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身边事
作为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在山西可是没少折腾。阎锡山是因为和他爹搞高利贷之类的投资失败,去外地躲债时考入了山西武备学堂,然后得到了去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留学的机会,从此人生开挂。
回国后,参加留日归国士官生的考试,成为了陆军步兵科的举人,并被授予了协军校的头衔,然后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山西新军的教练官和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和同盟会一起参与了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这应该是阎锡山人生中最关键而灿烂的时刻了,但是他真正主管山西,还是因为在袁世凯的问题上支持了袁世凯,所以受到袁世凯的嘉奖,正式任命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从此,山西尽归阎锡山主管。
袁世凯死后,又转而拥护段祺瑞,和同盟会的道路越走越远,同时因为在孙中山讨伐段祺瑞的事件中损失很大(晋军第一混成旅长商震出兵湖南参战,结果全军覆没),所以阎锡山立下了“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出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的三不要二要主义,同时在山西改风易俗,积极恢复农桑,发展经济,比如主张女子天足,男人剪辫子,推行水利农桑,禁止鸦片,大力发展民智民财,一心一意的守着山西做土皇帝,让山西成为了当时最有钱最安定的省份,成为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模范省”。
在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被蒋介石所厌弃,但是阎锡山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就此消沉,由于他经常向蒋表忠心迫于抗战压力,阎锡山又重新被启用,重新执掌山西,在此期间阎锡山大力发展山西的重工业和轻工业,从采矿采煤冶金机械化工兵器,到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山西的财富在全国名列前茅。
军事一点通
阎锡山,人称“山西王”,近代山西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阎锡山统治时期,也是近代山西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教育、文化与经济都堪称是当时的奇迹。
阎锡山,曾在日本留学,归国主政山西后,积极发展山西义务教育,鼓励山西7岁以上学童进入学堂学习,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辅助义务教育的实施。在近代军阀混战时期,山西学童入学率达到了70%,居于全国首位。在艰难的抗战时期,阎锡山依旧拿出大资金支持学生留学。阎锡山任职山西大学堂的校长期间,山西大学堂在全国教育领域居于前五的位置。
阎锡山重视交通的建设,在任期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只因抗日战争的爆发,最终被迫停止。这项工程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一项对于山西很伟大的工程。
中国近代战争频繁,尤其是内战。阎锡山的晋绥军大部分处于中立状态,不热衷参与战争。相对和平的环境,也让山西的经济快速恢复,山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国民党北伐时期,阎锡山主政的山西改旗易帜维护国家的统一。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作战前线,服从全国统一指挥和领导,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山西军人完成了其必然的使命。
阎锡山,对于山西的贡献,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老家吕梁
平心而论,阎锡山的经济建设能力最高,政治能力次之,军事能力最次,虽然他是军人出身。他对山西的最大贡献就是经济建设。
在其长达三十八年的山西执政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分别是1917-1926年,1932-1937年,对改变当时山西面貌有很大的作用,山西也因此成为“模范省”。
1、第一次建设
阎锡山在袁世凯死后,获得实权,就开始第一次建设山西。这次的特色是比较传统,走传统儒家养民治理与推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从乡村经济到社会风俗转变,阎锡山推行“六政”: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
推行白话文,成立育才馆,培养山西新政专门人才。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村禁约》,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ps:看阎年谱发现,阎锡山给学生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背诵这些规定,然后背给村里人。
总结:“民国六年九月,阎锡山任省长,内得以事权,外北洋未分裂,而行晋省新政。既有传统,又有现代。农业为之基,工业、教育并行;调查、医疗、行政效率皆以使权力深入基层,收卓然之效”。
如果说王永江的东北建设,为张作霖入关争天下奠定了基础,那么阎锡山的山西一省建设,支撑了其1927-1930的四年作战。
2、第二次建设
自1926年军兴,阎锡山击冯、击奉,反蒋,十年建设毁于一旦。“避大连而静思,寓居外而思乡,历时八月反思,腹生十年建设方案”。回乡省亲,遇九一八,时也势也,命也运也,机遇再来。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再次发挥其建设才能。成立委员会,成立建设处,前者树新风,后者招人才,风气先开,技术并行,留学生爱家乡之精英多归晋。
在抗战前,太原炼钢厂,年产钢36000吨,焦炭72000吨,生铁4800吨,钢轨3000吨。同蒲线全线通车。
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民国的黄金十年确实有建构的成分,但阎锡山五年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
阎锡山第一次山西发展是为了守土安民,第二次是为了强大国家。
总结:
