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女兒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娘家了?

手機用戶72666275338


朋友你好,書生為你解答。

結婚之前,孃家是女人唯一的家,你不回也沒地方去;結婚以後,夫妻倆有了自己的小日子,那麼,回孃家就會變得可回可不回了。

如果父母健在,可能回去的次數還會多一些;如果父母都走了,這種回孃家就只是流於形式,跟“走親戚”一樣,都變得客客氣氣的。


之所以嫁出去的女兒不願意回孃家,並不是說“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她們中間的好多人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一、離孃家太遠,回去一次實在不方便。

這點對於遠嫁的姑娘肯定是深有體會。相隔幾千公里的路程,中間還要倒好幾次車,回一次孃家,實在是又累又不方便。她們寧願平時給父母卡上多打一些錢,或者通過物流給父母寄去一些東西。再說,現在好多女人還要上班,公司不給請假,就是她們想回去,也是有心無力呀。

二、自家瑣事眾多,自己都自顧不暇,哪裡還能抽出多餘的時間來經常回孃家?

沒孩子的時候還不覺得,等有了孩子,又沒人幫她們帶,她們只會忙的焦頭爛額。寶媽們都是過來人,養個孩子究竟有多辛苦,只有她們自己清楚。平時不上班的還好一點,有些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娃,忙裡忙外一個人,睡眠嚴重不足,還要強撐著,顧不上回孃家也是情有可原。

三、孃家那邊有她們不願意見到的人。

這個“孃家”,不單單指父母,還有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和孃家的關係相處的很融洽,就是有些親兄妹之間都會有嫌隙,更不要說別人了。索性眼不見心不煩,不到萬不得已,儘量避免少見面,各過各的日子,互不打擾。

四、有些女人日子過的窮,怕回去被孃家人嘲笑。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不會這樣做,但並不排除那些勢利眼的兄弟姐妹。人窮了,走到哪裡都會自覺“矮”人一等,尤其是遇到勢利眼的兄弟姐妹。各種的冷嘲熱諷、各種的刁難,一點都不像是一個爹媽生出來的,與其自己找不自在,還不如呆在自家的“狗窩”裡,窮是窮點,倒也落個清靜。


孃家本是女人的“根”。試問:誰人不是父母生,誰人父母不生兒?自家的女兒還需自己體諒,各有各的難處,相互理解。當然,作為女兒,要儘可能地盡孝,因為天底下,也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真正無私的、毫無保留的,這種愛最偉大,切莫讓老人傷了心。


情感書生談感情


對一個女人來說,一旦結婚,就不能再像過去一樣處處戀著原生家庭了。像姑姑家的女兒就找了個外地的老公,嫁過去之後,姑娘在事業上順風順水,男方家也對姑娘疼愛有加,在大家眼裡,這姑娘在工作上節節高升,家庭美滿,可以說生活無憂了。然而,她也有她的煩惱,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不能隨時趕回去陪伴父母,心裡苦楚又無奈。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遠嫁他鄉的姑娘們寧願躲在被窩裡哭,也不願回孃家呢?下面我們來聽聽一位同樣遠嫁他鄉的大娘是怎麼說的。

1、開始了新的生活

女人一旦結婚,生活重心就發生了變化,有了孩子以後,絕大多數的心思、精力都在老公、孩子身上。結了婚就是一家人而不再是一個人,新的家庭需要經營,要學著做合格媽媽,也要處理婆媳關係,精力不夠再加上不一起住,給父母的關愛便不如之前多了。

2、路途遙遠,開銷大

路途稍遠一點的,回一次家,要提前預定車票機票,要計劃著請幾天假,還要考慮到帶著孩子方不方便…遠嫁遠嫁,要回家的時候這個“遠”字就體現出來了。多回幾次家,都趕得上給孩子報培訓班的費用了,時間緊張、旅途勞累、再給父母親戚帶上大包小包的禮物,回一次家太不容易了。

3、“成了別人家的人”

結婚前,父母毫無保留地對女兒好,女兒也全心全意依賴父母。結婚以後,不能再長住父母家,要是回家多了,婆婆這邊也會有意見。父母生病了,是弟媳在照顧,父母有事了,也是其他兄弟姐妹在打理。父母這邊已經又成了一個小團體,很多事自己並沒有親力親為,回去了也沒有話語權,倒像個局外人。

