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绞灭的墨家之五:为何墨家的科技没能让古代中国受益

因崇敬老子而改名为李约瑟的英国学者,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可作为一个整体的近代科学为何没能发生在中国?

被绞灭的墨家之五:为何墨家的科技没能让古代中国受益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发源于古希腊,奠基于希腊化时期。同一时期,作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最具有科学精神的墨家学说正盛极一时。

墨家最注重科学和实践,在当时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确提出“力,刑之所以奋也”,即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更进一步指出,力与重力等效。这种论断已经与1900多年后的伽俐略、牛顿极其接近。

墨子还通过试验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这个理论比后来的照相机发明早了整整1300年。

墨子还是提出几何概念的第一人。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

另外,墨家在逻辑学方面,也可称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一个高峰。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相当完整的逻辑学说”,界定了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中的基本问题。百年后古希腊诞生了亚里士多德及其逻辑学。

可以说,墨家掌握了许多力学、几何学、光学、逻辑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把科学精神贯穿整个墨学。这在诸子中绝无仅有:儒家不屑为之,道家羞而不为,法家除而后快。

被绞灭的墨家之五:为何墨家的科技没能让古代中国受益

然而,墨家在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如此伟大,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或许与墨学中绝有关。

墨学的中绝,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学者张岱年等认为中国的文化体系因此残缺了“一条腿”,“使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许多本来可能具备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丢失了科学筋骨,思维方式丧失了理性精神,于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也就只能依赖西学东渐。

也就是说,如果墨学不中绝,中国古代科学应该是可以走进近代科学的。呈如胡适所说:“无论当时所造诣的深浅如何,只看那些人所用的方法和所研究的范围,便可推想这一学派继续研究下去,有人继长增高,应该可以发生很高深的科学,和一种‘科学的哲学’。”

被绞灭的墨家之五:为何墨家的科技没能让古代中国受益

对于墨学的中绝,清华大学文献和考古中心主任李学勤认为:“墨家的一些文献书籍,可能不会太普遍流行。比如说《墨经》,都是墨家的人在传,外面的人有可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衰萎起来就比较容易。他不像儒家,儒家讲诗书礼乐,人人都学。而且,《墨经》由于科技的内容深奥,文字艰涩难懂,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读懂的著作之一。因此,墨家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在2300年前并没有体现出来,成为不了一门主流的学说,也就失去了传承和发扬的可能,最终只能尘封在历史当中,并且导致中国科学不发达,直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发现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