阎锡山第一次建设更接近传统,第二次建设直接是重工业导向强大国家,这也是国家危机加深的体现。我们更多应该考虑重工业建设的时代背景与迫切要素,而不是基于小清新去求全责备。
参考文献:
民国阎百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近代史上军阀割据,到处都是土皇帝,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阎锡山那样影响一个省,他对山西的打下的烙印、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蒋介石之于中国,我们甚至可以说“近代山西就等于阎锡山。”
阎锡山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也是一个多面人,他对山西的影响也是多面的,有功有过,是非难说。这里我们不论其他,只讲讲阎锡山对山西做出的贡献。
政治上,保境安民,维持和平
辛亥革命时,阎锡山发动太原起义,让山西进入革命时代,堪称他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其后的军阀割据,阎锡山没有问鼎中原,统一全国的野心,但他有自知之明,深知并无这番实力,1930年,他牵头发动中原大战遭遇惨败导致下野,更让他坚定了保境安民的决心。
阎锡山总结自己的施政经验是“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一句话:你们搞你们的,我过我的。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阎锡山不管你是哪个党执政,不管是蒋介石还是汪精卫,都尽力保持与各方势力的相对和平与均衡关系,尽量不参与军阀混战,使得山西维持了相对和平与安定,为经山西的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
经济上,发展实业,自强救国
有了外部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才能对内发展经济。
阎锡山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自产、自用、自足”的方针,推行“六政三事”。六政是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后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三事,合称“六政三事”。
“六政三事”除天足、剪发是对社会风俗的革新外,其他都是经济方面的举措,而这些举措基本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这为农民生存和其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阎锡山清醒认识地到中国国力不足的根本在于实业不振,“物力不足”,因此强调“造产救国”,大力兴办自有实业,创办了包括采煤、发电、采矿、冶金、机械、化工、军工、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在内的西北实业公司,在山西建立了一套门类比较齐全完整的基础实业体系,奠定了山西经济发展的基础。
军事上,拥兵自保,两面三刀
抗战爆发前后,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阎锡山始终秉持“谁都不得罪,谁都别得罪我”中庸哲学,坚持“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阎锡山在抗战初期曾拥护国共合作,联共拥蒋,坚决抗日;但在抗战失利,山西大部沦丧后,他又和日本勾勾搭搭,转而趋日反共,无论如何变换面孔,阎锡山之全部目的都是为了保境安民,维持其个人在山西的利益。
总体来讲,阎锡山并无统一全国之野心,却是一个实干家。他对山西是霸占也好,爱护也罢,山西在其治下确实出现过很长一段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的局面,山西也因此荣获“模范省”的称号。
阎锡山曾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并获得如下评价:“作为山西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实际上处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尽管当时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锡山为一千一百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他便显得出类拔萃。”
可惜的是,如此一个以山西为家的英雄枭雄,晚年却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最终客死他乡,病死并埋葬在那里。欣慰的是,他在山西的故居保护的很好,一直在静静等待他的归来。
综上,我认为阎锡山对山西有真感情,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大概是三七开。不知山西人民是如何评价这位山西王对山西的贡献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民国时期,阎锡山作为山西最后一个军阀,经营山西数十年,对于山西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贡献。
首先,阎锡山虽然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但他身上有着新军人的开明与旧军阀的封闭。民国时期,他将山西建设成为“模范省”,开办工厂、修铁路。他创建的西北实业公司以及同蒲铁路不仅为当时的抗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日后山西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的封闭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西发展。
其次,阎锡山是一名狡猾的政客,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让他将其他军阀统统赶出山西,成为当时山西唯一的统治者。这种情况客观上形成当时山西极少战乱的情况,为山西保留了大量人力资源。同时开办学校,他率先在山西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山西人的文化素质。
太原晚报
阎老西坐镇山西38年,差不多算得上造福一方,对山西百姓来说,是民国时代极为难得的好军阀。为政一省,既保护了当地百姓,又盘活了山西经济。
下面分析下阎锡山对山西的贡献:
政治上:大搞保境安民,尽量不参与军阀混战,为山西实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战乱不断的民国时代,安居乐业的山西,吸引了大量河南、山东、河北的难民,当时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难民流民用脚投票,哪里好就往哪里走)