4、不想讓父母擔心

再好的生活,也避免不了雞毛蒜皮的事。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結了婚,父母再多一層擔心。原本就見面少,平時跟父母在電話裡也是報喜不報憂。狀態好的時候想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老公,狀態不好的時候回家容易讓父母擔心。結了婚的女人,很少有三天兩頭往父母家跑的,跑多也了會讓父母擔心自己受了氣。

雖然現在交通方便,通訊也方便,無論是回家還是聯絡父母都比過去容易些,但是回孃家這種情況也沒多大改觀,著實讓人很無奈啊。大家不妨將心比心,能多陪陪父母就儘量多陪陪,陪不了的多給父母打個電話,不要到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待。其實想起父母當初勸自己不要遠嫁時,也是很心酸的,其實父母也是滿含淚水的,只是為女兒的幸福,只能選擇成全。在農村,為什麼女兒嫁人後就不願回孃家了?大娘的回答讓人很無奈。


村樸


孃家按理說來是女人最堅實的後盾,也是女兒出嫁之後,唯一一條會為自己永遠敞開大門的後路,為什麼就不願意回了呢?

情況一: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一次不容易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即使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當成了水,我想也沒有幾個女兒是真的把自己當成水的。

只要孃家有需要都是第一時間往家裡趕的,除了被需要,當自己在婆家受了委屈,跟丈夫鬧了矛盾的時候,也會從孃家尋求安慰和庇護。

可是,很多時候孃家也不是想回就能夠回的:

1.遠嫁,再想回也不能想回就回。

2.怕父母擔心自己在婆家過的不好,所以才總回孃家。

3.怕婆家有意見。

情況二:想回,但不敢回

有些女兒嫁的很近,但是一個月也不見得能回孃家一次,原因無外乎這些:

1.本來回孃家是想跟父母訴一下苦的,自己還沒開口,先聽父母訴起了苦。聽聽沒什麼,重要的是自己又沒有能力幫上忙,所以感到內疚。

2.有兄弟姐妹多的,你回孃家多了,人家以為你想回去跟他爭家產。

3.沒有錢,不敢回孃家。

4.父母的態度太傷人,例如重男輕女。

5.回孃家總被催著生二胎。

女兒不管嫁的多遠,嫁了多久,血脈親情是割不斷的。女兒永遠把孃家當成自己心靈休憩的港灣,如果在這裡都不能讓她感覺到溫暖和安全,她又如何回得去呢?


蜜禪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前經常聽到這句話,或許以前這句話很適合,不過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也就基本不存在這種情況了!我們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那說實話無法解答這個問題!解答這個問題,只能在特定的背景下,比如家裡有3個以上孩子,而且至少有一個男孩!或者偏遠的比較貧困的農村!那麼小新具體分析一下:

1.不願意讓父母為自己擔心

有些女人在嫁人後,婚姻生活也許並不如意,回孃家後免不了被父母提及,所以害怕回家面對父母。 父母總是對自己女兒的生活比較擔心,知道你過的不好,肯定心裡也不好受!

2.沒有了歸屬感

有句話說,“女人出嫁後,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有些女性嫁人後回孃家,被父母當做客人對待,找不到以前回家的歸屬感,看到曾經親密無間的家人如今這樣對自己,難免心存芥蒂,所以不願回去。 這種就適合於咱們最開始所說的特定條件下!


3.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嫁人生子以後,女人開始有自己的新生活,生活重心會有所偏頗,對於孃家這邊有時可能顧及不到。不是不願意回去,有時候得照顧家裡,還有老公孩子婆婆,心有餘而力不足!

4.哥哥或弟弟態度差

有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就對女兒不好,嫁人生孩子後,對待孫子和外孫的態度讓女人寒了心,再加上有些嫂嫂比較多事,回去一趟就鬧得不愉快,久而久之,就不願回去了。還有就是財產繼承這些事情,兄妹或姐弟反目成仇的事情有很多!這種也得有咱們最開始說的作為前置條件!


其實,這種情況在90後的夫妻中已經很少見了,以後將更少見!小新也希望以後這種事情越來越少!


