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千年古鎮龍潭的古韻文脈

與棲霞山遙遙相望的龍潭,既是一處江濱勝地,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更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六朝古都的田野郊外。抖落歲月的浮塵,打開記憶的閘門,如果你跟隨生長於龍潭的文史專家管秋慧走進龍潭,隨著他的娓娓道來,可以讓你認識龍潭的文脈古韻,讓你重新認識不一樣的龍潭。

重識千年古鎮龍潭的古韻文脈

風光秀美的龍潭十景

位於南京遠郊東部的龍潭,歷史上曾是座依山傍水,景色優美的千年古鎮。明代永樂年間,龍潭鎮上有位叫蔣用文的人,他以儒醫被朝廷薦為太醫院判,當時被譽為“博學而有文,清修而雅尚”。蔣用文很喜歡龍潭及附近的山水風光,他煞費苦心地把這些美景歸納總結為十景,還邀請文人雅士以龍潭十景為內容,吟詩唱和,輯集成《龍潭十景》詩集,也許是為了提高龍潭山水的知名度,他約請了明代殿閣大學士楊士奇為他的《龍潭十景》作序,這位後來成為四朝元老的臺閣重臣楊士奇也十分喜歡龍潭的山水,曾長期居住龍潭,可以說龍潭的山水對他來說早爛熟於胸,從而畫龍點睛,一氣呵成。

楊士奇在《龍潭十景序》中寫道:“南京出朝陽門,東兩舍許,大江之濱有勝地曰龍潭,環龍潭之側有石屋,有旗山,有華麓,有花洞,又有七星之山,三江之口,皆勝地也,山可以遊,可以牧,可以舟,又有驛舍可以憩過使,麗譙可騁眺望,有三茅君兄弟及王荊公遺蹟,可以慨想古人,又有道家禮斗之宮,可以遊神於清淨,而最勝者,夜籟俱寂,月上潮漲之際,可以坐觀造化盈虛,消息之機。……”

楊士奇在龍潭的江邊,面對夜空明月,潮漲潮落,發出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嘆。而《龍潭十景》中借景抒懷的詩不知還留存於世否,但龍潭十景的範圍頗大,東到今靖安的三江口,南至寶華山麓,西到攝山花洞圩,北抵大江,明代龍潭有水馬驛站,南來北往使節必經龍潭,使龍潭讓世人矚目,宋朝在南京做過宰相的王安石一定也喜歡龍潭附近的山水,否則怎麼會大老遠跑到龍潭西側的東花洞畔垂釣,給後人留下一個“王荊公釣臺”的景點,從王荊公的臨江獨釣,可以想見宋時長江水直抵東花洞處,那麼其時龍潭也是緊挨江邊的了。現在從《龍潭十景》所囊括的區域,亦能看出明初龍潭在這一區域的統領地位。

重識千年古鎮龍潭的古韻文脈

江南水鄉的民國風貌

龍潭鎮有“三步兩橋,一步兩月”。其兩橋中有一個拱形石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除了,另一座橋為司門橋,現今尚存,宋至明之際,龍潭一直設有巡檢司,據推測,司門橋應建在“巡檢司”門前,也就是說司門橋至少是明代的遺存了。相傳古代長江裡的小船,可一直上溯至司門橋下,鎮上老人們說,司門橋畔原有一個小碼頭,除供客人上下船外,當地居民還在此碼頭淘洗,司門橋下的小河叫灣河。

另外,鎮上還有兩座民國時建造的橋,一座叫“黑橋”,建於1923年;另一座叫“龍潭大橋”,建於1937年(一說1938年),龍潭大橋側面看上去是一梯形,上有水泥過樑,臺階規整,風格獨特,橋樑下鋼材上有“USA”字樣,顯然用的是美國進口的鋼材。橋兩側的樓房亦為民國時所建,橋下為古代開浚的便民河,上世紀六十年代還有許多搞運輸的民船從河上行駛,現今早不見檣櫓。龍潭大橋和附近建築集中體現了古鎮民國的風貌。

