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實體經濟爲什麼這麼困難?

當前實體經濟十分困難,是因為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這個關口過去之後,會帶來巨大改變。導致轉型期實體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1、經濟模式改變,實體經濟需要重新定位。

說白了,就是早期好賺錢,導致過度投資,過度投資帶來過度競爭,過度競爭在現在階段集中爆發,幾乎所有產業都處於產能過剩狀態,這樣大家日子不好過。

現在的實體經濟為什麼這麼困難?

但在這個不好過的時候,大型企業比小微企業好過;國營企業比民營企業好過。有一些大型民企也不好過,主要是過度擴張帶來的,因為之前的擴張帶來的收益給很多民營企業一個錯覺,就是“膽大的騎龍騎虎,膽小的騎抱雞母”,所以他們大肆投資,結果是所有傳統產業都過剩,投資越多,死的越快。現在依靠膽大,是沒有用的,因為市場已經上升到綜合競爭層面。

2、企業稅負較重,民企融資較難。

財政部於2018年7月1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1~6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91629億元,同比增長14.4%。

而同期,GDP增速只有6.8%。財政收入增速遠遠超過經濟增長,說明企業負擔加重。這與國家不斷減稅的戰略明顯不匹配。在稅負加重的時候,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依舊持續。

現在的實體經濟為什麼這麼困難?

看看2018年世界500強大排名就知道,中國幾乎所有有點兒名氣的銀行,全部上榜,也就是銀行成為中國最吸金的行業。銀行吸金多,那麼企業的利潤就要下降。民企融資難、融資貴集中爆發。

3、居民收入增長跟不上經濟增長。

最近幾年,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人工資,或者說人力成本,在生產成本中佔比,依舊偏低。有一份數據顯示,在2015年,只有2400萬人繳納個人所得稅,換一句話來發達,就是工資高於3500元/月底上班族,只有2400萬人。這個比例,相對於數億農民工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的實體經濟為什麼這麼困難?

也就是用工成本雖然提高,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比還是處於低位,因為主要經濟增長點成果,被稅費給帶走了。簡單地說,國富民窮成為現實。居民收入佔比在GDP中約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這個數據平均在55%以上。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藏富於民”,讓老百姓有錢花、能花錢、敢花錢,那麼新一輪經濟增長,近在咫尺。這也是我們國家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核心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