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學鋼琴堅持不下去,誰之過?

辛辛苦苦的陪孩子練琴,卻發現孩子總是堅持不下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還是沒用。相信很多家長陪琴童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煩惱。大一點的孩子還懂事一點,尤其是六七歲左右的孩子。孩子練琴堅持不下去,難道真的都是孩子的錯嗎,孰之過?

  一、 入門階段須培養堅持精神

幼兒的音樂教育半途而廢者不在少數,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比學琴本身更有意義。我們認為入門階段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這一階段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受點皮肉之苦,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當真或過火,適可而止,否則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樂器產生反感,那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了。孩子在練習過程中,由於幼兒的天性特點,注意力的短暫性,要耐心引導適當娛樂。還要嚴格訓導,我們常常會同孩子說,不是你學不好而受罰,是因為不堅持。每當孩子不集中精神之時,我們總是鼓勵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很多孩子學鋼琴堅持不下去,誰之過?

  二、 隨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於適當目標和積極的鼓勵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隨時肯定幼兒每日、每階段的進步,努力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切不可只把學琴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不然,幼兒演奏技能的提高與成人對他的期望之間的距離,永遠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常此以往,會在幼兒心理上蒙上陰影,對他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得不償失。小孩在練習樂器時家長要分階段給於一定的目標,最好是激發孩子學琴興趣。實踐證明,孩子的精神狀態的好壞,決定了每天練琴的質量和效率。

  三、 培養自習自研能力提高成功感和學習興趣

引導孩子一定程度地去研究和感知樂器本身,以及以幼兒的視角理解樂理知識,鼓勵和引導孩子研究自身喜歡的樂曲,每天練琴時,都以欣賞的態度,儘管孩子的琴技還較幼嫩,但還因該由衷地去欣賞從孩子手上流出的稚幻的音樂。自孩子學琴,我們創造一些音樂環境,如聽看音樂會和音樂碟片,潛移默化之中薰陶孩子,增加音樂感覺,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中提升學習興趣。

很多孩子學鋼琴堅持不下去,誰之過?

  四、 開發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啟迪思維

幼兒初學琴更多是靠模仿和感覺,而不是靠思維領悟,這是由於他們有限的理解力決定的,教師、家長、幼兒之間不斷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可以增強幼兒的語言理解力,並把一些無意識的模仿行為變成有意識的思維過程。另外,人們常說:心靈手巧、手巧心靈。心速的快慢是一個人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一個人的反應的靈敏度與思維的流暢性,對一個人的生活、學習的效率與質量都有影響。孩子學習樂器後,做事的效率變高了,自信心增強了。

做父母的,其實音樂教育不同於傳統的文學教育,僅僅靠打罵就可以。音樂講究的是給孩子帶來快樂,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成為音樂的朋友,去享受音樂帶給他的無限樂趣。我們要多以孩子的角度,去發現孩子的亮點,學會去讚美和欣賞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和改變。這樣,孩子才能在學琴的道路上得到他想要的認可,有興趣,才會更加的想要堅持學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