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家長應該學會轉變!對症下藥

初一是學生從小學跨向初中的時間,是一個轉變和適應的一年。也有可能會住校,家長平常陪同的時間較短,所以家長應該和老師配合起來,一起了解學生的動態。以下就是我總結的初一學生的特點,家長認真讀下。

初一學科科目比小學明顯增多,知識跨度大,測試頻率加大,要求學生不僅要利用好課堂時間,課下學習也越來越重要。由小學的具體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由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

學生在學習上遭受挫折容易導致畏難情緒,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容易導致行為障礙,青春期問題開始凸現出來,叛逆心理容易導致放縱情緒,容易與家長產生溝通方面的不協調,對自己的時間和行為不能合理的調控。

由於初中的數學和英語的學習與小學有明顯的差異,學生很容易在數學、英語的學習出現很大的問題,甚至會出現不及格現象,而在此時出現的問題,也很容易導致學生自信心的下降,對自身定位的不準確,很容易導致整體成績的下降。

初一的學生髮育速度加快,在智力能力上有了顯著的提高。感知覺能力已經逐步發展完善,甚至在許多方面趕上或者超過了成年人水平;記憶系統發展更加完善,記憶能力隨著記憶方法與技巧的掌握明顯提高;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後者則逐步發展,處在一個過渡時期。

學生在經過測試和排名後,學習強度與學習壓力驟然增大,學習習慣、方法和自學能力的差異對成績的影響顯得越來越重要,同時,成績分佈也有了較大的變化。

孩子升入初中,原有的人際關係被打破,與老師、同學要建立新的關係,對適應性和人際關係不良的孩子,這方面的壓力並不小於學習壓力。很多初一學生對這些變化一時很難適應,小部分者出現自信心喪失、尊嚴感降低等心理現象,併產生了強烈的孤獨感。

由於發育速度不平衡,女生在個性成熟方面發育速度相對更快。發育速度快的學生比較有主見,在自覺性和表現性方面更強一些 ,男女同學之間仍然彼此保持比較隔閡的交往狀態,但內心對對方則投以更多的關注。

其實,我一直都在強調,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事,所以面對初一的學生,家長應該教育和輔導呢?

生活方面:

1 尊重孩子,採取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成人來對待,將言論權還給孩子,把選擇權、決策權部分的交給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對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多鼓勵、少批評。

2 理解孩子的想法。對某些現象和觀念家長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為了讓孩子服從而堅決反對。

3 防止出現兩個極端。一是過渡縱容,一是一味壓制。兩者都不會有好的教育結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長必須堅守基本的道德原則,以此來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離正確的人生軌跡。

4 家長本身的自律意識要強。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否則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極度反感,甚至強烈叛逆。

5 最後,鼓勵學生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脫離低級趣味、培養高雅情趣。同時培養競爭意識和堅定意志,學會與人交往,體會成功和挫折,培養心理承受能力。從挫折和困難中逐步成長,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

學習方面:

1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2 該齡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求知慾強。但部分學生學習缺乏遠大理想,情緒不穩定,不善於自制。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堂聽課精力不集中,每堂課下來都是糊里糊塗,經常留下“課後累”,學習成績迅速下降。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家長就要設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鍛鍊頑強的毅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孩子自己激勵自己,儘早阻止學習“下滑”。

3幫助孩子進一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4初二時課程內容加深,難度加大,作業增多。可各門課程到底應該咋學,部分初二學生心中沒數,客觀上要求家長幫助引導孩子在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等學習全過程上掌握一套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過渡。

5家長要與教師加強聯繫、緊密配合,加強對初二學生的教育

6學習轉變;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繫,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學習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就要配合教師想辦法及時把拉下的課程補齊。家長還要積極參加學校(或班級)召開的家長會、開放日、家長學校召開的學習與研討活動等。

7家長要做到及時檢查、指導、督促、評價

8對學生,家長除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溫馨的家庭學習環境外,還要做到適當管理。要及時檢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或不經常預習、複習,家長就要指導、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共同商量制定一個可行的改進學習的計劃。然後督促實行,如孩子堅持得好,學習成績提高了,就要進行評價,給予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