空姐小新的閨蜜圈


嫁出去的女兒也不是不願意回孃家,大多數都是想在孃家住勝過在婆家住的吧?至於慢慢的怎麼不願意回孃家了,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大多數父母還是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客人,我父母也不例外,不單是嘴上說,行動上也讓人難受。每次想回去多住幾天吧,我爸媽都是給我讓座倒水,讓水果,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再也不是這家的人了,本來想回來自由自在的待幾天,沒想到現實太讓人難受。那種被自己想要依賴和親近的至親強行拉開距離的感覺,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二,一般孃家有兄弟的,父母眼裡只有兒孫了,閨女回來了客套一番,剩下的心思都在兒孫那兒,老兩口含飴弄孫其樂融融,讓當女兒的覺得自己的身份很尷尬。

久而久之,想要回去的心就淡了,以前覺得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現在覺得自己就是自己的家。


語桐悠悠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女兒出嫁後,家就變成了自己的小家,以前的家是孃家,老公的家是婆家,只有自己家才是家。

出嫁後,回孃家變成了走親戚,自己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就會對以前的家慢慢的生疏,不像在自己家一樣舒服自然。



如果是獨生女,這種問題就不太嚴重了。就怕家裡有兄弟姐妹的,自己嫁出去了,兄弟娶了媳婦。

你以前的家就變成了你兄弟媳婦現在的家,支配權就不是你了,再回去你就是客人,這種感覺是很不好的,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就不太想回孃家了。


這是心理因素,再說客觀外在因素。嫁出去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和工作。成為一個家的女主人,會很忙,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你去料理,自然沒有太多時間回孃家。

更何況還有很多遠嫁的,回一次孃家來回要好幾天,沒有太多時間,自然就不想回孃家了。

不管怎麼說,女兒嫁出去了,還是要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不管是“回孃家”也好,還是“走親戚”也好,都是在外因素,女兒也是要盡孝的。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所以就算嫁出去了也還是要常回家看看的。


提子樹


不是不願意回去,而是父母不讓回去。我記得孩子一週時,我休產假,自己帶孩子。每天上午帶孩子在外面玩會, 中午就走十分鐘到了媽家,在那裡吃完飯,孩子睡一覺,然後我和孩子回自己家。那時侄兒已經上學了,覺得不會妨礙他什麼。一連去了幾次,爸爸沉著臉對我說;一會回家吧,過段時間再來,你侄兒學習受影響。當時是大夏天,我抱著熟睡中的孩子獨自回去,邊走邊哭。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回孃家了。我父親也是機關退休的,他重男輕女的思想一點不亞於農村老大媽。從那時我才意識到,我出嫁那天起,在父親眼裡我就是外人了。

現在父親有病了,就讓我們姐妹幾個輪流伺候,我們依然對父親很好,只要他高興,我們就不和他計較了。


every。 day


我按時回孃家,但內心不願意回。因此我常有罪惡感。

我老媽73歲了,是個老小孩,斤斤計較,胡攪蠻纏,累!

我媽農村婦女出生,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在鄉下老家被婆婆欺負(我爸在外地工作)了多年。

後來進了城,我奶奶也沒了。我媽思想卻沒有改變,仍然為自己沒有兒子,自矮三分,超級沒有安全感。

我媽身體好,物質條件尚可,有價值百萬的房產,有醫保,有退休金,有不低的房租,有存款。更主要的是,不需要自掏生活費,她所有的收入都可以存起來。

只因為她沒有兒子,所以尚可的物質,並不能給她安全感。

我媽總喜歡觀察我們是否孝順,給我樹各種孝順榜樣,各種道德綁架。

我帶著孩子回家,她總說我們來了給她添麻煩,她要給我們洗衣,要給我們做飯。

我媽出汗多,每天要換好幾次衣服。頭天洗澡後換一次,早鍛鍊後換一次,買菜後再換一次。一般都是第二天她換完三套衣服後,連同頭天晚上洗澡的衣服,她一起放到洗衣機裡洗。

看我媽這麼反感給我和兒子洗衣服,我只好在頭天晚上洗完澡之後,單獨手洗我和我兒子的衣服。

有一次,看到我媽在晾衣服,我趕緊去幫著晾。我媽拉著臉,數落說我回孃家,真是給她添麻煩。因為她要給我們母子洗衣做飯,很累。

我氣的把要晾的衣服倒在床上,一件件的翻給她看,哪裡有我和我兒子的衣服?

