘管條例規定的都是細節,但每人都把細節做好,隊伍才有凝聚力,而凝聚力就是戰鬥力。”劉正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