在龍潭鎮上,與灣河平行的街叫灣河街,過去同鎮上的南街一樣,都是用小方石鋪成,俗稱彈石路。灣河街的盡頭是定水庵,定水庵為寶華山隆昌寺的下院,在水運佔運輸主導地位的年代,定水庵專供南來北往僧侶掛單歇腳和收存隆昌寺廟產糧食之用,在龍潭及其周圍地區有句俗語:吃不盡寶華山的糧,砍不盡寶華山的柴。不僅龍潭附近的田地,即便遠在靖安,也有一處叫和尚田,據記載這和尚田過去就是隆昌寺的廟產田。

定水庵旁有一塊鎮人皆知的定水石,定水石有一段美妙的傳說,定水石與戰洪水有關,傳說體現了龍潭人對戰勝洪水的精神寄託,定水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文物普查中被政府定為區級文化遺存而保護至今。鎮上錐子山下的大士閣,建於清代,當初其功用除了讓信佛者焚香朝拜,還可供雲遊僧掛單歇腳。錐子山尖尖的山石如錐子一般,當年矗立在江畔,山上原有一座石燈塔,供江上航船引航之用,山上還有一塊飛來石,石上刻有“何處飛來”四字,相傳為舊時鎮上—謝姓鎮長所題。

悠久滄桑的名勝古蹟

龍潭南街至今還保留一座炮樓,炮樓四四方方,青磚砌就,面色黛黑,炮樓上還保留著四塊碑石,內容為“山城毓秀”,從字跡看當為乾隆皇帝御題,然而,《南巡盛典》上未見記載,民間亦有“董其昌題寫”一說,因為,董其昌曾在龍潭題過“涵碧樓”匾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寶華山,龍潭為必經之處,龍潭行宮建造年代早於棲霞行宮,乾隆駐蹕龍潭行宮,曾吟聯句二對,一副為:岡巒縈繞桑麻富,洲渚參差帆槳通。另一副為“三茅天際青蓮聲,二水雲龍白鷺飛”,乾隆下江南過龍潭曾留下“乾隆訪父”等民間傳說。

據介紹,鎮上原有三道牌坊,老百姓俗稱券門,雖不及皖南歙縣牌坊群,但在江南地區亦屬不多見,何況鎮內還有一座進士坊,是為紀念明弘治三年龍潭鎮同時考中兩名進士所立,一為楊鉞,一為趙欽,這二人一個任南京工科給事,一個任江西廬陵知縣。一座小鎮,一年同中兩名進士,說明龍潭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其實,在明代龍潭鎮還建過表彰科舉中舉的梯雲坊、飛騰坊、步雲坊和一座體現驛舍位置的駐節坊,進士坊直到1949年後才拆除,現僅留進士坊社區名,記載著小鎮昔日的榮耀。

從進士坊往西,不遠處還有一個老地名武聖庵,亦叫五聖庵。據龍潭上首村《大村曹氏宗譜》載:“當年五聖庵是供奉孔子、孟子、關羽、朱熹、岳飛五位聖人的地方。”在武聖庵南邊的山坡上原有一座李閣老墳,縣誌上記載:“封柱國太師李鏜墓在龍潭西新街口。”民國時期,歷史學家朱偰的足跡曾深入到此,並拍照,收入他的《金陵古蹟名勝影跡》。龍潭禮堂山上相傳還保留梁紅玉擊鼓戰金兵的擂鼓臺。縣誌裡曾提到的韓世忠在龍潭附近的黃天蕩大敗金兀朮,金兀朮妹妹遁入空門的金姑庵,還有娘娘觀、三官廟等道家廟觀。紀念“龍潭之戰”的民國建築——會師亭,中國水泥廠創始人之一的礦山主屠述三的小洋樓,龍潭金箔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