我們的衣服早在頭天晚上就手洗了,我一早就把幹了的衣服收好了。

再說做飯。

我也在我媽家炒過菜,但我媽見我切的絲瓜是丁丁,把我臭罵了一頓,說絲瓜要切成橢圓形的薄片。可我平時在自己家是不做飯的(老公做),所以我不會切菜,炒菜也不好吃。

所以,我的確不做飯,但我洗碗拖地。

不僅僅是洗衣服做飯,我特別受不了我媽加槍帶棒的說話。

我媽喜歡讓我們揣摩她的心思。她明明想往東,口裡非要鬧著往西,典型的口是心非。 你順著她口說的方向往西,她會鬧騰。你順著她心裡真實的方向往東,她也會鬧騰。

她在各種鬧騰中,考驗你的耐心,考驗你是否孝順,是否把她放在第一位。

這是我親媽,我其實是心疼她的,也懂她。我非常願意做個笑嘻嘻的孝順女兒。

所以,內心不願意回家,我有深重的罪孽感。

我是凡人,本身有很多缺陷,缺乏共情,雙面人格。

外人眼裡的我,溫柔活潑風趣幽默。沒人知道,我會躲在角落裡看天空,心裡想‘’碧海青天夜夜心‘’。在浩瀚的宇宙在時間的長河,一粒塵埃的憂傷。

童年時期,父母兩地分居,我大多跟在外地工作的父親生活。到了少年,從十一歲開始,獨立生活了幾十年。有時離家上百里,有時離家上千裡,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少年時,我母親曾說,有個鄰家女孩很乖乖,溫柔靦腆不亂來,中考都是父母接送。

我呢,父母不知道我的考試時間,不問,我也不說,反正說了也沒用。自己看考場,自己收拾文具,自己捏著一個文具盒,獨自坐車去外校考。

我不給父母添麻煩,我媽反而覺得我性格野,不溫柔賢淑。

這種少見的顛沛流離成長經歷,我外表獨立,內心寂寞。

心理醫生告訴我說,家庭排序是:本我,配偶,孩子,父母,朋友……

不敢想象,我媽若知道自己排在第四位,會如何傷心難過……

這樣的小事很多,所以在孃家就覺得忍氣吞聲,日子很難熬。

回到自己的小家,又痛恨自己小肚雞腸,不體諒我老媽,不孝順。

但再一次回到孃家,歷史又會重演……

我因為某些原因,正在接受心理治療。準備抽時間,專門諮詢一下如何改善我們母女關係。

唉~~

心理醫生說(某種原因導致)我會時常感到寂寞,然。


吾愛芙蓉花開


其實在嫁人之前,有誰能夠想到,嫁人了以後,自己作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陪伴在他們身邊,後來真的孃家會回不去了,會跟以前的孃家不一樣。誰能夠想到,別人身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真的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年我老公帶著他爸媽到我家去談結婚的事宜,我爸媽想把我留在家裡,不想讓我嫁出去,希望我老公入贅。但是我不希望老公以後面對這樣那樣不好的問題,我沒有同意。我爸媽說,那他們就不要聘金,就像女兒沒有嫁出去一樣,今後我們的生活能過成什麼樣,全部靠我們自己,沒有聘金,也沒有彩禮。今後,是我公婆的兒媳婦,同時也還是他們的女兒。他們說我沒有嫁出去,以後父母不只是哥哥嫂子的,同時我也有份。我特別同意他們的做法,而且很感動。

