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宣佈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並定向降準。本週以來,中短期市場利率紛紛下行,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全線上漲,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多數下行。這些走勢均顯示,當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充裕,低利率時代到來。
時隔12年,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再度大幅下調,其釋放的政策信號意義大於實際影響。央行意在藉此舉向市場傳遞“加碼”貨幣政策寬鬆的信號。一方面,通過降低銀行將資金存放於央行的收益水平,倒逼銀行將更多資金投向貸款領域,支持實體經濟;另一方面,通過調降利率走廊的下限利率,帶動市場資金利率整體下移,從而讓市場利率下行傳導至貸款端利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應該說,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近年來央行一直在力圖解決的問題,現已實施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政策舉措均是圍繞這一問題開的方子。然而,在全球經濟面臨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衝擊之際,穩定全社會的信用擴張以實現經濟穩增長,僅靠貨幣政策還難以實現,甚至還有可能滋生亂加槓桿的套利行為。
在此背景下,銀行能否將貨幣政策寬鬆不折不扣地傳導到實體端,還存在著風險收益、負債成本等考量因素。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時期,拿到大量低成本資金的銀行卻出於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企業和個人信用風險加大等因素不敢大舉放貸,使得流動性淤積在銀行體系,形成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破解流動性陷阱,重要的是從“銀行-實體”環節強化疏導。例如,銀行出於風險考量不願把資金貸給企業,可考慮建立並完善銀行的風險分擔機制,如財政貼息、發揮融資擔保機制的作用等;銀行出於負債成本剛性的原因不願降低貸款利率,則可考慮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繼續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等方式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特別是對於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一事,隨著通脹水平逐漸回落,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或是遲早之事,只有存款基準利率下調才能帶動銀行負債端成本的直接明顯下行,進而讓銀行在有限讓利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
閱讀更多 金多多策略i 的文章