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诗经04—樛木

闲读诗经04—樛木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闲读诗经04—樛木

闲读诗经04—樛木


月暮,红烛,她独子端坐在屋中,幸福与喜悦溢于言表。是的,凤冠霞披与红妆十里,他没有食言。

暮色渐深,月光清澈明朗,渐渐散去了一整天的喧闹。他推开们的一瞬间差点摔倒,喝了太多的酒,脚步有些踉跄。他坐到了床边,轻轻的掀起了她的盖头,目光温柔如水,眼前的如花美眷,也正是他此生最爱之人。

她有些娇羞,靠在他怀里唱起了:“南有樛木…”,他看着她傻傻的笑着,目光渐渐游离,望着窗外暮色。“我们会这样幸福的,对吗”?他没有回答,转过头来,朝她的嘴角深深的吻了下去。

闲读诗经04—樛木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处的“福”究竟在赞颂什么,诗中的比兴之物给了我们判断的方向。“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通过对这一特点的掌握,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即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故《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为对诗歌原意的误读;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闲读诗经04—樛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