“七七事变”之后,阎锡山提出民族革命的口号,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太原工人武装自卫队,并给予武器装备支持,大力支持抗战。
军事上:阎锡山认为"人以国分,利害相反,战争以生。战争既不可免,力国家生存计,不能不有所准备"。开创性的提出了军事国防和经济国防,经济国防是军事国防的基础,通过对经济和军事的自主自立成立完备的军事国防体系,以实现军事上的真正强大。(即使是今天,这个战略思想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意义。)
同时大力扩军,把从辛亥革命的一万多人到中原大战前的三十多万人,真正成为雄踞山西的军阀。扩军还不忘提升军事教育,军士教育团、学兵团干部训练队、山西军官学校、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随营总校、晋绥军官教导团、山西航空学校、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民兵军官教导团、天才军官学校等军事学校,为晋军培养了军事人才。(充分发挥了军事院校对提高军队军事水平的能动性作用,学习了新型军事战术。)(亮剑中楚云飞就在阎锡山手下任职)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成了与沈阳、汉阳兵工厂齐名的太原兵工厂,基本完成了晋军的武器自给。从人员、技术、管理模式3个重心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重视技术,派遣优秀的人员到国外学习新技术,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大力钻研兵器和兵器学等相关难题。如1924年山西火药厂张凯发明的"凯字号炸药"。(在军事科研方面也是走在前沿,是为数不多走自主研发的军阀)
教育上:阎锡山作为山西人,不遗余力地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山西村庄腾庙宇办小学。教育水平成为官吏的政绩考核之一。山西是当时仅有实现义务教育的省份。设立太远国民师范。这对山西文化、历史都影响极为深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经济上:阎锡山在盘活经济上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手,个人看来,比之宋子文也不逊色。开创性的利用“物产证券”的优势,既活跃了山西金融,又为阎锡山设立的西北实业公司。两者相互促进,极大的促进的经济上的发展。
发布“六政宣言”,推行水利、蚕桑、植树、禁烟、天足、剪辫,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并称"六政三事"。(大搞基础建设,以农业安人心,解放人之天性,禁止烟土伤害百姓,可谓安人心,举经济的良策)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1883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60年逝世于台湾。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一直到1949年,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38年,成为民国历史上当政时间最长的军阀,是山西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山西王”。那么,阎锡山对山西有哪些贡献呢?
第一,普及了义务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阎锡山实行了四年义务教育制,完全不收学费。阎锡山的义务教育并非做样子,不仅仅城市中的孩子,乡村也建学校,要求适龄儿童上学。
以民国时期山西的经济状况,如此庞大的义务教育,花费极为巨大,阎锡山以极大的毅力,始终坚持着义务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除山西外,中国无义务教育可言。”可见山西教育之成功。
第二,建设了包括太原兵工厂在内的工业基地,使山西从无到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也因此,阎锡山的晋绥军成为少数,能够从子弹到大炮都能够自给自足的军队。
第三。极大的改善了山西的交通状况。山西地区山多平原少。虽然易守难攻,易于割据,但是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阎锡山积极在山西修筑交通道路。著名的窄轨铁路——同蒲铁路就是阎锡山修建的。
第四,在农村地区推行“六政三事”。六政三事,六政是: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三事是:种棉、造要、牲畜,这些政策都切中农村问题要害。
民国期间,中国城市化率很低,农村农民占90%以上的人口。因此,发展农村农业才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阎锡山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村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农民能够自给自足,生活能够安居乐业。每逢战乱,会有很多河南陕西等地灾民涌入山西求生。这也侧面证明了,阎锡山山西建设的功绩。
第五,阎锡山抗战期间,尤其是初期,积极抗日,是抗战功勋。1936年,他派傅作义、赵承绶率领晋绥军在绥东地区狙击日寇,取得百灵庙大捷。1937年七七事变后,阎锡山积极抗日,与共产党合作,成立新军、抗日决死队等抗战队伍。并率领晋绥军和中央军与日寇展开大会战,领导了忻口会战、太原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气节。
鸢飞九天2018
阎锡山先生是杰出的政治家,治国理政很有方略。若不是日寇入侵。国共内战。他作为总理会把经济发展搞出名堂来。中国至少前进几十年。从他治理山西中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山西工农基础大多源自他手。如太钢,机车,山西机床(247)山针山纺山西机器厂。水泥电石,榆次的纺机等,晋南引入晋东南蚕桑丝绸业。面粉,火柴。教育他推行扫盲运动!由于战争被迫停止。山西特色窄轨铁路使军阀混战晋省人民少受荼毒。地面古文化遗址建筑保留为全国之最。阎先生是山西的功臣!当然作为旧时代的官僚他个人建了如此豪华的督军府花费了不少财政资金(袁世凯批准并拨了一笔款)!成为历史的故居为后世作为民俗馆展示晋北文化的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继阎锡山公之后山西只有胡富国先生真心为山西办过实事,大运公路与太旧高速也为胡老标柄山西地方志史册!为他们点赞!
