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留下一種特色武器,越軍拿到對越反擊戰中去打解放軍

在12年越戰期間,美軍派出上百萬武裝部隊,到南越叢林中圍剿解放陣線游擊隊,並與北越正規部隊作戰。雙方從大部隊野戰攻防,到小股人員互相捕捉襲擊,從戰役到戰鬥,經過無數次反覆對抗,死傷百餘萬人,各展所長,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美軍留下一種特色武器,越軍拿到對越反擊戰中去打解放軍

美軍的作戰特點眾所周知,向來以先進的指揮作戰體系和精良高效的武器裝備而著稱。即使是在南越這樣地形複雜、氣候惡劣的環境中,美軍仍最大限度發揮了作戰效能。僅以步兵武器而論,美軍使用的M14半自動步槍、M16A1自動步槍、M72火箭筒、M60機槍、莫斯伯格500霰彈槍、M45衝鋒槍、M1911手槍、卡巴刀等,都各擅勝場,因殘酷的越戰而爆得大名。另外還有一種武器,比較特殊,在美軍中使用廣泛,受到大兵們好評,這就是40毫米擲彈筒。

這種擲彈筒是美國陸軍於上世紀50年代研製,1960年正式定型並裝備部隊,最早在越戰中投入使用。該型擲彈筒口徑為40毫米,能發射多種彈藥,精度較高,射程適中,威力類似於手榴彈,並且外形簡約,便於攜帶,適用於單兵手持近戰,對增強步兵火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美軍留下一種特色武器,越軍拿到對越反擊戰中去打解放軍

一般來說,叢林作戰視度不佳,雙方通常會在50米至100餘米距離上遭遇,發生戰鬥。步兵使用最多的武器如衝鋒槍、自動步槍火力範圍在200米至400米間為最佳,破片式武器如手榴彈、手雷的殺傷距離為40-60米左右,輕型迫擊炮的最小射程約在80米左右。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即100米近戰範圍內出現了20米左右地帶是破片式武器控制不了的。正是基於上述缺陷,美軍研製出了擲彈筒這種武器,可以同步機槍和手榴彈、迫擊炮相結合,對400米以內的作戰地帶實施全覆蓋。

在越戰中,美軍大量裝備了40毫米擲彈筒,在戰鬥中發揮良好,給北越一方軍隊造成了較大威脅,深受大兵歡迎。在後來拍攝的越戰電影《漢堡包高地》、《我們曾經是戰士》裡,都出現了擲彈筒的身影,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經過實戰檢驗,擲彈筒成為步兵連隊中重要的編制火器。越戰結束美軍撤出東南亞時,把大量裝備留給南越,全副武裝了其百萬大軍。然而南越軍很不爭氣,在和北越軍的戰鬥中一觸即潰,僅55天就灰飛煙滅,由北越一統天下。之後,北越軍繼承了南越軍的遺產,大量裝備了美製武器,其中就包括擲彈筒。

美軍留下一種特色武器,越軍拿到對越反擊戰中去打解放軍

到了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將擲彈筒裝備到步兵班一級,使用頻繁,同解放軍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步兵連排級攻防戰鬥,戰例眾多。如2月19日,我122師步兵某連進攻越軍一個連據守的長白山陣地,遭到敵人擲彈筒火力襲擊,傷亡5人。消滅守敵後,繳獲了6具擲彈筒;2月19日,我125師步兵某連進攻孤山守敵陣地,戰士們向甘蔗林內衝擊時,受越軍擲彈筒火力阻擊,傷亡數人,攻擊受挫;2月20日,我39師某步兵連攻擊215高地,戰鬥中機槍陣地遭到越軍擲彈筒襲擊,一挺重機槍被擊毀,4名戰士傷亡;2月21日,我122師步兵某連攻擊朔江守敵公安屯高地,同越軍進行反覆爭奪。有一個鋼筋水泥地堡地形隱蔽,很不好打,我軍用40火箭筒、82無坐力炮射擊都未能奏效。這時副指導員和一名戰士撿起越軍扔下的兩具擲彈筒,敏捷躍進佔領有利陣地,從兩側瞄準發射,連打兩發正中射擊孔,將敵機槍摧毀;2月28日,我163師某步兵連攻佔越軍的重要據點536高地,隨後遭到殘存之敵火力襲擊。其中有兩發40毫米擲彈筒榴彈打到我陣地上,當場造成6名幹部戰士傷亡等。

通過這次自衛反擊戰,我軍認識到了榴彈發射武器的重要作用,也繳獲了大量實物。後來經過軍工人員的仔細研究,初步仿製,得到了經驗,積累了技術。90年代以後,解放軍的榴彈發射武器研究水平大為提高,連續推出新產品,大量裝備部隊,成為步兵攻防作戰中“點殺”敵人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