結婚了以後,我確實經常回孃家,孃家房子很大,房間很多。我公婆都是有正式工作的,而媽媽是家庭主婦,平常家裡比較閒。反正我就是想要待在媽媽身邊。後來我也有了孩子,我還是經常回孃家。我爸爸媽媽會說,養了這個女兒真太吃虧了,養了個不要錢的。現在,還要再外帶個外孫,養外孫有什麼用啊?以後還不是隻認得他爺爺奶奶,哪會跟他外公外婆親啊。我爸爸說你怎麼老是回來呀,你老回來我們都不沒新鮮感了,你最好一年回來個幾天,那我們肯定會熱烈歡迎的。我知道他們本來講話就是硬邦邦的,不喜歡錶達,也不會表達,不會溫柔,我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成長,我已經習慣了。如果他們表現出特別有愛,特別溫暖,那我反而會不自在,很彆扭。我知道他們很愛我,只是愛這樣講話而已,我儘量不往心裡去,但是我本來就不是那種大大咧咧的,我是心裡很敏感的人,一次兩次我可以忽略,但總是這麼說,我心下真的承受不了了。於是我堅持了半年沒有回去,等我再回去的時候,我看到他們一切都好,我晚上也沒有住在那就走了。他們果然熱情了很多,我剛回去的時候,爸爸說,哎,你今天怎麼回來了?媽媽向她使了個眼色,讓她不要說了,我沒有說話。真的熱情了很多,平常,他們不表達疼愛,想讓你留下來,也不會說,想跟孫子親親抱抱,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表露出來,但是我很久沒有回去以後,我媽媽竟然會說,寶寶過來,我抱抱,好久沒有看見你了。還真是挺熱情的。



一方面是我父母,總是愛說一些傷人的話,讓我承受不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哥哥跟嫂子,哥哥結婚以後,確實不是以前的哥哥了,讓我真正的感悟到人們經常傳說的,那種親人之間的排序,就是夫妻,第二是孩子,第三父母第四才是兄弟姐妹,確實是這樣子的。我嫂子她很會做人,很會跟人親近。就比方說我跟我媽媽出門吧,就是各走各的,不會有什麼肢體接觸。而我嫂子跟我媽媽出門,那必然會挽著他的手,或者搭著他的肩,很親熱。就比方說我大著肚子,還帶著一個孩子在孃家的時候,我給寶寶洗澡,沒有叫媽媽或者任何人幫忙我,我自己洗。但是我嫂子,她給她女兒換一塊尿不溼,都要叫上我媽媽一起。還平常要出門買個什麼東西都會叫上我媽媽一起去。而我呢,是跟我爸媽的性格一樣的,硬邦邦的,只要是我自己能做的,我都不會叫上任何人。我媽跟我嫂子那麼親密,我看在眼裡,也會眼紅,覺得媽媽怎麼跟嫂子比跟我還親。但是我很容易想通,他們感情好,這是我所希望的。因為我媽媽跟我奶奶婆媳之間,矛盾特別的大,常年在同一個屋簷下,都可以對雙方視而不見,當空氣一般,我一直在這樣的陰影下成長。以前我哥哥還未成婚的時候,我總是擔心,萬一媽媽以後跟未來的嫂子婆媳不和,那該怎麼辦?現在我不用擔心了。他們感情那麼好,就好了。平常兩個小孩子,在一起玩,會有一些摩擦,但我哥跟我嫂子她們比較介意,有時候我媽媽帶著兩個小孩,比方說一個在推車旁邊走著,一個坐在推車上面,我嫂子遠遠的看見,就會問媽媽說,媽你推的是誰呀?我媽媽說推你家的呀,我明白了嫂子的言外之意。



現在我確實不常回孃家了,也不是對爸爸媽媽失望吧,只是,覺得無法回到從前了。以前我會笑身邊的姐妹,他們說,嫁人了就不敢回孃家了,現在我明白,那有什麼可笑的,那才是正常的狀態。現在只有我跟我老公的家,才能讓我感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但是,當我爸媽有需要的時候,他們老的時候我想我還是會盡孝在她們身旁,就像他們在我結婚時候所說的,他們不是是我哥和我嫂的,我也有份。


一馬平川333


女兒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是父親的“前世小情人”!對父母來說,女兒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而父母對於女兒來說也是永遠的歸屬,正所謂“父母在,家就在”!但是,當父母含著眼淚,把女兒的手交到一個名叫“女婿”的男人手裡後卻悲哀的發現,有些女兒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了!