晋A闲云野鹤
山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适合防守,到了近代,平汉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沿线往往战乱频繁,山西在平汉铁路以西,沟通省外的主要是平绥路(晋北大同方向),正太路(晋东方向),阎锡山轻易不参加省外的内战,所以山西在民国初期相对比较安宁。
1928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阎锡山看准时机参加南京阵营,在山西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他统治山西期间,重视教育和村治,动员军队构筑了沟通山西省南部和北部的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特别是兵器工业这块,山西兵工厂规模宏大,机器先进,生产能力甚至超过蒋介石掌握的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等。
全面抗战时期,阎锡山大体上坚持了抗日立场,但也出现过严重动摇,一度与日军勾结妥协。他当时对亲信爱将赵承绶说:“”目前咱们的处境很不好,蒋介石不发给咱们足够的经费,也不给补充人员和武器。共产党在山西各地有严密组织,把老百姓都拿过去了。抗战没有胜利把握,权衡情况,目前只有暂借日本人的力量,才能发展我们自己。他们叫我派代表,我想别人不可靠,你去最合适按照。”
蒋介石因为对山西没有直接控制权,只好采取笼络手段,确保阎锡山留在抗日阵营。正如阎锡山向日本人所说:“我和重庆间之关系,不能按国家一般的平时秩序看待,他们对我毫无办法,蒋号称中国民众的领袖,但他深知不能领导我。”不过,蒋介石也有底线,指派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长贾景德赴晋劝止:“如其通敌剿共,无论出诸何种形式,余必毫不犹豫,明令讨伐。使其知余之决心之所在,而无任其投机取巧之可能也。”
1942年5月,阎锡山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举行秘密会晤。日方丝毫不理会阎曾提出不得拍照的要求,而且还摄录了影像。中途休会时候,阎的警卫人员望见山路上有许多日军骡马正向村中移动,以为岩松要用武力胁迫签订书面条约,于是护着阎循小道慌忙逃离现场。其实日军运输的只是答应赠送的步枪和联银卷。
图:阎锡山与岩松的会晤照片。
岩松不满阎锡山的两面三刀,为了“惩罚”报复,单方废除停战协定,通知汾河以南的晋绥军撤到汾河以北。阎锡山号召保卫晋西“民族革命根据地”,6月中旬,第34军在稽王山地区与日军发生激战,军长王乾元负伤,暂编第54师师长王凤山阵亡。
1943年冬,77岁的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病危,临死之前叮嘱阎锡山:“以后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希望你不要走汪精卫的道路。”阎锡山回答说:“我有我的主张,我为了存在,利用他们,绝不会走他们的道路。”
今天评价阎锡山对山西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回避他的抗战信心动摇和对日暧昧态度。
冯杰
阎锡山,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人。他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一方军阀,坐镇山西长达38年,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民国政府的政令军令在他这里不管用,就连蒋介石也拿他没辙。
实话实说,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无论在农业、工业、教育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建树。
阎锡山以治国的理念治理山西,首抓的是农业,因为他明白:只有农村稳定,他才能才山西彻底扎下根。在农业上他推出六政三事方针,说白了,就是在农村发展水利事业,大搞种植、养殖。尤其在水利建设方面,阎锡山舍得花血本,搞了许多水利工程,是农业抗灾能力大大加强。因此,粮食得益丰收,牛羊也多了,农民的肚子也填饱,整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自然对他这个所谓的省主席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就连改良主义的代表梁漱溟先生都对阎锡山在农村的政绩赞不绝口。
在工业方面,阎锡山最大的政绩就是高标准修建同蒲铁路,配套建设30多个生产企业,带动一大批工矿企业,如今的太钢、晋华纺织、大同煤业等大中型企业都源于那个时代。
重视教育是阎锡山的一贯作风,早在1921年,山西就有六年制学校500多所,专业学校近2万多所,达到了乡乡有学校,人人有书念。而且大多数学校是义务免费的,当时入学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在全国名列前茅。
阎锡山在抓教育的同时,还注重对百姓的教化,大力倡导禁烟、禁赌,凡抓到吸大烟、赌博者,轻则罚苦役,重则投入大牢。因此,在民国年间,只有山西没有公开的烟管、赌场。
打击经济犯罪毫不手软。用阎锡山话说:贪污受贿就是从百姓口中抢粮,百姓因此被饿死与被杀死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对于经济犯罪,阎锡山一贯的做法是:能重判绝不轻判,能杀头绝不留活口。在阎锡山严刑峻法之下,山西的官场相对于其他省份清廉许多。山西因此多次被评为模范省,阎锡山也多次获得模范省长的荣誉。
总之,阎锡山在主政山西时,出于独霸山西的目的,着实为山西做了不少贡献。但伴着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这个国中之国也随之灰飞烟灭,山西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