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營銷,進入到「第三階梯」時代:熟悉規則,利用規則

所謂“收視率營銷”的問題,他是一個伴隨著收視率從誕生到如今一路相隨的問題。這麼說吧,早就在1998年那時候,各地還有一個“城市調查隊”的機構,做收視率調查,當然就是所謂的日記調查法。那時候,有總比無好。

這個時候,包含那些個所謂的先進收視率調查公司在內,收視率已經就是一個“可以讓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這時候的收視率,完全是不可信的。但基於“有比無好”,苟且用用算了的節奏。

收視率營銷,進入到“第三階梯”時代:熟悉規則,利用規則

也是這時候,廣告主開始抱怨:我知道我的廣告費至少一半是浪費了的,但是不知道浪費到哪裡去了。

其實問題非常簡單,直接的,或者間接地,被“收視率營銷”賺走了。

這個領域的小歷史,總是那樣的忽略不計。不過作為從業者,還是說說。

就說最近,縱觀2017年以來,全國性的收視率排行榜,客觀上進入到所謂“五強衛視”各表“自家立場”的時代。

這主要源自,收視率營銷,在經歷了硬性造假技術汙染的時代以後,又進入到了“熟悉規則、利用規則”的時代。

所謂熟悉規則,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摸透所謂收視率樣本戶的分佈,以及各種人口構成。然後就是利用規則,按照自己臺當地的收視特點,要求收視率調查公司,增加有利於自家收視提升的樣本戶。如此一來,樣本戶擴大了,看上去更客觀了,但不知道,這些樣本戶是對自己有利的,對別家是不利的。

那麼收視率調查公司會“就範”嗎?

總之你懂得,在中國,凡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總之收視率就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行業明規則。你怎麼弄,他就怎麼搞。這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遊戲”套路,沒必要把他當做一回事情。

那麼,作為觀察和研究電視的人。不說數據了,要看什麼?

湘人李的法則是:一看內容,二看內容,三看內容。

總之,你要點評電視節目,必須自己去看內容,不要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