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國慶日定在了10月1日?

今天終於迎來了超超超超長的國慶假期,七天的休假已經開始,小夥伴們有去看早上的升旗儀式嗎?

为什么中国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

天安門廣場上的“大花籃”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在古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此,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但是為什麼中國國慶日定在了10月1日呢?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因為這天舉行了開國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为什么中国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

不知大夥有沒有想過,很多國家的國慶日其實都不是宣佈的那天,比如法國的國慶日是7月14日,這是用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美國沒有國慶日,只有獨立日,相當於國慶日,是用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美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加拿大的國慶日是7月1日,是為了慶祝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領籍《英屬北美條約》將英國在北美的三塊領地合併為一個聯邦,包括加拿大省(今安大略和魁北克省南部),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1982年10月27日根據《加拿大法案》改名為加拿大日。

其實國慶日都跟國家獨立、國家成立以及其他有重要意義的日子相關,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不在10月1日,只是10月1日宣佈了成立,真正成立的日子是在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为什么中国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

那麼為什麼10月1日成了中國的國慶日呢?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为什么中国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

其實選擇在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也是有深層次考慮的我們都知道,1950年才完成海南解放,直到1951年完成西藏的解放,中國共產黨原打算1950年1月1日宣佈建政的。這個建議是得到不少民主人士的贊成的。

但是在劉少奇訪蘇協商建政問題時,斯大林明確反對1950年元月才建政。他始終擔心美國會干涉。認為國民政府在全國的統治業已開始瓦解,如不及時建政,會給帝國主義以中國陷入無政府狀態而武裝干涉的藉口。

为什么中国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

劉少奇訪問蘇聯期間在莫斯科賓館的辦公室裡

其實,這本來就是我黨非常擔心的事情。當時在寧滬杭三角地帶擺了二野和三野接近80多萬多軍隊,在平津地區放了原來華北野戰軍和四野的不少部隊,都是擔心美軍登陸介入。直到美軍從青島撤軍,而英國對紫石英號事件也只是口頭威脅,未作實質性行動後,放鬆下來的中共才派華北野戰軍改隸一野序列進軍大西北,同時命令二野離開江南而迂迴進軍西南。

因此為了儘早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黨決定在1949年9月21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成立新中國,以組織更強大的力量完成祖國的統一。於是10月1日舉行了開國大典,而中國人民喜歡吉利的數字,再加上10月1日這天有重大政治意義,於是一致通過10月1日是中國國慶日。

不管怎麼說,閱讀君希望大家在假期都能有所收穫,國慶節快樂!

为什么中国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