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孫子兵法》被譽為古今中外第一兵書,受歷代軍事學家推崇,但其真正的魅力卻往往遭到大眾誤解。我們前面已經聊完《謀攻篇》,今天我們就從司馬氏族的崛起聊聊《孫子兵法•軍形篇》,

這裡的“形”不是指形狀、隊列,而是形勢,前面我們聊過“計”是計算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計算形勢,分清得失。

故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孫子兵法•軍形篇》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1、先勝後戰,打不贏就不打

“先勝後戰”這四個字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我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孫子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如果一定要打,必須是先算贏了,才可以去打。如果在計算中自己都贏不了,那就不要去打。上文翻譯過來就是,孫子說,古代能打仗的將軍,先讓自己變得不可戰勝,然後等待敵人變得可以戰勝,這叫“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自己不可戰勝在於自己,而敵人變得可勝在於敵人。從這裡已經可以看出一個“等”字。而“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意思是善於打仗的將軍,有能力把自己變得不可戰勝,但是勝利雖然可以提前知道,但他沒有能力讓敵人一定可以被戰勝。這裡要求先發展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可戰勝,然後在看敵人,如果敵人也不可戰勝,那麼就等待,直到敵人的力量鬆懈,變得可以戰勝,再去戰勝敵人,這就是所謂的先勝後戰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2、韜光養晦,讓自己變得不可戰勝

如果敵人不可戰勝,那怎麼辦呢?答案是不辦,專心發展自己,保持自己的不可戰勝,不要輕易失敗,因為一次失敗往往就滿盤皆輸。在這裡我們就以西晉的奠基人司馬懿來說說,司馬懿這一生從強徵他為文學掾起,就一直侍奉曹魏,歷經亂世梟雄曹操、文成武治曹丕、曹叡、曹芳,一個人耗死了曹家幾代人,可見其韜光養晦之功,而且翻開史書,無論是野史演義還是正史都沒有記載司馬懿犯過什麼錯誤。而相反,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一個個英雄全都倒下了,他們的後代也都差不多倒下了。劉備夷陵之戰一次失誤毀掉了一輩子的積蓄,諸葛亮伐魏來回折騰,沒有幾日消停過,把自己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前面已經提到過諸葛亮的必敗之局,這裡就不展開講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辦不到的事情莫要強求,如果輸掉老本,那麼一輩子都沒有翻盤的機會了。試想一下,如果司馬懿提前發動兵變,不說在曹操、曹丕手下,就是在曹叡手下,剛擊敗諸葛亮,掌握天下兵馬時,如果作亂他也難成氣候。而他做對了二件事情:一是鍛鍊身體,讓自己活得足夠長,二是培養接班人,讓自己的兒子成長起來,讓自己的黨羽豐滿起來,永遠讓自己不可戰勝。在等待中積累,讓自己越來越強,在敵人不可戰勝時,不要去戰鬥,當機會出現時,一戰定天下。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3、等待機會,讓敵人變得可以戰勝

在《晉書•宣帝紀》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曹操確實厲害,他當時已經動了殺司馬懿之心。但司馬懿更厲害,他廢寢忘食地輔佐曹丕,所以曹丕處處維護他,而曹操見其才可用,又勤於值守,這才換來一線生機。其輔助曹丕時,兢兢業業,輔政平亂,屢建功勳,於公元226年升任驃騎大將軍。變得越來越不可戰勝。在在魏明帝時期,擒孟達,抗諸葛,勢力得到進一步鞏固,在這期間,他幾乎百戰不敗,雖然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勝利,但一步一步將所有人都算計清楚了,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戰勝他們,司馬懿曾在家書中中評價諸葛亮為:“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當他知道諸葛亮每天只食三四升的糧食,對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親自過問時,就對眾人說:諸葛亮要死了,他不可戰勝的敵人即將變得可以戰勝。果然很快諸葛亮就病死五丈原,從此蜀國再也阻擋不了司馬家吞併天下了。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4、等待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強化自己

抗擊蜀國後,司馬懿又平定了遼東,而此時曹魏軍團中的人才已經逐步凋零,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三馬同槽”的大勢已成。在齊王曹芳繼位的時候,司馬懿變得異常謙卑,更加的小心翼翼。當時吳國孫權分四路伐魏國(不得不說孫權很長壽,曹操、劉備都死了很多年了,他還在與他們的兒孫輩戰鬥),都被司馬懿一一破解,讓孫權最後一次入主中原的野心破滅。但是在朝堂之上,司馬懿卻不願受功,但起威望以無人能匹敵,其司馬家子弟已經有了十一人封侯。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5、善於等待,從容面對挑戰

公元248年,曹氏家族唯一能制衡司馬懿的大將軍曹爽專職朝政,結黨營私,屢次更改制度,有獨專朝政之意,司馬懿在這期間,假裝生病,不理朝政。而曹爽怕司馬懿裝病,就找人前去探查,當他得知司馬懿已經像一具屍體一樣,形神分離,他才稍稍安心。但司馬懿是裝病的,最後再高平陵之變中一舉斬殺曹爽及其黨羽,逼的夏侯霸都投降了蜀漢。接下來朝堂之上,司馬懿已經可以架空曹芳。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6、培養繼承人

縱觀三國,曹操天下梟雄,手下無數善謀能徵之士;劉備得到諸葛而三分天下,五虎上將個個能征善戰;孫權江東子弟多才俊,先有周瑜,後有陸遜。其實,國家之間的興衰更替比的就是人才。而三國最後的衰弱,與人才凋零有很大關係。而司馬家就不一樣,司馬昭、司馬師、司馬炎各個都是人中龍鳳。其實,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是吳國,當時孫權一直活到公元252年,而當時繼承東吳的皇子孫亮竟然只有十歲,可見孫權在選擇繼承人方面有所欠缺,後來輔政大臣諸葛恪被殺,孫亮被廢,孫權第六子孫休上臺,但很快就病死了(發現東吳這片風水有問題,很多牛人都病死了)。東吳大臣毫無遠見,竟然擁立了殘暴好酒色的孫皓為帝。而另外一邊司馬昭在平定蜀漢後,並沒有著急攻打吳國,因為司馬昭和他的父親司馬懿一樣,是一個耐心很足的人,覺得東吳目前還有不可戰勝的地方,不願冒險。等到司馬炎上位時,東吳已經內亂,孫皓倒行逆施,司馬炎只好藉著這個機會,命羊祜水陸並進,吞併吳國。但是司馬炎也沒有很好地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他的兒子司馬衷據說是個智障,導致西晉很快就消亡了。

勝利是等來的,從《孫子兵法》聊聊司馬家族是如何在三國崛起的

現在看來,歷史真的是驚人的相似啊,對於司馬家族,你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