為什麼有些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女兒對父母的感情變淡

沒有無緣無故的作為,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不作為,凡是必有因果,尤其是情感!如果女兒對父母寒了心,那麼女兒回家的次數必然會越來越少!


我的同事楊姐,奶奶把她撫養到6歲的時候被爸媽接到了天津。估計是當時爸媽工作壓力大的原因,對她並不好,大冬天的晚上都還逼她用冷水洗衣服,對她更是非打即罵,身上常常帶傷。直到她奶奶知道她的境況後看不下去了,把她接回了老家後她才脫離“苦海”!

從此楊姐與她父母的感情就變淡了。剛開始結婚的時候,因為奶奶在,她還會隔三差五的回下孃家,可是後來奶奶去世後,她回孃家的次數就減少了。到現在女兒都二十幾歲了,她回孃家的次數一隻手都數得完!

當然,這裡的寒心不僅僅是指父母對女兒的暴力,還有父母的偏心,父母的不作為,例如在女兒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出現等!

我一個朋友,結婚的時候,父母說女兒嫁得遠,懶得走就沒參加女兒的婚禮,去轉頭跑去另一個省的山區參加兒媳婦哥哥的婚禮;我朋友懷孕生孩子她父母除了打了幾個電話,人都沒出現過,我朋友的婆家經常拿這事來說我朋友,弄得我朋友特別的難受。我朋友對父母極度的失望,漸漸的也不願意回孃家了!

二、出嫁女兒在孃家沒有歸屬感了

前段時間聽過一句話:“女人出嫁後,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就是客人”。剛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有些嗤之以鼻。女兒永遠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怎麼就變成了客人了啊?可是後來我出嫁後我才明白這句話的心酸!

我出嫁後,爸媽就把我的房間改造成了侄兒們的臥室了。而我回孃家就不得不睡沙發了。還有,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爸媽對我不再如以前那般隨意了,總是客客氣氣的。而話裡話外都是你們家怎麼樣,我們家怎麼樣,讓我感覺不到以前回家的那種歸屬感。老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客人!

回到沒有了歸屬感的孃家,始終有種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情況導致我每次回孃家前都會猶豫很久!


三、女兒有了新家庭後,心會有所偏頗

有句話叫做“男人愛的是大家,女人愛的是小家”。女人結婚後,她的整個心思就都鋪在她的那個小家庭裡面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一家老小都需要她去照顧,再加上還要工作。而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她早被工作和生活弄得筋疲力盡了,自然對於孃家這邊就有些顧及不到了!

四、受家庭所束縛,回去不方便

我一個老鄉,嫁得比較遠,每次回孃家都得倒幾次車,一天下來,基本上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坐車上了。剛開始結婚的時候,還見她經常回來,可現在有孩子了卻很少見她回孃家了。

上次問到她最近怎麼不見回來了。她說到:“帶著孩子,大包小包的,很是麻煩,而孩子小,倒幾次車下來,受不了。帶上孩子吧,心疼孩子受罪,不帶孩子自己獨自回去吧,心裡又掛念著放不下心……”

是啊,對於母親來說,有孩子的地方才是家啊。為了孩子,不得不做出很大的犧牲,包括回孃家!有句話說到,孩子對母親的愛遠遠趕不上母親對孩子的愛。在這裡也可看得出來了!

五、孃家條件不好,嫌棄孃家

雖然我們常說“兒不嫌母醜”,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些不一樣的聲音!對於一些愛慕虛榮的人來說,有錢的陌生人都比窮親戚來得親切!如果孃家比婆家差太多,她們就會嫌棄孃家的種種。她們甚至會覺得孃家配不上她現在的身份,回孃家就是一種掉價!

我一個隔房的親戚就是如此。她工作後找了一個教育局上班的老公。結婚那天,在我們縣城的一個大酒店裡擺了不少桌。可是到場的除了她工作上的同事就是他老公那邊的親朋了。原因就是她覺得孃家這邊的親戚都是農民,喊過去一起吃飯會讓她蒙羞。而婚後,她基本上都不回孃家。即便父母去她那裡,她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弄得她跟孃家這邊關係持續緊張!

總之,對於那些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的人來說,不外乎就是這幾點原因。但是不管什麼原因,父母年紀大了,我們還是常回孃家看看比較好,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