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中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曾任中央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在长征途中戎马倥偬,军事繁忙,很少见他写诗作文,舒情述怀。然而,当他率领红军先遣队抢渡大渡河时,却诗情激荡,特作了两首五言绝句,其一为《吾非石达开》,其二为《渡大渡河》。这首诗写红军准备强渡大渡河的决心,和战斗过程,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散布红军将重蹈石达开覆辙的谣言。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吾非石达开 

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

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大渡河是岷江上游的一段支流,因水流湍急,水势凶险,是举世闻名的险要渡口,也是横在红军长征路上的一道天堑。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因渡河失败,在此全军覆没。在长征中,红军经历了千难万苦,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写到“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是一段非常艰险的经历。著名的大渡河十八勇士,就是作为先遣渡部队冒着生命危险,象天降飞兵一般,成功的渡过了大渡河。“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历史的悲剧没有重演,充满了壮志豪情,又充满了革命者的自信和横扫千军的气势。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渡大渡河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第二首诗是写红军抢夺大渡河泸定桥的战斗历程。由于大渡河两岸高山夹峙,河床倾斜,水势异常湍急,用小船运送部他估计须一个月时间才能渡完全部红军,而当时,薛岳等人正率部由南向北追击红军,在敌人重兵日益逼近的紧急情况下,这样的渡河速度是绝对不允许的。红军决定红军兵分两路,循大渡河西岸溯河而上,夺取泸定桥,后续部队从泸定桥过河北进。这就是诗中所说:“抢渡”、”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当时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长约100米,宽约3米,桥用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两边各有两根铁索作桥栏,桥面木板下并排着9根铁索。铁索桥高悬空中,桥下河水奔腾咆哮,惊险异常。桥上木板大多已被敌人抽去,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敌人并在桥头筑好防御工事,敌人凭着这一天险,认为红军插翅也难飞越。22名红军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炮火,手抓摇晃的铁索,匍匐着身体向对岸射击前进,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抢渡过桥,为后面的战友劈开一条血路。英勇的红军渡桥成功。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又一次围追堵截。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红军以气震山河的勇气和毅力,克服难以置信的严峻挑战,以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在高悬空中的13根铁索上决出了胜负,见证了胜利,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诗中所用的“急”、“勇”、“夹”、“决”,把当时的危机险恶、紧迫激烈、指挥策略、决胜结果逐一娓娓道来。

在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之后,再重读这两首诗,相信您也会和我一样,有不同的感受,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又加重几分。

开国元勋们的诗词,豪放雄壮,意境深远,不输唐诗宋词(三)

每年10月1日上午,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代表,都要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新中国。这一天是共和国的生日,也是所有先烈们的共同祭日,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是“喝水莫忘挖井人”,对于那些为了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人们,更值得怀念、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